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麗
高職學生即將進入社會,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社會道德水平等會直接影響以后他們在工作崗位中的具體表現(xiàn)。對于生物類專業(yè)的高職學生來說,如果其社會責任感不強,那么從事相關職業(yè)和工作之后可能難以堅守職業(yè)道德,從而做出一些違法亂紀事情,危害社會安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生物教育課堂上要加強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社會責任感。
一、加強社會責任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責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所有品德中,社會責任感的影響力最大,是德育的核心要求,也是高職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教育。英國教育家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指出,如果缺乏責任感,那么人們就抵御不了財色的誘惑、對抗不了苦難,導致墮落和犯罪;而擁有責任感的人往往能夠克服各種弱點和困難,變得堅強、勇敢。責任是貫穿人一生的準則,其以良知為基礎。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就是社會責任感,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社會責任感是一種為社會、民族和國家負責的態(tài)度,如民族英雄為國家做出貢獻,而這也是高度社會責任感驅使的結果。
高職教育是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需要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可靠接班人。當前,一些高職學生只關注自己的成長和學業(yè),對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社會發(fā)展不夠重視,社會責任感缺乏。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要加強社會責任教育。作為高職生物類課程教師,一定要將責任教育滲透到生物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在高職生物教育課堂上加強社會責任教育的路徑
(一)在生物理論課中強化社會責任教育
教師要在生物理論課知識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教育,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蘊含的社會責任教育素材。近年來,中國生物科學發(fā)展快速,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帶動人類社會出現(xiàn)巨大改變,包括自然居住環(huán)境和人類的生命健康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教育觀,不受教材局限,將生物教學內容和精神文明的內涵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針對性滲透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大意義。生物科學方面的很多重大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都會影響人類社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生物科學能夠給人們帶來什么,能夠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包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分析其意義。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學史上的一些發(fā)現(xiàn)、發(fā)明來闡述,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給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在以后從事生物相關工作時確保這項工作能夠給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帶來有利影響。
具體來說,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命平等和自然保護的角度出發(fā)來加強社會責任教育。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大自然中所有物種的生命也是平等的,從生命平等的角度來看,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界多樣化的物種。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會給環(huán)境帶來危害,使得自然環(huán)境遭受破壞,部分物種失去生存的家園,瀕臨滅絕。教師可以從這個角度來加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能夠從自身做起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持生態(tài)平衡,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環(huán)境保護工作?,F(xiàn)實生活中存在利用生物科技手段來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情況,這嚴重危害人們共同生存的家園。教師可以結合相關例子來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教育,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守好工作的底線。
另外,教師還可以從健康與疾病的角度出發(fā)加強社會責任意識?,F(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為了獲得個人利益而忽視人類健康,使用一些對人類有害的物質來處理生鮮食品,使其能夠保存更加長久,避免腐爛,但是卻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借助這方面的內容來強化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讓學生以后從事相關行業(yè)能夠從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fā)做好相關工作。又如,在學習“基因工程”方面的內容時,教師要滲透社會責任教育,讓學生明白基因工程的研究能夠給人們帶來好處,如可以采用基因診斷疾病以及治療疾病,確保人類健康等,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破解基因密碼可能會帶來一些危害,以此來強化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教育??傊?,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深入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來開展社會責任教育。
(二)開展基于社會責任的課外實踐活動
高職教育要凸顯職業(yè)性的特點,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所以,在具體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更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高職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社會責任教育的角度來開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1.開展主題辯論會
教師可以開展社會責任教育相關的主題辯論會。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常常伴隨著爭論,教師可以結合這些爭論來開展辯論會,提出辯論主題,然后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途徑來收集和獲取相關資料,參與到正方和反方的辯論中。通過辯論會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能夠凸顯教學的實踐性,實現(xiàn)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外,辯論會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積極參與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對辯題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為了發(fā)揮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通過社會調查活動的開展來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深入現(xiàn)實生活中調查群眾在地球保護日、植樹節(jié)等節(jié)日的表現(xiàn),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人們對生命平等觀念的理解和看法。教師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順利完成實踐活動,并指導學生編寫實踐報告,讓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深刻體驗,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自覺承擔起宣傳生命平等、環(huán)境保護等責任。
3.開展生物研學活動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生物研學活動的開展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使學生自覺肩負社會擔當。例如,當前,鄉(xiāng)村振興是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而在鄉(xiāng)村振興與農民的脫貧致富中,生物技術和生物研究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生物技術能夠讓農產品增收。教師可以將生物研學活動和生產實際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相關的研學活動中形成借助生物學知識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社會責任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生態(tài)農業(yè)園開展研學活動,帶領學生參觀生態(tài)農業(yè)園區(qū)的育種工作,了解生物育種的工作流程,深化對生物育種的了解,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現(xiàn)代農業(yè)先進的生產技術,感受生物育種的意義,體會生物育種的艱辛,幫助學生樹立培育優(yōu)秀農作物品種的志向和理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除了帶領學生進入生態(tài)農業(yè)園區(qū)進行研學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制藥廠進行研學活動。一些制藥廠在培育天然的抗癌植物,從植物中提取能夠抗癌的活性物質,將其應用于抗癌藥物的生產中,在研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結語
生物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責任教育素材,教師要深入挖掘這些素材,并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現(xiàn)實學習需求來開展社會責任教育,借助生物學科相關內容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教學中適時滲透社會責任教育的內容,也可以開展實踐活動,將社會責任教育滲透到實踐活動中,提高社會責任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輝,龍秋月.基于“知情意行”的生物學社會責任的培育[J].中學生物學,2020(Z1):132-134.
[2]黃炳強.在生物研學活動中滲透社會責任意識[J].福建教育,2020(10):60-61.
[3]趙為.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教育體系建設[J].才智,2019(14):85.
[4]李曉梅.在高職生物教育課堂上加強社會責任的教育[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6):103-104.
(作者單位 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