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平
摘要:中國畫是博大精深的藝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學生可以從中國畫中了解信息,例如不同時期的社會歷史文化等,在中學的美術教育中開展中國畫的教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筆墨技法和造型藝術,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本文從中學美術教育中國畫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中國畫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中國畫;中學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畫又稱為國畫、水墨畫,主要是以墨作為顏料,以水作為調和劑,以毛筆作為工具,以宣紙作為載體的一種繪畫形式。中國畫植根于古老的中國文化和中華傳統(tǒng)藝術,跨越了幾千年的時空,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體系。當前,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中國畫已經成為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中國畫課程教學的意義
學習中國畫對于中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光輝。學生在接觸中國畫時,會為之感到自豪。中國畫教育也是學生接受傳統(tǒng)藝術教育的良好途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傳統(tǒng)筆墨技法,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并將中國畫藝術推向新的發(fā)展高度。另外,中國畫藝術的最大亮點在于學生在欣賞中國畫作品的同時能夠感受藝術家的道德情操與人格修養(yǎng)。因此,學生在學習和鑒賞中國畫作品的過程中可以與藝術家產生共鳴,并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家的影響。
二、中國畫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中國畫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其一,部分學生對于中國畫的學習興趣和鑒賞能力不足,平時接觸到的畫作較少,難以獲得審美體驗,從而缺乏學習中國畫的積極性。其二,部分學生缺乏對于優(yōu)秀中國畫的臨摹意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部分學校的美術課時較少,所以學生臨摹中國畫的機會也較少,往往難以把握中國畫的造型法則。其三,以往的授課模式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部分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四,部分學生在鑒賞中國畫時缺乏主動創(chuàng)作的意識。
三、中國畫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策略分析
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中國畫歷史悠久,其所展現(xiàn)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歷史各個階段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興趣低下。鑒于此,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必須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第一要務,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畫學習興趣。具體來說,在激發(fā)學生中國畫學習興趣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中國畫色彩多樣、以形寫神、意境深遠等特點,將美術作品與音樂、影視作品進行有效的結合,并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進而促使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中國畫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
2. 將中國畫與古詩詞教學進行結合
古詩詞與中國畫之間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作者為了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常常需要將動景、靜景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提升中國畫的藝術效果。同時,詞人在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是以此為出發(fā)點,動靜結合,意境深遠。另外,中國畫與古詩詞常常融為一體,在中國畫中,對世人的情懷思緒進行了充分的描繪。因而,在中學美術中國畫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畫與古詩詞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結合,充分借助古詩詞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古詩詞對中國畫中的意境、情感等進行有效的表達,進而促使學生在古詩詞文化的氛圍中,對中國畫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例如,在對齊白石梅花作品進行欣賞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美術作品特點,給學生展示王冕的古詩詞“墨梅圖”,并對其進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齊白石梅花作品的靈魂進行精準地領悟,提升中國畫的學習效果。
3. 與歷史進行有效整合
中國畫產生的歷史源遠流長,并且精準地反應了歷史上的一些審美標準,可以說,中國畫的發(fā)展是離不開中國歷史的,許多中國畫都是以當時的歷史現(xiàn)實為基礎的。據(jù)此,教師在中國畫教學中,必須要將美術作品與歷史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從歷史的角度上,指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理解中國畫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例如,在對“洛神賦圖”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這一副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和內容,將作品中的歷史故事作為補充材料,講給學生聽。將歷史故事與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和畫面構圖相融合,這樣,中國畫的內容就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學生看到的不再是空洞無趣的畫面,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4. 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中國畫教學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鑒于中國畫抽象、晦澀等特點,教師可充分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將抽象的中國畫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進而促使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感受到中國畫的魅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齊白石的“蝦”教學中,教師就充分借助了多媒體這一有效的形式,給學生展示蝦在水中游動的過程,并對蝦的局部進行放大和特寫,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體驗中,了解到本作品的藝術技巧,欣賞中國畫的內涵,進而實現(xiàn)審美教育。需要說明的是,在多媒體應用的過程中,多媒體僅僅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根據(jù)教學需要,對多媒體教學內容進行適當選擇,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的價值和功效,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中國畫的藝術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畫是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的重要途徑。因此,鑒于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國畫課堂教學現(xiàn)狀,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中國畫與古詩詞和歷史進行整合,并充分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畫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達到中國畫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邱新月.淺析中國畫鑒賞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教師 ,2018(S2):59.
[2] 關淑力.初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示范教學有效性研究 [D].天水師范學院 ,2018.
[3] 彭日峰.高中美術課堂中國畫的教學方法分析 [J]. 美術教育研究 ,2017(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