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容,伍小云,李娟平,李松枝,陳麗
(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廣東 江門 529000)
氣管切開是臨床治療危重癥患者的急救措施,可使患者的呼吸保持通暢。隨著氣管切開術適應證的擴大,臨床多用于腦血管疾病與意外損傷等危重患者中,切開氣管后病菌會經(jīng)管道侵入到肺部的風險較大,咳嗽反射抑制也會導致患者口咽分泌物出現(xiàn)誤吸,引發(fā)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會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預后康復[1-2]。因此,氣管切開患者加強護理干預,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對于預后康復具有良好促進作用。本研究特以50 例氣管切開患者入組研究,對比觀察循證護理的臨床干預效果,現(xiàn)匯報如下。
于2020 年5 月至2021 年8 月抽選病例,共抽選康復病區(qū)收入的50 例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患者入組,以電腦隨機分組法劃分兩組,一組病例25 例命名為對照組,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齡范圍31~76 歲,平均(50.39±4.19) 歲,疾病類型:顱腦損傷7 例,高血壓卒中4 例,腦梗死8 例,呼吸衰竭4例,其他2 例。一組病例25 例命名為觀察組,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齡范圍29~78 歲,平均(50.01±4.65)歲,疾病類型:顱腦損傷8 例,高血壓卒中5 例,腦梗死6 例,呼吸衰竭6 例。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給予密切監(jiān)測,遵醫(yī)囑為患者提供治療藥物,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執(zhí)行各項護理操作。
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方法:(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有主治醫(yī)師、主管護士、責任護士組成,由主治醫(yī)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科學評估,制定治療方案并下達醫(yī)囑,由護士針對性制定康復護理方案,明確氣管切開患者的康復護理要點[3]。(2)獲取循證支持:針對患者氣管切開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進行總結,分析誘因,通過查閱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庫查閱相關資料,根據(jù)獲取的文獻支持進行討論,明確患者護理的重點內容,并提前制定并發(fā)癥預防干預措施,預防呼吸道梗阻、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4-5]。(3)循證護理的具體措施:①體位指導:基礎體位以高半臥位為主,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合理選擇舒適體位,有刺激性咳嗽癥狀的患者取半臥位;有昏迷癥狀者要每隔2h 幫助患者更換1 次體位,避免長期處于平臥位時出現(xiàn)誤吸等異常情況。②加強呼吸道管理:根據(jù)患者咳嗽、氣道壓力增大等表現(xiàn),對吸痰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調整,合理選擇吸痰管,控制吸痰頻率,使患者的呼吸道通暢性得以正常維持;吸痰期間,將吸痰時間控制在15s[6],可配合拍背,促進深層痰液有效排出,需注意不可延長吸痰時間,以免出現(xiàn)缺氧、窒息事件。吸痰時關注心率等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心率不齊應立即停止吸痰,待體征平穩(wěn)后再重新進行吸痰,控制吸痰頻率,避免過度頻繁操作導致氣道黏膜損傷。③濕化氣道:選擇0.45%氯化鈉溶液、1.25%碳酸氫鈉溶液及蒸餾水混合作為濕化液,開展持續(xù)滴入濕化處理,應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氣管切口,達到濕化效果,避免因為氣道濕化不足造成的氣管黏膜損傷[7-9]。④心理干預:在實施手術治療前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有效溝通,圍繞手術治療有關知識展開講解,并告知實施氣管切開操作的重要性以及有關注意事項,引導患者應用眼神、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自我需求的表達,幫助患者進行治療信心的樹立。⑤實施環(huán)境護理,定期進行病房的通風、消毒措施,合理進行病房溫濕度水平的控制,增強感染防控意識,每日均需應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并應用消毒劑擦洗地面、桌面;定期進行氧氣管道、氧氣濕化瓶等物品的更換,針對循環(huán)應用的物品應積極落實好消毒處理措施。
(1)評估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包括堿剩余(BE)、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氧分壓(PaO2);(2)統(tǒng)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呼吸道黏膜損傷、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3)統(tǒng)計計算護理滿意度,問卷評分范圍為0-100 分,非常滿意(85-100 分)、滿意(60-84 分)、不滿意(0-59 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4)記錄兩組感染控制時間、切開置管時間、總住院時間。
觀察組護理后的BE、PaCO2、PaO2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各項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s)
表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s)
分組 例數(shù) BE PaCO2(mmHg) PaO2(mmHg)對照組 25 3.23±0.25 37.15±1.95 63.15±3.94觀察組 25 1.82±0.16 30.18±2.49 76.29±2.04 t 23.7521 11.0191 14.8080 P<0.05 <0.05 <0.05
觀察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各項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6%)顯著更高,與對照組(7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感染控制時間、切開置管時間、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預后效果對比(±s,d)
表4 兩組預后效果對比(±s,d)
分組 例數(shù) 感染控制時間 切開置管時間 總住院時間對照組 25 13.05±2.69 7.12±0.64 12.62±1.47觀察組 25 7.98±1.05 4.15±0.41 8.29±1.02 t 8.7787 19.5378 12.1003 P<0.05 <0.05 <0.05
氣管切開可使危重癥患者的呼吸保持通暢,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但是由于此操作屬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期間需建立人工氣道,配合有效護理,積極預防相關并發(fā)癥,方可提升救治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期[10-13]。循證護理又稱為實證護理,改變了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習慣論、經(jīng)驗論,使護理服務措施更具針對性、時效性、科學性等特征,是以最新醫(yī)療科技成果等科研資料等作為指導依據(jù),可有效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護理人員可主動參與到護理方案的制定與執(zhí)行過程中,及時根據(jù)患者的表現(xiàn)不同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以提升護理效果[14]。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比較看來,循證護理干預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應用真實、可靠、實用的科學證據(jù)作為理論參考,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自身的護理工作經(jīng)驗,可保證臨床護理計劃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使患者的臨床護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促進臨床護理質量以及水平的進一步升高[15]。有學者圍繞循證護理展開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模式下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均顯著更優(yōu),證實了循證護理在神經(jīng)外科重癥氣管切開患者呼吸道護理過程中的應用價值[16]。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而言,觀察組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可通過體位護理、呼吸道護理、氣道濕化等護理措施,使患者的病情有效改善,提升氣道濕化的充分性,促進痰液排除,進而使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改善血氣指標,快速控制感染,更好縮短患者氣管切開時間與住院時間,更好促進患者早日康痊愈,有效改善預后。另外,本次研究內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更高,說明循證護理可使患者需求得到更好地的滿足,護理個性化水平顯著更高,對總體滿意度情況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可進一步拉近臨床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氣管切開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可使患者的血氣指標有效改善,提升呼吸功能,減少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縮短患者的預后康復時間,更好改善預后。循證護理干預效果較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