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 王海洋 周 新 王育紅
(洛陽農林科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00)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實現(xiàn)玉米籽粒田間機械直接收獲,是提高我國玉米競爭力,促進玉米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了適應玉米生產方式的轉變,滿足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以國家玉米體系黃淮海區(qū)2020年易機收玉米品種展示與鑒定的9個品種為研究對象,對其田間性狀、生育期、抗倒性、籽粒含水率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以期為篩選鑒定出適宜豫西地區(qū)種植的易機收玉米新品種提供依據和參考。
1.1 試驗材料。參試品種為近2年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的機收品種,以鄭單958和先玉335為對照,其他品種為華皖617、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MC812、鄭單309、登海605、登海618。
1.2 試驗設計。本試驗按照大區(qū)對比設計,不設重復,每個品種種植面積不小于12行,行長不小于70 m,以60 cm等行距種植;種植密度5 000株/畝;田間管理如灌溉、施藥、施肥等同當?shù)馗弋a田。
1.3 試驗田概況。試驗地設在洛陽市洛龍區(qū)洛陽農林科學院試驗田內,肥力中上,前茬作物為冬小麥,秸稈全部粉碎還田,6月10日播種,6月11日澆蒙頭水,6月15日出苗,10月10日使用中聯(lián)谷王4YZL-5B自走式玉米籽粒聯(lián)合收獲機進行收獲,收獲后測定籽粒含水率、破碎率、落穗落粒率、雜質率等機收性狀。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1.4.1 吐絲后40 d,測定株高、穗位高,調查葉斑病、莖基腐病、穗(粒)腐病、倒伏倒折率和蟲害株率等。
1.4.2 在收獲前1~2 d,每個品種隨機抽取10個果穗,調查穗粗、穗長、禿尖、出籽率等穗部性狀。
1.4.3 籽粒含水率測定。每個玉米品種籽粒收獲后,隨機取出2 kg左右的樣品,采用上海青浦綠洲LDS-1G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率,3次重復,取其平均值作為品種的籽粒含水率。
1.4.4 籽粒機收質量指標的測定。在測試地塊按品種收取收割機機倉內收獲的籽粒樣品2 kg左右,然后手工分揀將其分為籽粒和非籽粒兩部分;對籽粒部分稱重并計為KW1,非籽粒部分稱重計為NKW;再根據籽粒的完整性,將其分為完整籽粒和破碎籽粒,并分別稱重,完整粒部分重量計為KW2,破碎粒重量計為BKW,3次重復取其平均值。雜質率=[NKW/(KW1+NKW)]×100%;籽粒破碎率=[BKW/(KW2+BKW)]×100%。
1.4.5 田間損失率調查。在收割段選取3個樣點,每個樣點取2 m長一個割幅寬(4行玉米)的面積,收集樣點內的落穗和落粒,測定落穗、落粒重量,計算籽粒的田間產量損失率,3個樣點取其平均值。產量損失率(%)=(單位面積田間落粒、落穗籽粒重量/單位面積產量)×100%。
2.1 不同品種的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各參試品種的產量及穗部性狀見表1。
表1 不同品種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2.1.1 產量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與對照鄭單958比,增產的有4個品種,依次為鄭單309、豐德存玉10號、MC812和登海111。其中鄭單309畝產717 kg,比對照增產9.48%,居第1位;其次是豐德存玉10號,畝產684 kg,增產4.44%,居第2位;較對照減產的有4個品種,其中華皖617產量最低,畝產587 kg,減產10.38%;較對照減產的還有登海605、先玉335和登海618。
2.1.2 產量構成分析。鄭單309、豐德存玉10號、登海618、登海605等4個品種的單穗粒數(shù)高于對照鄭單958,其中鄭單309穗粒數(shù)最多,每穗達到524.41粒;其次為豐德存玉10號,每穗503.19粒。百粒重最高的是登海605,達到39.6 g,最低的是豐德存玉10號,只有33.8 g。出籽率方面,除了登海605低于對照外,其他品種均高于對照958,其中最高的品種為華皖617,為87.1%;其次為先玉335,為86.2%。穗粗只有豐德存玉10號高于對照,達到5.1 cm。禿尖最長的品種為登海605,其次為登海111;其他品種禿尖在0.8~1.9 cm,其中禿尖最短的品種為鄭單309,只有0.8 cm。
2.2 不同品種生育進程分析。每個品種的播種、出苗、抽雄、吐絲、生理成熟期、收獲期等生育進程見表2。
表2 不同品種生育進程
2.2.1 生育進程。參試品種于6月10日播種,6月15日出苗,7月3~4日拔節(jié),抽雄期差異明顯,豐德存玉10號最早,為7月29日,先玉335最晚,為8月2日;吐絲期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和登海618最早,為7月31日,鄭單958、登海605和先玉335最晚,為8月3日。
2.2.2 生育期及籽粒含水量。本年度鄭單958和登海605生育期最長,從播種到成熟生育天數(shù)為119 d,其他品種均表現(xiàn)早熟,生育期最短的是登海111,從播種到成熟生育天數(shù)為109 d,較對照早熟10 d;其余6個品種生育期為110~118 d。從收獲期不同品種含水量來看,鄭單958最高,為27.1%,其他品種的含水量為21.8%~24.4%,均小于25%,符合GB/T21962-2008標準。
2.3 不同品種植株抗逆性分析。由表3可知,MC812和鄭單309高抗彎孢葉斑病,鄭單958和登海605莖腐病最輕,華皖617穗腐病最重。先玉335蟲害危害率最高,達到24.90%,其他品種均低于20%。本年度各參試品種均有倒伏倒折發(fā)生,華皖617和登海111的倒折率相對高于其他品種,超過5%。登海111株高最低,為261.7 cm,先玉335株高最高,達到312.7 cm,其他品種的株高在263~282.8 cm。從結穗部位高度看,鄭單958穗位最高,為122 cm,其次是先玉335,穗位高度為116.3 cm;穗位最低的品種是登海618,只有80.8 cm,其他品種穗位高度在89.2~109.7 cm。綜合抗逆性分析,豐德存玉10號和鄭單309在株高、穗位高、抗病性、抗倒性等方面,綜合表現(xiàn)較優(yōu)。
表3 不同品種抗逆性表現(xiàn)
2.4 不同品種機械粒收性狀分析
2.4.1 不同品種機械粒收性狀表現(xiàn)。各參試品種產量、生育期、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及產量損失率等性狀表現(xiàn)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鄭單958、登海605、登海618等3個品種的收獲雜質率超過5%,華皖617和豐德存玉10號的收獲雜質率最低,分別為2.21%和3.12%。在籽粒破碎率方面,登海618最高,達到7.39%,其次為鄭單309,籽粒破碎率為4.65%,其他品種的籽粒破碎率均低于4%。籽粒含水率方面,除鄭單958為27.1%外,其他品種均低25%,符合國標GB/T 21962—2008《玉米收獲機械技術條件》對籽粒含水率的要求(≤25%)。落穗落粒率方面,鄭單958、先玉335、登海618超過3%,分別為4.35%、3.38%、3.74%,其他品種的落穗落粒率較低,小于2.22%。
表4 不同品種機械粒收性狀表現(xiàn)
2.4.2 產量與籽粒水分雙向分類。產量、籽粒破碎率、籽粒含水率是評價玉米機收質量的重要指標,產量和籽粒含水率雙坐標分析情況如圖1所示,其中登海618、先玉335、登海605和華皖617等4個品種處于低產、低含水率象限;鄭單309、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MC812等4個品種處于高產、低含水率象限。
圖1 產量與籽粒水分雙向分類圖
2.4.3 產量與籽粒破碎率雙向分類。籽粒破碎率與產量雙向分類情況如圖2所示,處于高產、低破碎率象限的有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MC812等3個品種;處于高產、高破碎率象限的只有鄭單309;處于低產、低破碎率象限的有登海605、先玉335和華皖617;只有登海618處于低產、高破碎率象限。
圖2 產量與籽粒破碎率雙向分類圖
參照機收籽粒相關性狀統(tǒng)一標準(即產量比對照增產≥0;倒伏倒折率之和≤3.0%;生育期比對照早熟≥2.0 d;畝適宜密度≥4 500株;收獲時籽粒含水量≤25%),只有登海605的倒伏倒折率小于3%,其他品種的倒伏倒折率均達不到機收品種標準,對參展品種產量、生育期、籽粒含水率、落穗落粒損失率、籽粒破碎率等機收指標進行分析,登海111、豐德存玉10號、MC812和鄭單309等4個品種表現(xiàn)優(yōu)秀,可以作為機收籽粒玉米新品種,在豫西夏玉米區(qū)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