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
2013年我參加了一個演講活動,時間有點久遠。但同臺有一位演講嘉賓,他是一位談判專家,講得實在是太好了,讓我記憶猶新。
他講了這么個故事。
他第一回去準岳父岳母家,內心很忐忑。進門之后,他的太太(當時還是女朋友)和丈母娘去做飯了,就留了他和老丈人。老丈人呢,人又表現(xiàn)得很高冷。當時那叫一個局促不安啊。緊張忐忑,如坐針氈。他好歹也是一個談判專家啊,要聊些什么呢?
突然,老丈人把他叫進了書房。進了書房,他立刻調動所有感官,迅速觀察起來。視線停在了一個獎杯上。有了。他問老丈人:“這個獎杯看著很有意思,這是怎么來的?”你想,這個獎杯能被放在書房最顯眼的位置上,說明對老丈人來說,分量很重。
老丈人一聽,這小伙子上道啊,于是立刻開始講起了獎杯的故事。等老丈人講完,你以為對話就可以結束了嗎?不,請注意,重點來了。
這時,你要說4個字:一路走來。用這 4個字來開啟接下來的對話,你可以這么提問:“真了不起。您這一路走來,一定經歷了不少事吧?”這4個字一出,那威力,那是瞬間勾起了老丈人所有的回憶啊。
他開始滔滔不絕,一路講下去。等外面的飯都做好了,丈母娘來喊吃飯,還拉著女婿的手不放,說,我們還沒講完,再等一會兒。就這樣,他和老丈人迅速從陌生人變成知音。
這就是“一路走來”的威力,在和客戶溝通時,也很好用。
你如果在客戶的辦公室見到他,試著找找獎杯獎牌,這樣來開啟話題:“您拿到這個獎牌,簡直太厲害了,您這一路走來應該很不容易吧,都經歷了些什么?能給我講講嗎?”對方聽到這話,多半心中一喜,遇見知音了。結果就是話匣子立刻打開,講起了自己的故事,而且無論多長時間都能講下去。
沒看見獎杯也沒關系,如果他創(chuàng)過業(yè),出過書,你也可以這樣問:“您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是怎么一路走來的?”“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路走來,都經歷過什么?”
“一路走來”這句話好用,是因為把自己放在了“晚輩”的位置上。
在談判專家和老丈人的故事里,他們的關系本身就是晚輩和長輩,我們可以把這種姿態(tài)和思維,放在其他場景里試試。
“晚輩思維”還可以怎么用?
小鵝通,一家提供知識服務工具(比如直播和用戶運營、管理)的公司。在這里,他們做的一些事,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晚輩思維。小鵝通和客戶建的群,不是“1:N”的,而是“N:1”的。
什么意思?就是在一個群里,好多小鵝通的人,但只有一個客戶。N個人服務1個人,客戶被像皇帝一樣被伺候著。客戶在群里,可以任意提需求,提意見,或者直接批評。甚至,他們還做了個直播,叫“找老鮑提需求”。
老鮑,鮑春健,就是小鵝通的創(chuàng)始人。
客戶可以拼命地提需求。然后,小鵝通要做的,就是認錯+改進。您提的都對,您要罵就罵吧,批評的我們也照單全收。等罵完了之后,我改。我認錯。認錯到什么程度?
老鮑說,他有一次去客戶公司認錯,進門第一句就是:我錯了。沒有廢話,就是我錯了。然后再講事情,找原因,和解決辦法。其實,你只要姿態(tài)足夠低,學會“做個晚輩”,你和客戶的關系就變了。
從甲方乙方,變成了長輩和晚輩。
作為長輩,他們就會把批評,改為提攜和建議。而且既然提攜了,那就要持續(xù)給你幫助。因為客戶對你提需求,內心是希望你進步的。這叫“晚輩思維”。
而你,因此擁有了“晚輩人設”。
晚輩:我錯了,但我愿意改,您教教我行不行?
長輩:年輕人嘛,難免會犯錯,沒關系,改就行了。哪兒不會?我教你。
晚輩:您再講講看,您是怎么走過來的?我沒經驗,您教教我。
長輩:哎呀,晚輩,我再提攜提攜你,提點你幾句。
今天很多網紅、明星,把自己包裝成了晚輩。他們也掌握一種溝通的技巧,就是采用晚輩“人設”,而不是偶像人設。一個“Z世代”的“小鮮肉”,他很勤奮、很正直、還很努力,他們的“媽媽粉”們,看到孩子這樣拼命。不行,這,得幫啊。這孩子得幫。這樣,聚集了一大批媽媽粉,讓粉絲們成為長輩,有了“養(yǎng)成”的成就感。
這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如果你站在道德高地標榜自己,往往最后都落不到好。因為你標榜自己,引來的就是大家拼命挑刺,找毛病。你肯定有哪兒有毛病。我就不信,我們就來挑挑看。相反,晚輩犯錯,是可以被原諒的。
他還是個孩子啊,還只是個寶寶啊。這種“他還是個孩子”的心態(tài),就給了個人和品牌容錯空間,也就給了成長的空間。
所以,所有的品牌和個人,千萬不能把自己當成“偉大光榮正確”。
第一步,試試做個晚輩。
第二步,用你的持續(xù)進步,用你的成長,回報對方的長輩心態(tài),讓他獲得成就感。
這是一種非常有趣而特殊的姿態(tài)。
脫不花,在她的溝通訓練營,和《溝通的方法》那本書里,講過很多溝通場景和技巧。
其中,“上個請教”“請您再給我提點需求”就是兩個很好用的技巧,這其實也是一種晚輩思維的應用。
什么是“上個請教”?什么是“請您再給我提點需求”?我舉幾個例子。
場景一:銷售溝通
這是脫不花在書中講到的一個場景。你作為銷售代表向客戶匯報新的合作方案,溝通非常順暢,客戶聽完很滿意。但請注意,眼下可不是散會的時候,而是請對方給你提需求的時候。
你可以這么說:“機會難得,您再給我們提提要求?!笨蛻粢话悴粫速M這種機會,順勢就會給你提點要求。這樣,你馬上可以把要求撿起來說:
“好的,您的要求我收到了。我們馬上落實,然后和您約一個時間,再向您匯報一次?!边@樣,無須通過客戶秘書,你就把下次匯報的機會緊緊攥在了手中。
等下一次見客戶,你可以這么開場:“以上幾點,是您上次開會時提的要求,我們落實了一下,情況是這樣的……”將落實的情況說完之后,你再像這樣補充:“您再給我們提提需求吧?”
就這樣,一來二去,你和客戶不斷開展著非常有建設性的互動,讓客戶覺得你認真,靠譜。這是“請您再給我提點需求”,這個技巧有利于銷售溝通。
場景二:失敗的電話銷售
如果一個客戶拒絕你了,怎么辦?你通過電話銷售,結果對方不買。沒關系,這時你可以接著說:“我能不能再耽誤您一兩分鐘,請教一個問題。我知道我今天的表現(xiàn)很不好,以您專業(yè)的眼光來看,我怎么樣才能做得更好?還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對方本來都準備掛電話了,可當你問出這句話,他真有可能會說:“哎喲,我還真有點建議想給你。我以前也做過銷售,剛才你說的那句話,就不對。做銷售,得這樣溝通……”
哪怕對方沒做過銷售,也多多少少被營銷過,總能給你提出幾句建議。這時,你可以繼續(xù)接話說:“太好了,您的建議對我真是太有用了。我記下來?;厝ノ液煤玫厮伎己透倪M一下。下次如果有機會,再給您報告我的進展?!?/p>
這是“上個請教”,把自己放在晚輩的位置上,向長輩請教。
持續(xù)保持溝通,是因為長輩不但想給你支招,還想他的話對你是真的有用。你回去改進,匯報新的進展,就是給他反饋,這樣建立起長期的互動關系。你收獲了成長,他獲得了成就感?!吧蟼€請教”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
用脫不花的話來說,上個請教的意思是,在你實在不知道怎么辦時,可以直接用請教的方式詢問對方:“之前是我們做得不周到,給您造成了損失。您看,能不能請您給我們指條路?”
請對方來指導我們應該怎么做,然后基于對方的反饋,承諾一個面向未來的“增量”——這個方法極其好用。甚至,在我們本身已經準備好方案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溝通快結束時“上個請教”,留下開放性結尾。
一路走來,做個晚輩,上個請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就這么簡單。
你見到誰,你就把自己放成晚輩,對方因此立刻成了長輩。然后你會遇到很多人,他們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畢生的功力,都傳給你。你主動放低姿態(tài),表示尊重,他也會以禮相待。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被聽見,被尊重。
我們講了“晚輩思維”,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溝通和銷售思維。有趣,又實用。用在生活中,可以迅速打開溝通局面;用在職場中,可以拉近你和客戶的距離;用在個人和品牌建設,可以建立你和用戶之間的特殊感情。
人設,或許有一天會崩。但,虛懷若谷的謙卑心態(tài),向他人學習請教的姿態(tài),不會崩。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