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胡玲,周祝南,唐輝,楊桂紅,繆曉露,丁愛明
(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肺部感染是兒童常見病,多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兒童呼吸道道發(fā)育不全,咳嗽反射能力弱,痰液不易排除,極易堵塞氣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引起肺部實變,造成病情劇變[1]。通過人工叩擊的方式排痰,可取得一定的效果[2]。拍背振動排痰是最為便捷、有效的關鍵拍痰技術之一[3,4]。此前臨床調研發(fā)現(xiàn),家屬的拍背排痰的正確率和執(zhí)行率不高。我們團隊通過研制并應用拍背排痰指引背心,獲得良好的效果,拍背排痰的部位及路徑的正確率和拍背的執(zhí)行率明顯提高,但在拍背手法和頻率上的改善不理想。本研究擬通過集中點評的宣教方式提高護士對家屬拍背排痰的宣教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擇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就診,自愿參與本研究,符合納入標準肺部感染患兒12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61 例;對照組59 例。實驗組中,肺炎36 例,支氣管肺炎25 例,年齡5 個月-9 歲,平均(4.32±3.37)歲;對照組中,肺炎26 例,支氣管肺炎33 例,年齡5 個月-9 歲,平均(4.13±3.27)歲。兩組患兒的一般人口學資料比較,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1)護士口頭介紹拍背排痰的方法及交代注意事項:拍背的時間在患兒空腹或者進食1 小時后,避免嘔吐導致誤吸、窒息或其他意外;拍背的體位:取半坐位或側臥位,以便于痰液引流及舒適為目的;拍背的手法:拍背者五指并攏呈空心狀,手掌指關節(jié)屈曲呈腕狀,借助腕關節(jié)的力量,結合炎癥部位,由下而上、由外向內往肺門方向移動,進行快速有節(jié)奏地叩擊,避開傷口和脊柱;拍打力度:根據(jù)患兒能耐受程度及其胸壁厚度來決定。拍背頻率:控制在120-180 次/min 之間;拍背時間:每次持續(xù)2min,一天BID/TID 執(zhí)行;叩擊后,指導患兒主動進行有效咳嗽排痰,不能自行吐痰的年幼患兒,給予口咽部輔助吸痰。(2)邊講解邊示范拍背排痰指引背心的操作流程步驟。步驟1:選擇合適大小的拍背背心;步驟2:患兒穿戴背心;步驟3:將胸部X 線檢查且與患兒胸廓1:1 顯示比例的胸片,放入背心后背的片袋中;步驟4:結合胸片的炎癥部位在背心的后背上描繪拍背的部位及走形;步驟5:沿路徑拍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宣教方法的基礎上,采取集中點評的方式進行宣教。責任護士在床邊對家屬進行拍背排痰宣教,由護士長、責任組長、實習生、科室?guī)Ы虒熃M成集中點評團,全程參與并分別進行點評。
收集本研究120 例患兒癥狀指標、住院時長。住院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分別測試患兒照顧者拍背路徑、拍背手法正確率、拍背部位的正確率、拍背的頻率正確率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 SPSS 19.0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收集患兒發(fā)熱天數(shù)、咳嗽天數(shù)、住院天數(shù)、肺部啰音天數(shù)、家屬滿意度、同組醫(yī)生滿意度,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發(fā)熱的天數(shù)、咳嗽咳痰的天數(shù)、住院時長、肺部啰音天數(shù)、家長滿意度、醫(yī)生滿意度比較
2.2 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收集兩組家屬拍背路徑正確率、拍背手法正確率、拍背部位正確率、拍背頻率正確率的比較,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家屬拍背路徑正確率、拍背手法正確率、拍背部位正確率、拍背頻率正確率的比較
有效清理呼吸道是護理呼吸道感染的患兒的重要舉措,直接影響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診治效果。有效的拍背有利于松解痰液,促進痰液的排除,拓展了胸部物理護理技術,預防或者減少通氣不足,是預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5]。照顧者掌握正確、安全、高效的拍背排痰技術對患兒的病情恢復至關重要。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相比傳統(tǒng)護理模式,強調患兒及其家屬的重要性,鞏固了醫(yī)療、家庭、患兒的合作關系,從而最大限度提高了患兒的護理水平,改善了患兒癥狀體征,促進患兒康復[6,7]。故本研究著重對家屬的拍背排痰技術的培訓考核,旨在通過家屬照顧技術的提高來改善患兒疾病的護理質量,增進家庭的情感鏈接,加速恢復過程。根據(jù)研究結果顯示,家屬在拍背部位及拍背路徑方面掌握較好,兩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前期研究團隊研發(fā)并應用拍背排痰指引背心,指導家屬進行拍背排痰技術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拍背指引背心對拍背的手法及拍背的頻率方面沒有明顯的改進。本次研究,將120 個自愿參加研究,符合納入標準的患兒及家屬,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拍背排痰宣教方法,護士在床邊進行口頭宣教一遍拍背排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再結合拍背排痰指引背心進行一遍操作示教。觀察組結合集中點評,完成對照組的宣教。由護士長、責任組長、實習生、科室?guī)Ы虒熃M成集中點評團,全程參與并分別進行點評。研究結果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集中點評式宣教方法較常規(guī)宣教更有效,家屬的拍背排痰的手法、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集中點評時,關注的人員多,無論作為示教者還是學習者,激發(fā)表現(xiàn)自己的欲望,都更加專注,更加努力,更用心表達與學習,學習效果也就比常規(guī)方法好。集中點評,不僅對示教者是一種壓力,對點評者也是一種壓力,會更加關注這些操作,這樣在全科營造了積極實施拍背排痰的氛圍,有利于提高拍背排痰技術的提高,加快呼吸道感染患兒的康復。
集中點評有利于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如果每一次健康宣教都實施集中點評,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的問題,目前護理人力資源配備不足,難以全部實施集中點評式健康宣教。對于宣教能力較弱及多次宣教,但效果不理想的家屬可以實行集中點評式健康宣教,既可以發(fā)現(xiàn)宣教能力弱在哪個方面?哪個環(huán)節(jié)?又能發(fā)現(xiàn)健康教育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分析影響健康教育的原因,針對性改進,為家屬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宣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