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志琴
(南京市鼓樓區(qū)婦幼保健所,江蘇 南京 210015)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引發(fā)宮頸癌的高危因素,不同的HPV亞型致病力不同,低危型HPV感染與生殖器疣及低級別外陰、陰道、子宮頸病變相關[1],高危型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及可能發(fā)生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有關[2-3]。HPV感染亞型檢測對于宮頸癌的預防、診斷和發(fā)病預測有重要價值[4-5]。及早預防、避免感染是預防宮頸癌的關鍵,自德國Harald Zur Hausen教授首次提出HPV感染與宮頸癌存在密切關系和HPV疫苗問世以來,宮頸癌已成為目前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中唯一病因明確且有希望第一個消除的腫瘤。本研究通過分析2 135例在鼓樓區(qū)婦幼保健所健康體檢女性的HPV機會性篩查結果,探討鼓樓區(qū)HPV感染狀況及感染亞型分布情況,為今后開展地域性宮頸癌篩查和防治工作以及針對區(qū)域性特點疫苗的研發(fā)提供理論依據。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鼓樓區(qū)婦幼保健所進行健康體檢的2 135例女性資料。受檢者為鼓樓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女干部,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42.37±5.91)歲。
受檢者均有性生活史,檢查前未做過宮頸治療、陰道沖洗及用藥,既往無其他腫瘤史,無子宮切除史,無HPV感染治療史。登記受檢者基本信息,如年齡、婚姻狀況、生育史、性生活史、避孕史等,由婦科醫(yī)生進行常規(guī)婦檢,暴露宮頸,使用無菌棉拭子擦去宮頸口多余分泌物,用專用宮頸刷深入宮頸,順時針刷3~5圈,緩慢抽出,將取得足夠宮頸上皮細胞的宮頸刷放入含有細胞保存液的樣本管中,4℃保存,24小時內送檢。
標本統(tǒng)一由迪安診斷公司使用HPV基因分型(23型)檢測試劑盒(PCR-反向點雜交法)檢測,檢測內容包括17種高危亞型 (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型)和 6種低危亞型(6、11、42、43、81、83型)。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HPV感染者感染亞型分布情況
2 135 例受檢者中,HPV感染者303例,感染率為14.19%,358例檢測陽性中,高危型296例、構成比為82.68%,低危型62例、構成比為17.32%。高危型感染主要為HPV52、HPV16、HPV58、HPV51、HPV53 型,低危型感染主要為 HPV81、HPV42、HPV43型。
表2 不同年齡組感染情況[n(%)]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危型陽性率逐漸升高;不同年齡組HPV高危型感染率和低危型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9歲組的高危型感染率最高,>39~49歲組低危型感染率最高。
表3 不同年齡組感染HPV構成情況[n(%)]
各年齡組單一感染率均高于多重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年齡組單一感染率和多重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一感染高峰在>59歲組;各年齡組二重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高峰在>49~59歲組。
相關數據表明,宮頸癌發(fā)病率居全世界女性惡性腫瘤第二位[6]。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fā)病率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WHO于1995年將HPV感染確定為宮頸癌的病因,高危型持續(xù)感染是導致宮頸癌前病變的重要條件,HPV感染對女性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生命。健康體檢的HPV感染檢測成為宮頸癌防治的重要手段,對于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宮頸癌高危人群有重要意義[7-8]。早期篩查出的癌前病變,通過積極治療,能夠達到治愈效果[9]。
已有研究表明,人群HPV感染率為1.40%~27.30%,一般為10.00%[10-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本地區(qū)HPV感染率為14.19%,居全國一般水平,低于安徽合肥[12]、四川綿陽[13]體檢中心的調查結果。其原因可能是HPV亞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水平、教育條件、人文習俗、地理環(huán)境、人口流動性等不同,均可導致地區(qū)HPV亞型分布不同[14],本研究提示本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的流行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358例HPV檢測陽性中以高危型為主,占82.68%,低危型占17.32%,高危型感染占優(yōu)勢,遠高于低危型感染,與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總體一致[15-16]。本研究顯示,南京市鼓樓區(qū)HPV感染基因亞型中,陽性比例最高的是 HPV52、HPV16、HPV58、HPV51、HPV53 型,低危型感染主要為 HPV81、HPV42、HPV43 型,高危型前3位和低危型第1位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的調查結果一致[17],南京市鼓樓區(qū)位于南京中心城區(qū),是南京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本次參加健康體檢的女性為鼓樓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女干部,經濟條件普遍較好,受教育程度高,HPV篩查主動性強,這些地域特點與同處長三角地區(qū)的上海較為相似[18]。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危型陽性率升高;>59歲組的高危型感染率逐漸升高。與熊煌果等[19]研究結果一致;低危型感染率>39~49歲組最高。本研究缺少<21歲年齡組樣本,故年齡分布特征有別于相關文獻報道的HPV感染近似“U”型分布[20-21],兩個高峰年齡段也不同于臨近的蘇州地區(qū)(<20歲組和>50歲組)[22],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區(qū)域代表性。
各年齡組的單一感染率均高于多重感染率,單一感染的感染高峰為>59歲組,可能與該年齡段女性處于絕經后期,雌激素水平低下,免疫機能下降有關,也可能與絕經后篩查的重視性下降,導致老年組感染率回升有關。
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引發(fā)宮頸癌的主要因素,性傳播是人乳頭瘤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及時預防與治療在防治宮頸癌方面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宮頸癌健康宣教、提高健康意識,促進健康婦女主動參與HPV篩查和HPV疫苗推廣接種是今后的工作重點。HPV亞型有200余種,其中,致癌亞型有50余種,宮頸癌疫苗只是針對所覆蓋的HPV亞型起預防作用,不能完全覆蓋所有高危型HPV。2016年,我國正式批準HPV疫苗在國內應用,目前使用的是進口二價(HPV16、18亞型)、四價(HPV6、11、16、18 亞型)、九價(HPV6、11、16、18、31、3、45、52、58亞型)疫苗,國內感染亞型分布與國外有所不同,在國外達到的宮頸癌保護率能否在國內達到同等水平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019年12月,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桿菌)(馨可寧,Cecolin)上市注冊申請,該藥是首家獲批的國產人乳頭瘤病毒疫苗,至此,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之后,世界上第3個實現(xiàn)宮頸癌疫苗自主供應的國家。2020年5月,首批(93 643支)國產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生物制品批簽發(fā)證明,在全國范圍內可預約接種。國產二價宮頸癌疫苗相比已上市的進口疫苗,在保護率相當的情況下,更具價格和供應量優(yōu)勢。
目前上市的國內外二價和四價疫苗均沒有覆蓋本地區(qū)高發(fā)的52亞型,九價疫苗沒有覆蓋本地區(qū)高發(fā)的51、53亞型。接種疫苗屬于宮頸癌一級預防,宮頸癌篩查屬于二級預防,一級預防不能替代二級預防。此外,接種疫苗后,仍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接種疫苗和宮頸篩查相結合才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措施。目前,所有疫苗接種的最大年齡都在45歲以內,本研究發(fā)現(xiàn),60歲及以上老年女性的高危型HPV感染率較高,單一感染高峰也在此年齡組,而這部分老年女性宮頸癌預防意識淡薄,因此要重視該人群宮頸癌篩查工作。
綜上所述,了解本地區(qū)健康女性HPV感染及亞型分布特點,為開展宮頸癌篩查提供科學依據和對策,同時也為本地區(qū)婦女HPV疫苗接種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