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襄陽市襄城區(qū)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湖北·襄陽 441021)
地理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教學內容涉及復雜的自然現象又包含紛繁的人文現象,許多地理事物存在于遙遠的地方和廣闊的空間,發(fā)生于久遠的年代和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但相關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原因大都可利用地圖來分析,所以地圖的運用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學永恒的主題。經線和緯線的知識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習地理的基礎。對剛接觸地理的七年級學生來說,要教會他們初步學會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分析規(guī)律,并能提出地理問題,建立空間立體思維。《經線和緯線》教學中可以設計六個讀圖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多媒體展示地球儀緯線圖(圖1)和經線圖(圖2)兩幅圖,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緯線和經線各有什么特點?(提示從形狀、長度、是否相交、指示方向等方面考慮)。
圖1
圖2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巡視指導,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以表格(表1)的形式比較驗收成果。
表1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地球儀認識經線和緯線,在了解兩者概念后,把兩幅圖片同時展示,讓學生在比較經緯線不同的過程中,懂得經線、緯線的特點,同時借助這兩幅圖完成實物地球儀向立體圖的轉換。
多媒體展示緯線圖(圖1),并依次提出問題:人們選擇哪里作為0°緯線?緯度按什么方向遞增?如何區(qū)別相同的緯度?最大緯度是多少?為什么?
圖1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老師以板圖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歸納(圖3)。
圖3
此活動旨在加深學生對地圖的思考、討論和分析,學習緯度的劃分。提出的幾個問題的難度具有遞進性,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完成前幾個問題。最后的問題“為什么”學生存在爭論,但老師稍加點撥學生就會恍然大悟。
多媒體展示經線圖(圖2),請學生仿照上面緯度劃分的學習提出問題并回答。
圖2
學生小組合作,在組內提出問題并回答,小組代表以板圖(圖4)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并點評。
圖4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加深緯度劃分的理解,從而完成經度劃分的學習。在學習緯度劃分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對經度劃分提出地理問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畫一畫:在圖1中用紅筆標出赤道,并畫出30°N、30°S、60°N、60°S、90°N、90°S。
此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畫圖能力,畫圖是對讀圖能力學習的延伸,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圖技巧。
想一想:多媒體展示下列兩幅圖(圖5和圖6),圖中經線是什么形狀?
圖5
圖6
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比賽搶答,老師啟發(fā)引導。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活動完成立體圖向平面圖的轉化,讓學生認識和理解不同視角的經線緯線圖。
多媒體展示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圖7)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圖8),依次提出問題: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請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圖中用紅筆勾畫出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什么?請在東半球和西半球圖中用紅筆勾畫出來。
此活動旨在通過思考并在圖上勾畫,讓學生掌握半球的分界線更加水到渠成。把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放在一起,能理解某區(qū)域在東西半球也可在南北半球,還可以避免混淆。
填一填:繼續(xù)觀察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圖7)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圖8),提出問題:為什么要選這里作為分界線?經緯度的劃分界線和半球的劃分界線一致嗎?
圖7
圖8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在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對比列表(表2)小結。
表2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更深地理解半球的劃分和赤道的分界線意義,區(qū)別經度的劃分與東西半球的劃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讓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
練一練:展示經緯網圖(圖9),判讀圖中A、B兩點的經緯度,判斷兩點的半球位置。
圖9
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比賽搶答,老師啟發(fā)引導。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鞏固經線和緯線的知識,增強學生讀圖綜合運用的能力。并且通過練習引出經緯網知識,為后面學習經緯網圖的判讀打下基礎。
《經線和緯線》教學中通過多圖并用、一圖多思、繪圖、勾圖、圖文轉換、圖題運用等讀圖活動,循序漸進,突破難點。使學生由熟悉地圖到看懂地圖,進而分析、運用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思維,能夠觀其“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