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寧
(大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小兒皮膚科 山西 大同 037008)
兒童皮炎濕疹類疾病是一類常見的兒童皮膚病,其特點是皮疹多形性,以丘疹、斑疹和斑塊為主,常伴有瘙癢,部分患者伴有滲出,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1]。根據(jù)濕疹的臨床表現(xiàn)可以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急性期:表現(xiàn)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及滲出,病變中心常較重,逐漸向周圍蔓延,境界不清;亞急性期:表現(xiàn)為紅腫和滲出減輕,糜爛面結痂、脫屑;慢性期:主要表現(xiàn)為粗糙肥厚、苔蘚樣變[1]?,F(xiàn)階段,臨床治療濕疹患兒的方法主要是應用藥物治療,不過,藥物種類較多,臨床療效也大不相同。其中,糠酸莫米松凝膠是一種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炎、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效果。而除濕止癢洗液是一種中成藥,多用于治療急性、亞急性濕疹。不過,臨床對于除濕止癢洗液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凝膠治療兒童濕疹的相關文獻報道較少,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除濕止癢洗液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凝膠治療兒童濕疹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78例濕疹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1~5.5 歲,平均年齡(3.7±0.4)歲,發(fā)病時間2~8 d,平均(5.2±0.7)d;研究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1.5~6 歲,平均年齡(3.3±0.8)歲,發(fā)病時間2~7 d,平均(5.6±0.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兒符合《濕疹診療指南》[2]中有關于濕疹的診斷要求;②患兒年齡1~6 歲;③對本研究,患兒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除濕止癢洗液、糠酸莫米松凝膠等)過敏的患兒;②患有主要(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嚴重損傷的患兒;③伴有嚴重皮損部位感染的患兒;④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兒;⑤患有精神異常或者是依從性差的患兒;⑥患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患兒;⑦伴有細菌或者是真菌感染性皮膚疾病的患兒。
對照組應用糠酸莫米松凝膠(生產機構: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507,規(guī)格:0.1%)治療,用法:將凝膠涂抹在患兒濕疹處,1 次/d,需維持治療3~5 d。研究組應用除濕止癢洗液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凝膠治療,先應用除濕止癢洗液(生產機構:四川省通園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B20020447,規(guī)格:500 mL)治療,主要成分:紫花地丁、花椒、蛇床子、黃連、茵陳、扁蓄、黃柏、苦參、虎杖、地膚子、蒼術、白鮮皮、冰片等,用法:用溫涼開水按1:10 稀釋,用紗布蘸取稀釋后的洗液對患兒濕疹處進行濕敷,2 min/次,1 次/d;再加用糠酸莫米松凝膠(生產機構: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507,規(guī)格:0.1%)治療,用法:將凝膠涂抹在患兒濕疹處,1 次/d,需維持治療3~5 d。
(1)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其中包括:治愈:治療后,皮損、瘙癢等癥狀消失;顯效:治療后,皮損消退范圍超過70%,瘙癢癥狀明顯好轉;有效:治療后,皮損消退范圍在30%~70%,瘙癢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皮損消退范圍低于30%,瘙癢癥狀沒有消失或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統(tǒng)計兩組患兒在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指標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干擾素-γ(INF-γ),檢測方法:在患兒空腹情況下,取3 mL 外周靜脈血,應用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進的試劑盒通過ELISA 法進行測定。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例)
治療后,兩組炎性因子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對比(,ng/L)
表2 兩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對比(,ng/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人們的生活結構、生活環(huán)境產生了極大的改變,皮膚疾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呈日益增長的態(tài)勢。特別是對于兒童來說,極易受到外界及內在因素的影響誘發(fā)炎癥性的皮膚疾病,比如:濕疹等。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炎癥性皮膚病,伴有明顯瘙癢且易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有醫(yī)學研究資料顯示,濕疹可出現(xiàn)在任何季節(jié)、任何部位、任何年齡中,其中兒童發(fā)生濕疹的概率較大,由于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皮膚的表皮層和真皮層均比成人薄弱,皮膚的屏障功能和防御功能均不完善,對外界的抵抗力相對較弱[1]。因此,對于濕疹患兒來說,盡早發(fā)現(xiàn)、治療,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前,臨床主要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濕疹患兒??匪崮姿赡z是一種新合成的17-雜環(huán)皮質類固醇,其甾體基本核的9 位甾化,17 位側鏈被2-糖酸替代,21位被氟原子替換,其特定的化學結構提高了療效,無明顯副作用??匪崮姿墒蔷哂邢住⒅拱W和消除紅腫的功效。經皮吸收率只有0.7%,因此全身副作用極低,特別適合小兒濕疹的治療[3]。不過,單一用藥,遠期療效十分不理想,極易致使患兒產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因此,臨床醫(yī)師考慮聯(lián)合用藥?,F(xiàn)在,隨著醫(yī)學技術水平的高速革新,在醫(yī)學領域上,我國對于中醫(yī)學的發(fā)展隨之越來越重視。中醫(yī)學認為濕疹屬于“奶癬”“浸淫瘡”等范疇,明代醫(yī)家陳實功《外科正宗》云:“血風疫,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感而生,發(fā)則瘙癢無度,破流脂水,日見沿開?!辈粌H指出了濕疹瘙癢、滲出的臨床表現(xiàn),更指出了濕疹的發(fā)病機制與濕、熱、風有關。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功能差為內因,受濕、熱、風外邪襲表,二者共同蘊阻肌膚導致濕疹出現(xiàn)。因此,根據(jù)辯證施治的原則,臨床上主要以清熱袪濕止癢為主[4]。除濕止癢洗液是從紫花地丁、花椒、蛇床子、黃連、茵陳、扁蓄、黃柏、苦參、虎杖、地膚子、蒼術、白鮮皮、冰片等十幾種中草藥中提取制成的,其中,蛇床子、白鮮皮具有祛風燥濕之功效;黃連、黃柏、冰片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苦參、地膚子,清熱燥濕止癢;虎杖、茵陳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蒼術燥濕健脾;花椒除濕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袪濕止癢的功效[5]。通過現(xiàn)代藥理學的研究,除濕止癢洗液中的藥物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止癢的作用,例如,苦參、黃柏的提取物中含有多種生物堿,可以發(fā)揮抗菌止癢的功效[6]。由此可見,濕疹患兒在治療時,應用除濕止癢洗液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凝膠治療,可明顯增強臨床治療療效,起效快,作用時間長,有效緩解皮疹等癥狀,且復發(fā)率低,安全性高,有利于促進患兒盡早康復,改善預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濕疹患兒在治療時,應用除濕止癢洗液聯(lián)合糠酸莫米松凝膠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臨床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有利于加快患兒康復的速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