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枝,張文,張可麗,魏穎,張建東,方義湖
(1.江西醫(yī)學高等??茖W校病理教研室,江西 上饒 333400;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江西 南昌 330000;3.上饒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江西 上饒 333400)
乳腺癌作為全球高發(fā)惡性腫瘤疾病之一,過去20 多年中,該病發(fā)病率上升1.4 倍,世界上多數國家及其地區(qū)乳腺癌發(fā)病率上升30%~40%[1]。免疫療法是指激發(fā)、調動機體免疫系統(tǒng)起到控制、消滅腫瘤細胞一種治療措施,作為現階段腫瘤領域研究重點問題。相關研究證實[2],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能增強機體T 細胞活性達到增強自身免疫力抗腫瘤目的。單克隆抗體PD-1/ PD-L1 抑制劑應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細胞癌治療中有相關報道,但對乳腺癌疾病相關報道較少。本文就探討PD-1/PD-L1 信號通路在三陰性乳腺癌(TNBC)表達情況及預后關系,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抽取上饒市人民醫(yī)院和南昌市第二附屬醫(yī)院2016 年1月至2019 年12 月收入200 例三陰性乳腺癌(1.5 cm×1.0 cm×1.0 cm)存檔石蠟標本,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過病理組織檢查確診為原發(fā)性乳腺癌;②經過家屬、患者同意后參與本次試驗;③無精神異常、抑郁癥疾病。排除標準:①影響到本次試驗進程疾??;②一般資料不全者;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
選取同期于我院行手術切除的病理診斷為非三陰性乳腺癌的40 例患者的乳腺癌組織(1.5 cm×1.0 cm×1.0 cm)石蠟標本為對照。
1.2.1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病理切片均采用組織芯片儀制成,并制作成7×9 大小受體蠟塊,每個微孔直徑大小為0.9mm,間距為1mm,深度為3mm。本次試驗開展過程中免疫組織化學檢查采用Leica BOND-MAX 全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操作。本次試驗所采用試劑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準判斷,并以PBS 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組,用內對照作為陽性對照。ER(克隆號EP1)、PR(克隆號EP2)、HER2( 克隆號UMAB36)、CH5/6( 克 隆號D5/16B4)、CD8( 克隆號SP16)、CD4( 克隆號SP35)、Ki-67( 克隆號MIB1)、PD-1(克隆號MRQ-22)和PD-L1(克隆號SP142)。
1.2.2 判定標準
由我院2 名高年資乳腺病理??漆t(yī)師并對病理結構進行判斷,并依據2010 年美國腫瘤學會/美國病理醫(yī)師學院判定標準:陽性:ER、PR 胞核陽性細胞≥1%。依據2014 年制訂的中國乳腺癌HER2 檢測指南判定:陰性:0~1+,陽性:3+,若結果為2+,為判定標準再次進行檢測,檢測結果HER2 基因無擴增表示為陰性,陽性:PD-1/PD-L1 細胞膜、細胞質棕黃或棕褐色。陽性:PD-L1 細胞數≥1%,陰性:<1%,對腫瘤細胞、間質TILS 中PD-L1 表達情況評價。PD-1 表達于間質TILS,陽性:陽性細胞數≥5%,陰性:<5%。
腫瘤細胞和間質TILS 中PD-L1 陽性率為17.5%(35/200)和24.0%(48/200),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組織的 15.0%(6/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間質TILS 中PD-1 陽性率為26.0%(52/200)。高于非三陰性乳腺癌組織的7.5%(3/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表達情況
200 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病理結果診斷為:68 例患者出現1~24 枚不等的淋巴結轉移,12 例患者出現腫瘤侵犯神經,19 例患者出現脈管內癌栓,46 例患者出現組織學II 級,154 例患者出現組織學III 級。腫瘤細胞PD-L1 陽性與組織學級別、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間質TILS PD-L1 陽性與組織學級別有關,級別越高表達越強(P<0.05),間質TILS PD-1 陽性與臨床各病例特征無相關性。見表1。
表1 三陰性乳腺癌中PD-1/PD-L1 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PD-1/PD-L1 通路可能通過誘導T 細胞耐受、 抑制T 細胞增殖、抑制細胞因子分泌、阻礙抗原呈遞過程等方式來協(xié)助腫瘤免疫逃逸[3]。近些年來相關研究證實[4],PD-L1 廣泛存在于人體多數腫瘤組織中,如乳腺癌、肺癌、胃癌以及宮頸癌等諸多腫瘤組織微環(huán)境中,能有效提高機體腫瘤反應性T 淋巴細胞凋亡,起到一定調節(jié)免疫原性作用。PD-1 廣泛存在于胸腺細胞、成熟T 細胞以及B 細胞中,臨床相關研究證實[5],間質TILS 作為PD-1 等共同抑制信號,因此,當機體T 細胞耗竭時,PD-1 作為反映信號之一,腫瘤細胞中當PD-L1 表達會引起機體T 細胞功能障礙。因此,PD-1/PD-L1 為靶點腫瘤免疫治療為后期腫瘤疾病控制起著重要臨床意義,阻斷PD-1/PD-L1 信號通路,相對增強T 細胞免疫效應的 方法成為抗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6]。
本文研究表明,間質TILS PD-L1 陽性與組織學級別有關,級別越高表達越強,而間質TILS PD-1 陽性與臨床各病例特征無相關性。上述結果證實,PD-1/PD-L1 信號通路的PD-L1 與間質TLI 相關,并非為腫瘤細胞本身。Muenst 等[7]的研究發(fā)現 650 例乳腺癌(TNBC 127 例)中PD-L1 陽性表達率為 23.4%,其表達與年齡,腫瘤大小、分期、分級,淋巴結轉移狀態(tài),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缺失和增殖細胞核抗原 Ki-67 高表達相關。另有研究[8]亦支持 PD-L1 表達與高 TIL 水平及其他預后不良因素,如年輕、高組織學分級、ER 陰性、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 陰性、HER-2 過表達、高增殖指數及侵襲性亞型(三陰性、基底細胞樣)等相關。
范鈺,錢震,蘇勤軍等[7]研究中表明,非小細胞癌中PD-L1 在癌細胞以及癌間質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表達陽性率高達48.93%、61.70%,結果證實,癌細胞和間質淋巴細胞中PD- L1 的表達與癌間質淋巴細胞中 PD-1 的表達呈正相關。在楊芳,陳曉品[8]研究中,PD-L1 在胃癌中的表達與PD-1 陽性間質TILS 的數量呈負相關。PD-L1 與其受體PD-1 陽性表達之間的相關性在不同腫瘤中表現形式不一致,但后期仍需臨床大樣本認證。
綜上所述,PD-1/PD-L1 在TNBC 中具有較高的表達,對三陰性乳腺癌的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以及為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