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 燁
(南京市江寧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100)
喘證又稱喘病,是以呼吸喘促、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可平臥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嚴重者可由喘致脫導致喘脫證的臨床危重證候,其發(fā)生病因可分為外感及內(nèi)傷兩大類。外邪侵入、飲食不當、情志不調(diào)或者勞倦體虛均可導致痰阻氣道、肺氣壅塞,臨床較為常見。由于此種疾病具備慢性特點,中醫(yī)學者多主張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需加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方能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1]。對喘證患者給予中醫(yī)護理方案,取得顯著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9 年1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喘證患者80 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65~85 歲,平均(75.23±0.23)歲;病程3~15 年,平均(7.61±2.57)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62~85 歲,平均(71.22±0.25)歲;病程2~13 年,平均(7.57±2.55)年。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病情;藥物指導;輔助性呼吸;止咳平喘護理;飲食干預等。觀察組給予中醫(yī)護理方案(1)穴位貼敷:所用藥物包括苦杏仁、桂枝、甘草、炙麻黃及陳皮,打磨成細粉,使用75%酒精常規(guī)消毒患者大椎穴、肺俞穴、天突穴、風門穴及定喘穴后,將打磨好的藥沫與蜂蜜和溫水進行調(diào)合,適量貼敷在以上穴位,無菌膠布固定,貼敷時間維持6~12h,1 次/d,連續(xù)治療1~2 周。在此期間,需密切注意患者皮膚狀況,觀察皮膚有無瘙癢、疼痛、紅斑、水皰等癥狀,并叮囑患者及時清潔皮膚,如遇過敏者需及時停止治療,并上報臨床醫(yī)師給予對癥處理。(2)耳穴貼壓:將磁療貼埋于患者肺、氣管等耳穴進行按壓,一天按壓3~5 次,每次1~2min,按照患者實際病情需要,2 天更換一次。(3)其他綜合護理:與患者交流,教會患者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做好中醫(yī)情志護理,緩解甚至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講解喘證相關(guān)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該病癥,糾正知識誤區(qū),亦可通過講解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叮囑患者合理飲食,不可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詢問患者飲食喜好,合理安排飲食,確保患者營養(yǎng)均衡;指導患者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八段棉或太極拳等,增強自身抵抗力,切記強度不可過大,循序漸進,一旦出現(xiàn)異常需及時停止,并給予相應處理。
1.3 療效判定密切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狀況,評估治療效果(1)臨床控制:患者哮喘癥狀緩解,偶爾輕微發(fā)作,且無需用藥,F(xiàn)EV1%增加量在35%以上,PEF 晝夜波動率在20%以下;(2)顯效:患者哮喘癥狀明顯改善,F(xiàn)EV1%增加量在25%~35%之間,PEF晝夜波動率在20%以上;(3)有效:患者哮喘癥狀有所改善,F(xiàn)EV1%增加量在15%~24%之間。(4)無效:患者哮喘癥狀未見改善,甚至明顯加重。總有效率=臨床控制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 軟件處理和分析,百分比(%)描述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在中醫(yī)學理論下,喘證的病理因素主要為痰,病理體質(zhì)以陽虛寒盛為主,由于肺腎陽氣不足,氣運不暢,停蘊成痰,上注于肺,阻于氣道,逆而作喘[2]?;诖?,臨床治療時多本著益氣溫陽化飲的原則,護理上多主張行氣。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中醫(yī)護理方案可有效改善喘證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觀察組基于常規(guī)護理又融入中醫(yī)護理方案,包括穴位貼敷,耳穴貼壓及其他綜合護理,其中穴位敷貼所用的炙麻黃和苦杏仁可止咳平喘、散寒宣肺,桂枝可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甘草可益氣祛痰,陳皮可理氣化痰,這些藥材配伍可進一步起到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效果;另外,所選的肺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此穴位貼敷可更好的調(diào)補肺氣、止咳平喘,定喘穴屬于經(jīng)外奇穴,可宣肺止咳平喘,大椎穴屬于督脈,可益氣壯陽,天突穴貼敷可進一步止咳平喘,下氣降逆,風門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可有效宣肺解表,祛風止咳[3]。耳穴貼壓可在一定程度上行氣,緩解氣道壅塞。中藥離子導入中所用的補肺湯是臨床常用的肺氣虛治療藥方,具有補肺益腎的功效,用于肺腎氣虛見喘咳乏力、短氣不足以息。觀察組通過中醫(yī)情志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其積極樂觀接受治療;飲食護理可確?;颊郀I養(yǎng)水平,增強自身抵抗力;運動指導,尤其是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指導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促進病情好轉(zhuǎn)[4]。
綜上,中醫(yī)護理方案對喘證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