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梅 張艷芳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 277500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80%以上為非小細胞肺癌〔1-2〕。目前,化療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約90%以上的肺癌患者需接受化療,且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提升,化療已不再局限于無法接受手術的晚期肺癌患者,常作為全身治療列入肺癌的綜合治療方案中〔3-4〕。但隨著肺癌診斷與治療的展開,肺癌患者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支持性照護需求,這些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從而對患者生理、生理及社會的多方面造成嚴重影響〔5〕。支持性照護是指以個體需求、認知及應對適應理論為基礎,將個體體驗與應對癌癥的過程進行概念化,通過制定具體照護服務以滿足癌癥患者可能存在的支持性照護需求〔6〕。朱曉丹等〔7〕研究提示,前列腺癌患者照護需求普遍未得到滿足,患者持續(xù)生活在嚴重的癥狀負擔及心理困擾中而沒有良好的管理策略,醫(yī)護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服務,加強對患者的癥狀管理及心理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討支持性照護對肺癌患者心理彈性、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采用數字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0~70歲,平均(53.26±5.3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4例,高中及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11例;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23例,腺癌17例;腫瘤分期:Ⅰ期16例,Ⅱ期15例,Ⅲa期9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30~70歲,平均(55.08±5.7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12例,高中及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12例;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21例,腺癌19例;腫瘤分期: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a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理類型及腫瘤分期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經影像學及病理檢查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③住院等待手術治療,且術后擬行化療,④溝通意識良好,具備一定語言交流能力,⑤知情本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②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衰竭或其他癌癥的患者,③研究過程中病情加重、死亡或放棄治療的患者。
1.2.1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前檢查、術后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不良反應護理及定期隨訪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支持性照護。
1.2.2支持性照護 成立支持性照護小組,由1名呼吸科主任醫(yī)師、2名主管護師及5名護士組成。參照國內外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工作經驗,由主任醫(yī)師組織會議針對肺癌患者支持性照護需求進行討論,護士對會議內容進行記錄,會議結束后進行總結,將具體方案內容給予主管護師進行審閱后確定本次支持性照護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1.2.2.1入院當天 ①協(xié)助患者填寫入院護理記錄表單,引導患者盡快適應病房環(huán)境,并建立良好信任關系;②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交流,全面評估患者病情、營養(yǎng)狀況、心理狀況及實際照護需求等情況,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護理手冊;③詳細講解疾病、手術、化療、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強調手術與化療的重要性,并對患者進行情感支持,理解、安慰患者,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
1.2.2.2術前 ①術前1 d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手術方案、過程、目的及注意事項等,引導患者講述自身感受、擔憂及期望等,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顧慮進行耐心解答,列舉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并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訓練、音樂療法等方式緩解自身負性情緒;②通過視頻、床旁示范等形式講解肺功能鍛煉知識,強調肺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術前肺功能鍛煉,確保其熟練掌握相關技巧;③引導患者之間互相交流,邀請康復進展良好的患者分享經歷、體會及心得,并鼓勵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指導如何安撫、幫助患者。
1.2.2.3術后 ①患者清醒后與其進行溝通,對手術效果進行肯定,鼓勵患者講述自身需求,并根據個體護理手冊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指導術后飲食,囑咐患者注意補充營養(yǎng)、保持清淡飲食,多進食水果、低糖、低鹽及低脂食物等;③介紹改善呼吸功能醫(yī)療設備,講解目的、效果與注意事項,強調遵醫(yī)囑進行相應治療;④指導家屬幫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強調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并指導家屬預防肺部感染、疼痛、便秘及深靜脈血栓等癥狀。
1.2.2.4化療期間 ①講解化療方案、目的、藥物及注意事項等,指導家屬配合對患者化療期間癥狀與心理進行管理,囑咐患者保持規(guī)律作息,減少日間睡眠時間,睡前飲用熱牛奶、熱水泡腳及聽舒緩音樂等輔助睡眠;②指導預防疼痛、疲乏、惡心及脫發(fā)等化療反應,對癥狀較輕的患者指導其通過深呼吸、音樂療法及冥想等方法緩解,癥狀較重的及時上報醫(yī)師進行處理;③指導患者觀看抗癌、勵志等影片,情況允許可組織患者共同觀看,并鼓勵患者講述觀看體會,強調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病情的改善作用;④囑咐家屬與患者共同面對疾病,講解患者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情緒波動,強調家屬對患者治療與康復的重要性,指導正確處理不良反應及安撫患者情緒。
1.2.2.5出院后 ①向家屬講解居家飲食、運動鍛煉、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等知識,囑咐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肺功能鍛煉及定期復診;②根據患者個人情況指導家屬陪同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散步及慢跑等,強調循序漸進及長期堅持的原則;③幫助患者之間建立溝通平臺,如微信群、電話及社區(qū)活動等,鼓勵患者保持密切聯(lián)系,分享病情進展、日常飲食、運動鍛煉及遇到的問題等;④定期通過電話、微信及門診復診了解患者術后康復進展,評估患者出院后照護需求,并了解家屬居家照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指導。
①通過康納-戴維森韌性量表(CD-RISC)〔8〕評估患者心理彈性水平,包含樂觀、堅強及堅韌三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0~4分評分法,分別代表從不(0分)至幾乎總是(4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彈性水平越高。②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9〕與抑郁自評量表(SDS)〔10〕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兩個量表均包含20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其中SAS評分≥50分代表存在焦慮癥狀,SDS評分≥53分代表存在抑郁癥狀,得分越高表明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③通過癌癥患者生命質量評定量表(QLQ-C30)〔11〕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含5個功能領域(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3個癥狀領域(疲勞、疼痛、惡心嘔吐)、1個總體健康量表及6個單項測量條目(呼吸困難、睡眠障礙、食欲喪失、經濟困難、便秘、腹瀉),本研究中去除經濟困難條目,其中功能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癥狀領域及單項測量條目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差。
實施支持性照護后,觀察組患者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理彈性水平比較(分,
實施支持性照護后,觀察組患者SAS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實施支持性照護后,觀察組患者癥狀領域及單項測量條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功能領域及總體健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肺癌具有發(fā)病率高、預后差及癥狀較重等特點,其支持性照護需求會隨著患者疾病進展而發(fā)生改變,涉及生理、信息、心理、情感及社會等多方面〔12〕。相關研究指出〔13-15〕,癌癥患者確診后會產生不確定感、恐懼、焦慮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時疾病帶來的相應癥狀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出現疼痛、疲乏、食欲不振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加之對疾病、治療、飲食、運動及照護等相關知識不夠了解,都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探討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充分滿足肺癌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照護需求,對提升患者心理彈性,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從而提升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支持性照護是為了預防、控制或緩解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而采取的一系列護理措施,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升其生活質量〔16〕。本研究通過參考相關研究成果與文獻資料,結合實際臨床工作經驗,制定出針對肺癌患者實際需求的支持性照護方案,其中入院當天通過熱情迎接、幫助患者,詳細講解肺癌相關知識,盡可能消除患者的擔憂、顧慮,并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制定個體化護理手冊;術前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講解手術相關知識,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指導進行深呼吸訓練與肺功能鍛煉,并引導患者互相交流,使患者建立手術信心;術后及時詢問其感受及實際需求,肯定手術效果,給予飲食指導、康復指導,并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患者盡早康復;化療期間詳細講解化療方案、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知識,充分滿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消除不安、擔憂等不良心理,幫助患者進行癥狀管理,減輕不良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并通過觀看影片、鼓勵家屬安撫患者,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出院后給予家屬相應照護指導,為患者營造良好家庭氛圍與居家環(huán)境,指導患者在家屬陪同下合理進行運動鍛煉,并通過微信、電話及門診復診等形式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練習,在及時掌握患者康復進展及照護需求的同時,充分了解家屬照護過程遇到的問題,便于醫(yī)護人員進行針對性指導。趙淑娟等〔17〕的研究指出,支持性心理干預可增強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韌性,提高積極情緒,降低負面情緒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支持性照護后,觀察組患者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SAS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癥狀領域及單項測量條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功能領域及總體健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支持性照護能充分滿足肺癌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照護需求,有效提升患者心理彈性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這也與陸秋云〔18〕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將支持性照護應用于肺癌患者中,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和心理彈性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從而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