王成娟,張常喜,馬燕利,張雄慧,郭 浩
(1.寧夏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4;2.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暨中醫(yī)研究院,寧夏 銀川 750021)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簡稱哮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細胞組分和炎性細胞一起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常表現為反復喘息、伴或不伴胸悶、咳嗽等癥狀[1],其病理特點是氣流可改變性受限和氣道反應增強,常于早晚發(fā)作且癥狀最明顯。部分患者癥狀能夠自行緩解或通過治療可緩解,還有一些患者病程長、療效差,哮喘反復發(fā)作,氣道黏膜炎性浸潤,氣道結構發(fā)生改變,最終導致氣道重塑[2]。BA 反復急性發(fā)作時,會致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嚴重降低,同時也增加經濟負擔,支氣管哮喘的防治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醫(yī)認為[3-5],哮喘屬于“哮病”的范疇,臨床以冷哮型較多見,故筆者運用升降止咳平喘丸治療輕中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冷哮型患者,與西藥治療進行療效對照觀察,結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2019 年11 月—2020 年9 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暨中醫(yī)研究院肺病科門診符合納入標準的80 例輕中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冷哮型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 組,每組40 例。治療組男11例,女 29 例,年齡 44.68±11.36 歲;病程 3.97±1.87 d。對照組男 13 例,女 27 例;年齡 43.20±13.24 歲;病程3.73±1.83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的輕中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診斷標準[6]。中醫(yī)診斷符合《支氣管哮喘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2012)》中發(fā)作期冷哮型哮喘診斷標準[7]:喉中哮鳴有聲,胸膈滿悶,咳痰稀白,面色晦滯,或有惡寒、發(fā)熱、身痛。舌質淡,苔白滑,脈浮緊。
1.3 排除標準 ①哺乳期、孕期女性;②對試驗藥物過敏者;③各類精神疾患者;④患有嚴重肝腎疾病者。
2.1 治療組 予自擬升降止咳平喘丸(組方:黑附片、細辛、丁香、防風、白芥子、紫蘇子、黃芪、黃精、蟬蛻、僵蠶、姜黃、白術、肉蓯蓉、續(xù)斷等),由寧夏中醫(yī)醫(yī)院暨中醫(yī)研究院制劑室制備,口服,每次6 g,3 次/日,飯后30 min口服。
2.2 對照組 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Ⅱ)(AstraZeneca AB 公司生產,每只 60 吸),早晚各 1 吸,藥后清水漱口。
兩組患者療程均為14 d,治療期間進行哮喘健康知識宣教。
3.1 觀察指標 ①中醫(yī)癥狀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對中醫(yī)癥狀(喘息、胸悶、咳嗽等)進行分級評分比較,主、次癥均以4級評分,主癥:6 分為重、4 分為中、2 分為輕、0 分為正常;次癥:3分為重,2 分為中,1 分為輕,0 分為正常。②肺功能情況:于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試儀(德國耶格Master Screen PFT System)進行肺功能檢查,檢測并記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③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采用HFWG-F011 型Exhaled NO檢測儀進行FeNO 檢測,囑被檢測者端坐,呼氣后,用嘴包緊過濾器,鼻子吸氣3 s 后,緩慢呼氣(50 ml/s)10 s 左右,記錄呼氣過程不少于3 s,最終結果為恒定不變條件下,取3 次檢測平均值。④支氣管哮喘控制測試(ACT)評分[6]:于治療前后采用ACT 評分表進行問卷評分,最高為25 分,控制水平與分數成正比。⑤安全性指標: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尿常規(guī)及心電圖等。
3.2 療效標準[8]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顯著改善,70%≤療效指數<95%;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30%≤療效指數<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療效指數<30%。療效指數=(治療前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前中醫(yī)癥狀積分×100%(尼莫地平法)。
3.3 安全性評價 1 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2 級:較安全,出現不用處理的不良反應;3級:有安全問題,如出現不良反應程度中等,治療后可繼續(xù)用藥;4 級:不良反應而停止試驗。
3.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以P<0.05作為判斷顯著性差異的標準,采用雙側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進行描述,樣本分布若符合或者近似正態(tài),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否則用秩和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差值若符合正態(tài)性,則用配對樣本t檢驗,否則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
3.5 結 果
3.5.1 兩組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過程中無脫失病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87.5%,治療組療效較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5.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ACT 評分比較兩組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P<0.05),ACT 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且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中醫(yī)癥狀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能力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ACT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ACT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前20.18±3.83 20.13±4.09 ACT評分40 40治療后4.35±1.66①②8.30±1.83①治療前11.76±1.73 10.08±1.74治療后22.42±1.85①②21.45±2.08①
3.5.3 兩組治療前后FEV1%pred、FeNO 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FEV1%pred、FeNO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V1%pred、FeNO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治療前后FEV1%pred、FeNO水平比較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治療組對照組n FEV1%pred治療前74.35±2.16 73.61±2.38治療后83.82±1.62①②82.99±1.74①40 40 FeNO(ppb)治療前52.88±17.83 52.55±17.28治療后12.97±6.40①②14.06±6.33①
3.5.4 兩組安全性指標分析 兩組治療前后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尿常規(guī)及心電圖等檢測均未發(fā)現異常,治療期間未發(fā)生與干預措施相關的不良反應,表明升降止咳平喘丸在臨床應用中安全性較好。
歷代中醫(yī)醫(yī)家認為哮病的病因外感與內因并見,外感即感六淫邪氣,內因包括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情志所傷、飲食不節(jié)等。“痰”的作用在哮病病程中被著重強調,認為哮病發(fā)病以“伏痰”為主,《臨證指南醫(yī)案·哮》提到:“宿哮……內合肺系,宿邪阻氣阻痰”[9-10]?!兜は姆ā分兄煺鸷嘀^“哮喘必用薄滋味,專主于痰”。外感邪氣引動伏痰,痰氣在氣道相搏,肺氣失于宣肅,氣促而喘,喉中或胸中痰鳴如吼,發(fā)為哮病。哮病感受外界邪氣而發(fā),急性發(fā)作期以邪實為主,但哮病之根本仍為虛,或先天稟賦不盛,或后天濡養(yǎng)不足,又或反復發(fā)病五臟俱損,本虛則津液內停無以運化,聚久化生為痰,肺為痰之儲器,伏痰積于內,肺為一身華蓋,邪氣侵襲首犯于肺,肺宣肅失常,痰氣于氣道交阻;脾虛則運化無權,腎陽虛則水液蒸騰無力,脾腎陽虛則水液聚集伏痰內生;腎主納氣,腎虛無法攝納肺氣則胸悶喘促;肝主升發(fā),肝升肺降則氣機調和,肝郁氣結,氣郁化火,木火刑金,肺為之所傷,肺氣上逆,氣道通利失暢,則拘急攣縮;肺腎兩臟皆虛,則容易被外邪反復侵入所傷,循環(huán)往復,則反復發(fā)病。故認為氣機升降失調,脾腎陽虛是發(fā)作的根本源頭。發(fā)作期除攻邪外,條暢氣機升降外,同時輔以補腎健脾疏肝藥,以達標本同治之功。
本研究所用升降止咳平喘丸從哮病的病機“寒、痰、郁、虛”著手,根據“治痰必先理氣”的治則,繼承發(fā)揚首都名老中醫(yī)武維屏教授的調肝理肺法治療支氣管哮喘學術經驗,從調理氣機升降治療哮病,急性發(fā)作期當以祛邪化痰、調氣機升降為主,兼以補腎健脾疏肝。筆者根據升降散化裁創(chuàng)制升降止咳平喘丸,取其“升降”之意,升發(fā)肝氣肅降肺氣,氣機條暢,則哮平。方中以黑附片、細辛溫脾腎,化寒痰;僵蠶味辛苦、蟬蛻味咸辛平,兩藥并用,祛風止痙升陽,化痰平喘;姜黃氣味辛苦,歸肝脾二經,行氣通經降陰;白芥子、紫蘇子辛溫,歸肺經,具有理氣止咳化痰之功;黃芪、白術甘溫,益氣健脾固表;防風辛、性溫,為治風通藥,內外風皆可治,可祛風散寒,條暢氣機;三藥共用,可倍增益氣固表之力;肉蓯蓉、丁香、續(xù)斷補腎助陽,黃精潤肺補脾,可和中調藥。升降止咳平喘丸組方嚴謹,配伍得當,以溫肺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納腎為治法,使哮自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升降止咳平喘丸治療支氣管哮喘安全有效,對緩解輕中度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期冷哮型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有顯著效果,可提高哮喘患者肺功能FEV1%pred,改善氣流受限嚴重程度,通過改善FeNO 水平減輕氣道炎癥反應,對改善哮喘患者ACT 評分優(yōu)勢顯著,且副作用小,方便易攜帶,患者易于接受,可進一步推廣應用。但是,由于本試驗主要通過中醫(yī)癥狀積分、ACT 評分等主觀性指標評價治療效果,升降止咳平喘丸的具體藥理學作用靶點、機制、半衰期尚未明確,故仍需要通過藥理學實驗研究進一步明確相關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