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作為臨床中常見腦血管疾病,中風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多發(fā)于老年人群,老年患者發(fā)病后常伴有行動不便、言語功能受阻,偏癱等癥狀,導致患者自理能力嚴重下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1]。因此,需對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實施有效康復護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進病情康復。此研究中,主要探究對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施以中醫(yī)康復護理的臨床療效,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我院治療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120 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60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24 例;年齡52~76歲,平均(64.32±5.21)歲。觀察組男34 例,女16 例;年齡53~5 歲,平均(62.64±4.83)歲。組間自然信息具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中醫(yī)康復護理(1)飲食干預:根據辯證分型診斷結果,對老年中風患者予以有效飲食指導干預,對于陰虛風動型患者,可指導其多食用綠豆、甲魚等;對于氣虛血瘀型,可指導其多食用木耳、冬瓜等。(2)心理指導:老年中風患者肢體功能障礙明顯,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心理壓力較大,易產生負性情緒,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引導或播放音樂、視頻等,轉移患者注意力,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3)針灸與推拿護理:可對患者的頭穴、風池穴、三陰交等穴位行針灸治療,1 次/d,每次30min 左右;可對患者的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推拿按摩;對于肢體障礙患者,可予以中藥熏蒸護理方式,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選用合理熏蒸藥材及劑量[2]。
1.3 觀察指標(1)結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估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等級,總分值為100分,顯效:>90 分;有效:60~90 分;無效:<60 分。(2)采用簡化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評估運動功能,評分越高,運動功能越強;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數(MBI)評估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與運動功能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以t 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示,以2 檢驗,P<0.05 以示統計差異顯著。
2.1 治療效果評估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總有效率評估比較[n,(%)]
2.2 運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比較 護理前,兩組病例MBI、FMA 評分無差異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MBI、FMA 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運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比較[n(%)]
中風又稱“卒中”,多由飲食不節(jié)、正氣不足等因素引發(fā)瘀、痰、火、虛等病理性變化,進而導致中風。中風患者主要表現為猝然暈倒、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癥狀[3]。老年中風患者部分肢體功能障礙明顯,護理工作難度大,病情恢復速度慢。在此研究中,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理念對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實施干預,取得滿意的效果。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測驗值為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P<0.05);經中醫(yī)康復護理后,觀察組MBI、FMA 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中醫(yī)康復護理以辯證施護原則對中風患者予以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癥治療護理,針對性實施飲食指導、情緒干預及針灸推拿護理等護理措施,應用價值顯著。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情緒變化為依據,針對性施以心理干預,以此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推拿、針灸、中藥熏蒸等中醫(yī)康復護理來疏通患者經絡,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以辯證分型診斷進行針對性飲食干預,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治療效果[4]??傊?,在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護理中實施中醫(yī)康復護理,可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運動功能,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