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赫,禹菲菲,陳 奇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A型肉毒素是治療面肌痙攣的常用藥物,可于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進展,但若反復注射將會留有永久性的眼瞼無力、口角歪斜,影響患者面部形象,導致患者心理彈性降低。有研究顯示,心理彈性較差的患者面對疾病時,適應(yīng)能力較差,無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沉浸在對自身殘缺的痛苦當中,并且對外界活動也產(chǎn)生回避以及抗拒,易出現(xiàn)抑郁、苦惱等不良情緒,對外界社會產(chǎn)生抵觸。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面肌痙攣患者行A型肉毒素治療后心理彈性與社交回避及苦惱現(xiàn)狀。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接診的120例面肌痙攣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神經(jīng)病學(第8版)》[1]中面肌痙攣診斷標準;均接受肉毒素治療;具有正常的語言表達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合并精神障礙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心理彈性:于肉毒素治療后采用心理彈性量表簡版(CD·RISC-10)[2]評估,該表共有10個條目,每條0~4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彈性越強,該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922。社交回避及苦惱:于肉毒素治療后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ADS)[3]評估,各14個條目,每條0~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程度越嚴重,該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2?;€資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水平、面肌痙攣面積等。
2.1社交回避及苦惱評分情況 患者SADS評分10~26分,平均(16.60±5.64)分。痙攣面積≥50%的患者SADS評分高于痙攣面積<50%的患者,兩組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水平患者的SAD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評分的比較分)
2.2心理彈性評分 患者心理彈性評分為14~30分,平均(20.71±4.30)分。經(jīng)Pearson相關(guān)性檢驗顯示:患者A型肉毒素治療后心理彈性與社會回避及苦惱間呈負相關(guān)(r=-0.116,P<0.05)。
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生活重大壓力時是否能成功適應(yīng)的過程,即面對逆境的反彈能力,是個體遭遇重大應(yīng)激的壓力保護[4]。面肌痙攣是一個重大的應(yīng)激事件,此類患者普遍對自身面部受損接受度較低,多因外表的改變導致自我形象紊亂及心理負擔等。A型肉毒素雖可于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面肌痙攣情況,但反復使用也會損傷患者面部功能,使患者處于自卑、痛苦的創(chuàng)傷狀態(tài)當中。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SADS評分10~26分,平均(16.60±5.64)分,提示面肌痙攣患者其社會回避及苦惱程度較高;痙攣面積≥50%的患者SADS評分高于痙攣面積<50%的患者,提示A型肉毒素治療后痙攣面積越大,則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惱程度越重。分析原因在于:痙攣面積越大的患者,其治療手段也越復雜,面部恢復期越久,而A型肉毒素初次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隨著患者療程的不斷增加,療效逐漸降低,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產(chǎn)生苦惱與自卑心理,拒絕社交生活。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患者治療后的心理彈性與社會回避及苦惱呈負相關(guān),提示良好的心理彈性可有效降低患者社交回避與苦惱程度。分析原因在于:既往研究表明[5],心理彈性水平與個體在應(yīng)激時間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中介作用,心理彈性水平高的患者在面對生活中負性事件與壓力時的自信心更高,對待疾病治療更有信心,較少出現(xiàn)苦惱現(xiàn)象,更愿意參與到日常生活中,其社交生活也相對穩(wěn)定。因此,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提高其心理彈性,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積極應(yīng)對自身面部的變化,積極參與到日常社交中,以降低社交回避與苦惱程度。
綜上所述,面肌痙攣患者A型肉毒素治療后心理彈性價較差,社交回避及苦惱較嚴重,應(yīng)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