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萍 肖 帆
1.井岡山大學附屬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西吉安 343000;2.井岡山大學醫(yī)學部,江西吉安 343000
創(chuàng)傷或退化等因素使盆底支持組織薄弱、功能降低而導致盆底功能障礙,引發(fā)盆底功能障礙性疾?。╬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1]。此病治療與否取決于其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有手術(shù)和非手術(shù)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shù)治療風險小、并發(fā)癥少特更容易讓患者接受[2],臨床研究顯示,在妊娠不同時期以及產(chǎn)后早期進行預防和康復干預,對盆底功能的改善與恢復具有促進作用,但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但難以達到預期效果[3]。生物反饋電刺激是新興治療手段,可通過電刺激興奮神經(jīng),增強肌張力以益于盆底肌恢復,但目前尚未得到廣泛臨床應用[4]。本研究旨在探索生物反饋電刺激在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井岡山大學附屬醫(yī)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 例產(chǎn)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B、C 三組,每組各20例。A 組患者,年齡24~37 歲,平均(31.28±3.67)歲;新生兒體重平均(3.46±0.55)kg;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11 例,陰道分娩9 例;孕期增加體重平均(14.12±4.11)kg;B組患者,年齡24~38 歲,平均(31.62±3.71)歲;新生兒體重平均(3.44±0.47)kg;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13 例,陰道分娩7 例;孕期增加體重平均(14.24±4.15)kg;C組患者,年齡26~37 歲,平均(32.34±3.74)歲;新生兒體重平均(3.39±0.53)kg;分娩方式:剖宮產(chǎn)13 例,陰道分娩7 例;孕期增加體重平均(14.19±4.22)kg。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入組病例均為初產(chǎn)婦,單胎足月妊娠;②據(jù)《婦產(chǎn)科學》診斷標準[5],確診為PFD;③患者知情并愿意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盆腔疾病或手術(shù)史;②既往患有盆底功能障礙者或首發(fā)PFD 病程超過1年者;③合并較為嚴重內(nèi)科、免疫或感染性疾病者;④既往有接受盆底康復治療史者;⑤對本研究麥瀾德康復儀不耐受或依從性差無法堅持訓練者;⑥患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
A 組進行健身操及盆底肌訓練,患者于排二便后,取臥、站或坐位,收縮肛門部、會陰部肌肉5~10 s,然后放松,收縮和放松為一次完整過程,重復做上述訓練15~30 min,中間可間隔休息3~5 min,3 次/d。另外取平臥位,將雙膝屈曲并攏,擺動大腿、小腿,10 次為一組,8 組/d;然后取仰臥位,雙腿伸直,雙手平放于身體兩側(cè),左手抓住右側(cè)腳踝做拉伸動作10 次,左右交替拉伸為一組,8 組/d。產(chǎn)后6 周即可開始訓練,訓練1 個月。
B 組使用生物反饋電刺激儀(麥瀾德康復儀,南京麥瀾德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82260869,MLD B4)進行生物刺激反饋治療,將電極置入患者陰道,依據(jù)患者疼痛以及盆底肌收縮感受給予電刺激,盆底Ⅰ類纖維給予脈寬320~742 us、頻率8~32 Hz 的電刺激進行收縮訓練,Ⅱ類纖維給予脈寬20~320 us、頻率20~80 Hz 刺激。20~30 min/ 次,3 次/周,產(chǎn)后6 周開始,訓練1個月。
C 組給予健身操聯(lián)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儀康復干預。健身操步驟及時療程同A 組,康復儀操作和療程同B 組,產(chǎn)后6 周開始,訓練1 個月。
于產(chǎn)后6 周惡露干凈后首次評估患者盆底功能,康復訓練一個月后進行第二次評估。觀察指標:①Ⅰ、Ⅱ類纖維肌力;②Ⅰ、Ⅱ類纖維收縮持續(xù)時間;③陰道動態(tài)壓力、夜尿次數(shù)以及生活質(zhì)量。評價標準:①肌纖維肌力:采用手檢肌力檢測法,Ⅰ類纖維肌力分0~Ⅴ共6 級,0 級為檢查者手指察覺不到肌收縮動作,Ⅴ為肌收縮有力,并能對抗手指壓力5s 以上,可完成5 次以上;Ⅱ類纖維分0~Ⅴ級,0 為無收縮,Ⅴ為完全的可持續(xù)對抗性收縮,可持續(xù)5 s 以上,收縮次數(shù)>5 次;②肌纖維收縮時間:利用MLD A2 儀測量;③采用電診斷檢測患者陰道動態(tài)壓力;記錄患者夜尿次數(shù);利用盆底障礙影響簡易問卷7(pelvic floor disorder impact simple questionnaire 7,PFIQ-7)[6]評價患者生活質(zhì)量,共3 個方面,7 項問題,分級計分0~3 分,0 分為無影響,3 分為非常影響,總0~63 分,得分高生活質(zhì)量差。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多組率的整體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率的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檢驗水準α=原α 水平/比較次數(shù),即0.05/3=0.017。
訓練前,三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的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A、B 兩組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例數(shù)與本組訓練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C 組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例數(shù)多于本組訓練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C 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例數(shù)多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訓練后,A 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例數(shù)與B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患者訓練前后Ⅰ、Ⅱ類纖維肌力情況的比較[n(%)]
訓練前,三組的Ⅰ、Ⅱ類纖維持續(xù)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三組的Ⅰ、Ⅱ類纖維持續(xù)時間長于本組訓練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C 組Ⅰ、Ⅱ類纖維持續(xù)時間長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B 組Ⅰ、Ⅱ類纖維持續(xù)時間長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三組患者訓練前后肌纖維收縮時間的比較(s,±s)
表2 三組患者訓練前后肌纖維收縮時間的比較(s,±s)
注 與訓練前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Ⅰ類肌纖維收縮時間訓練前 訓練后Ⅱ類肌纖維收縮時間訓練前 訓練后A 組B 組C 組F 值P 值20 20 20 3.01±0.38 3.12±0.39 3.08±0.42 0.393 0.677 3.34±0.42a 3.85±0.54ab 4.46±0.35abc 31.949<0.001 2.64±0.38 2.72±0.41 2.59±0.34 0.603 0.551 3.29±0.44a 3.63±0.51ab 4.28±0.57abc 19.499<0.001
訓練前,三組的陰道壓力、夜尿頻次和PFIQ-7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三組的陰道壓力值高于本組訓練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三組的夜尿頻次和PFIQ-7 評分值少于本組訓練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C 組的陰道壓力值高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B 組的陰道壓力值高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C 組的夜尿頻次和PFIQ-7 少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B 組的夜尿頻次和PFIQ-7 少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三組訓練前后陰道壓力、夜尿次數(shù)、PFIQ-7 情況的比較(±s)
表3 三組訓練前后陰道壓力、夜尿次數(shù)、PFIQ-7 情況的比較(±s)
注 與訓練前比較,aP<0.05;與A 組比較,bP<0.05;與B 組比較,cP<0.05;1 cmH2O=0.098 mmHg
組別 例數(shù) 陰道動態(tài)壓力(cmH2O)訓練前 訓練后夜尿次數(shù)(次)訓練前 訓練后PFIQ-7(分)訓練前 訓練后A 組B 組C 組F 值P 值20 20 20 71.46±8.37 70.79±8.24 71.21±8.33 0.028 0.972 82.15±10.42a 90.34±10.57ab 101.56±10.64abc 17.082<0.001 2.94±1.12 2.95±1.14 2.92±1.09 0.004 0.996 2.25±0.95a 1.69±0.74ab 1.19±0.55abc 9.627<0.001 30.26±5.31 30.57±5.35 30.14±5.21 0.035 0.965 26.89±4.47a 22.64±4.35ab 17.27±4.11abc 24.992<0.001
盆底康復訓練可基于循證證據(jù)通過運用一些康復訓練手段,對盆底肌進行刺激、訓練,以加強盆底肌結(jié)構(gòu)和功能[7]。
生物反饋電刺激儀可進行盆底肌電分析,評估盆底肌功能[8]。其可對機體進行電刺激,提高神經(jīng)和肌肉的興奮性,促進神經(jīng)元向覺醒狀態(tài)轉(zhuǎn)化,并加速細胞新陳代謝[9-10]。另外生物反饋電刺激儀4 還可以通過刺激肌肉收縮,增強肌張力和收縮強度,從而強化盆底肌和陰道彈性和肌力[11-12]。健身操可對盆底肌進行主動性鍛煉,增加盆底肌收縮次數(shù),刺激并喚醒盆底肌群,改善肌群血流循環(huán),從而提高盆底肌承托和控尿能力[13-15]。生物反饋電刺激儀與健身操聯(lián)用,可監(jiān)視并反饋肌肉收縮情況,幫助患者準確而有效地掌握盆底肌訓練的方法[16],從而提高療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訓練后,C 組Ⅰ、Ⅱ類纖維肌力Ⅳ、Ⅴ級例數(shù)多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訓練后,C 組Ⅰ、Ⅱ類纖維持續(xù)時間長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訓練后,C 組的陰道壓力值高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訓練后,C 組的夜尿頻次和PFIQ-7 少于A、B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提示生物反饋電刺激儀聯(lián)合全健身操訓練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肌壓力和功能,并可促進患者盆底功能恢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電刺激儀與健身操訓練聯(lián)用,對改善產(chǎn)后PFD 患者盆底肌肌力和功能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復和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