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許,陳振華,李海香,夏毅如,丘基慶,馮顯富
(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佛山 5285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兒科常見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等特點,疾病發(fā)作過程中容易造成氣道狹窄、增厚,隨著疾病的進展、加重,患者會發(fā)生肺心病、肺氣腫等并發(fā)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1-2]。布地奈德對氣促、咳痰等癥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單一給藥整體效果并不理想,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沙丁胺醇是β2受體激動劑,可抑制炎癥介質釋放,有效舒張支氣管平滑肌[3]?;诖耍狙芯窟x定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住院治療的60例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分2組予以不同治療方案,報道如下。
選定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住院治療的60例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已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批,根據“單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治療組(30例):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在3~12歲,平均(7.52±1.84)歲;病程在6~14d,平均(10.64±3.54)d;疾病嚴重程度:9例輕度、19例中度、2例重度;體重在5.6~42.4kg,平均(23.95±5.46)kg。參照組(30例):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在4~11歲,平均(7.58±1.76)歲;病程在7~13d,平均(10.57±3.46)d;疾病嚴重程度:8例輕度、17例中度、5例重度;體重在5.9~41.4kg,平均(23.82±5.37)kg。兩組(性別、疾病嚴重程度、體重、年齡、病程等)相比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均滿足《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評估及處理中國專家共識》[4]中有關診斷標準;②年齡在3~12歲;③無器質性病變;④病歷資料齊全、完整;⑤家屬均知情,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遺傳性、先天性疾病、惡性腫瘤、智力、精神疾病者;②近2周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參照組予以布地奈德氣霧劑治療,霧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100μg,共計用藥1月。治療組在參照組基礎上予以沙丁胺醇治療,每日3次,每次2噴,共計用藥1月。
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高于參照組(73.33%),P<0.05,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效果[n(%)]
治療前比較兩組血清CRP、TNF-a因子,P>0.05;治療組治療后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比較兩組FEV1、PEF、FEV1/FVC,P>0.05;治療組治療后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3 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參照組比較,P>0.05,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當前,臨床普遍認為哮喘的發(fā)生與遺傳、食物、環(huán)境、氣候變化、精神、運動、異常免疫反應、呼吸道感染等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有研究表明[5],哮喘是多種炎癥細胞共同參與的結果,在多種炎癥介質作用下,會釋放大量前列腺素、白三烯、組胺等物質,加重氣道炎癥反應,損傷氣道上皮細胞,最終引起氣道高反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小兒由于年齡較小,臟器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抵抗力、免疫力均較差,肺含氣量較少,極易發(fā)生哮喘[6-7]。目前,臨床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以促進肺功能恢復、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糾正低氧血癥為原則。布地奈德有抗炎和抗過敏作用,為糖皮質激素,進入機體后可以迅速與呼吸道黏膜上的糖皮質激素物質結合,提高內皮、平滑肌細胞的穩(wěn)定性,抑制抗體、免疫反應以及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物質合成,緩解平滑肌痙攣[8]。但單一布地奈德在小兒哮喘治療中效果并不理想,以聯合用藥為主。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高于參照組(73.33%),治療組治療后血清CRP、TNF-a因子均低于參照組,治療組治療后FEV1、PEF、FEV1/FVC均高于參照組,P<0.0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與參照組(3.33%)比較,P>0.05。表明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在小兒哮喘急性發(fā)作治療中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分析如下:(1)沙丁胺醇可增強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促進氣道痰液稀釋,藥物還可以沉積在氣道中,發(fā)揮長期止咳、抗菌作用。(2)沙丁胺醇屬于支氣管擴張劑,可以將腺苷酸環(huán)化酶激活,抑制游離鈣離子釋放、組胺物質釋放,緩解氣管痙攣等癥狀,增強、改善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作用,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3)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兩種藥物,協同作用,優(yōu)勢互補,可有效緩解呼吸道癥狀,彌補了單一布地奈德治療的不足。
綜上所述,哮喘急性發(fā)作患兒采納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療,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癥介質釋放,且聯合用藥并未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