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散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比較大,這種文筆隨性、藝術底蘊深厚的體裁形式中學生學習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散文類教學要重新部署,要求語文教師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技巧等各方面大膽優(yōu)化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散文學習成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散文教學;板塊優(yōu)化;策略
鑒賞學習散文是一次美的體驗,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悟能力。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日常的散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并沒有關注散文的寫作特點,講解中并沒有注重營造散文學習的情景,學生學習散文的方式主要通過朗讀、背誦經典語句、掌握大體內容三個步驟展開,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在散文方面鑒賞能力的提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材所選入的經典散文作品,針對散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進行探討。
一、情感朗讀,感受散文語言節(jié)奏
每一篇散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獨有的語言特點,有的樸實無華,透露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有的激情澎湃,映照著作者激動的心情。要想真正發(fā)現(xiàn)散文作品中的“美”,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是關鍵的一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朗讀進行體驗,跟隨作者的心路歷程感悟其抒發(fā)的豐富情感。
《春》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代表作,通過對“春”這個季節(ji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積極心態(tài)。執(zhí)教時注重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散文的語言節(jié)奏。在散文中作者運用了多種技巧來表達自己興奮喜悅的心情,如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在朗讀時需要學生采用略顯“急切”的語氣來朗讀,體會作者渴望春天的心情。散文中多處用擬人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的景色,如“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等等,透露著春天的活潑可愛,引導學生朗讀這些語句時,需要讓學生進入文章描寫景色的遐想狀態(tài),想象春天萬紫千紅、生機盎然的畫面,然后用或者調皮、或者喜悅、或者溫柔的語氣來朗讀。這種帶有節(jié)奏感的朗讀學習過程,無論是學生模仿教師的范讀,還是跟著音頻材料中的聲音自我練習,都能慢慢找準文章的語言節(jié)奏美,并通過朗讀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春天獨有的美景。
二、媒體情境,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的散文中,不乏具有豐富情境的優(yōu)秀散文,這些作品都會出現(xiàn)諸如人物、景色、場景等不同的情境。在傳統(tǒng)的散文教學中,大多依靠教師的講解渲染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感受,現(xiàn)在信息化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普及,教師可以針對一些意境優(yōu)美或者意境深厚的散文,開展多媒體視頻的鑒賞學習活動,通過觀看、欣賞形象的畫面提高學生的散文審美體驗。
《云南的歌會》這篇散文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情特色,重點展現(xiàn)了云南地區(qū)少數民族特有的歌會的各種熱鬧喜慶場景。對于中學生來說,作者的描寫雖然非常生動具體,但是由于散文的內容所反映的民族風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文中描寫的一些畫面,如云南當地的自然風景、歌會上的熱鬧景象、歌會中對歌的場景等,尋找一些對應的視頻資料和輕松悠美的樂曲在課堂上播放,并組織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欣賞視頻中的民族風情。學生可以欣賞到文中“土坎邊上深藍色的報春花”,也能看到“穿了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xiāng)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的云南女子,聽著悅耳的音樂,畫面感更強。如此一來,學生對于作者描寫的內容就會有一個深入具體地了解,散文中的文字內容與畫面中的場景同步進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散文審美體驗。
三、語句分析,發(fā)現(xiàn)散文的語言美
對于中學生而言,學習散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學會鑒賞和應用散文中的語言精髓。改版后的中學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優(yōu)秀的散文,這些文章的寫作風格各異,有的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技巧,有的善于描寫景色,有的細膩刻畫人物的各種心理等等??傊恳黄⑽亩加衅洫毜降恼Z言美,值得學生認真感悟。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散文的語言進行賞析,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散文中的語言美。
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了紫藤蘿瀑布獨有的自然景色之美。學生仔細品味,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過紫藤蘿花,但是也能在腦海中想象出花海的美麗和瀑布的壯觀景象,這體現(xiàn)了作者語言運用的巧妙。在執(zhí)教這篇散文時,筆者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引領學生找出散文語言的閃光點,并鼓勵學生自主賞析,深入體會作者這樣描寫的妙處。如對文章“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的語言描寫鑒賞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展現(xiàn)出紫藤花的具體形態(tài),讓讀者可以通過紫藤花的形態(tài)美聯(lián)想到瀑布水花落下的唯美感覺。在文章中關于“我在開花!它們在笑”的擬人化描寫中,讓紫藤花帶有生命的氣息,展現(xiàn)出這片花海的燦爛壯觀,將無生命的自然景象融入人的情感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一樣的修辭手法,或者長短句的巧妙應用都有作者獨具匠心的用意。通過對細節(jié)的揣摩分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散文的語言特色,而且能引導學生模仿其中的寫作方式,讀寫結合,進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總而言之,散文屬于一種比較靈活的文體形式,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值得學生仔細品鑒和學習。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的優(yōu)化改革中,語文教師要盡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學會結合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從散文題材的語言、意境、情感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新運用有效的鑒賞策略。同時要注重將學生置于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語言、鑒賞、朗讀等方面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散文的精妙之處。只有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散文,他們才能從各類散文中發(fā)現(xiàn)美,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散文學習的效率,提高其寫作能力,繼而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譚吉文.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巧妙創(chuàng)設散文情境進行感悟生活教育 [J]. 讀寫算, 2021(6).
[2]向四姑. 基于項目式的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探究——以《荷塘月色》為例 [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21(4).
[3]戴熒. 標點里的語言風味——以《昆明的雨》為例談初中語文散文教學 [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1(3).
作者簡介:石喜蓮(1977— ),女,甘肅省莊浪縣南湖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