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星群
2020年底,央視《鄉(xiāng)村大舞臺》邀請了響水縣劇團以團長王體蘇為首的劇組赴京拍攝農(nóng)村題材現(xiàn)代小戲《三砸門》,再一次展示這個多年來扎根生活沃土,聚焦鄉(xiāng)土題材,為農(nóng)民群眾奉獻多個作品表演團體的精彩演繹。前幾年,該縣劇團創(chuàng)作的小淮劇如《公雞做媒》《貼春聯(lián)》《追舟》等多個小戲,已經(jīng)分別參加中宣部、文化部和中央電視臺舉行的全國基層優(yōu)秀院團地方戲調(diào)演,并三次受邀參加央視農(nóng)村題材作品的攝制。
小戲敘說了一個全新的主題。小戲《三砸門》反映了這樣一個故事。老夫婦倆的獨生兒子娶上媳婦,有了下一代。老倆口喜上眉梢,整天一個忙字:忙著為兒子媳婦洗衣迭被,送茶送飯送水,關照下一代的飲食起居,服務小家庭的日常生活。即使婆母已累得腰酸腿痛、疲于奔命,也是強裝歡笑。她認為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無怨無悔,當?shù)帽纫粋€超級保姆還要體貼三分。而突然有一天,當婆母再一次走近兒媳小家庭房門時,卻吃了一個閉門羹。原來兒媳的房門已是鐵將軍把門,鎖得緊緊的,拉不動、推不開。身上天天戴著的鑰匙怎么開也開不下來。這讓老婆母一時心急,責問老頭子為何這門上的鎖開不下來,是不是鑰匙換掉了?幾年來下一代的吃喝拉撒都是自己照顧的,突然自己不來過問,這個三口之家今后會怎么過活,焦慮得不行:多年來自己起早摸黑,全身心服務,為他們做了多大的奉獻?。∈遣皇乾F(xiàn)在突然不準備要我了,還是翅膀硬了想單獨起飛了,真是個不孝之子!于是越想越氣,多年的勞苦得不來什么好處,說不要自己就不要自己,這必須得與他們論論理,討個說法,最后找來一把鐵錘,想要砸開房門,徹底的大鬧一番,否則怎么會就此甘心!
最終,還是老爹前來說服老奶,孩子大了,昔日的雛燕已經(jīng)可以展翅飛翔了,我們這一代也該放放手,孩子的事讓孩子們操心,我們該去好好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旅游的前往外地瀟灑旅游去,下一代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打理。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要無端添煩惱。俗話說得好,死了張屠戶,還不吃活毛豬呢!一出小戲敘說了一個淺顯的道理,也為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思考。可以說這是一個全新的主題,它提出了現(xiàn)代社會中老一輩如何處理與下一代人的關系,我們究竟需要向年青人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這里有思想認識,有生活理念,值得所有當老人的好好深思,以更好地去適應時代需求,為構建和諧社會而服務。
小戲闡述了年輕人的生活業(yè)態(tài)。當今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中國多人口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的現(xiàn)象已逐漸成為歷史。享受獨立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圈,工作快節(jié)奏,享受慢生活,正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基本生活理念。的確我們看到在城市,有不少三四口之家,夫妻雙雙在外打拼,最初孩子生下來后,他們靠的是讓老人去帶,因為此時小孩只有托付給老一輩,年輕的父母才有可能擺脫孩子纏身之攏,專心致志在外從事工作。而當孩子漸漸長大,到了入學階段,孩子的教育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仍然將小孩放在老一輩身邊,教育就是一個大問題。加上如今的社會保障工作日益完善,政府關注教育出臺了多種舉措,這也讓眾多的小家庭,都有了對培養(yǎng)下一代,搞好教育的通盤考慮與統(tǒng)一安排。
與此同時,兒媳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與父母輩不在一個頻率上。年輕人閑時關注信息,瀏覽網(wǎng)上消息,多數(shù)是手機不離手。與老年人在一起很少溝通,傳統(tǒng)的親情相融的時間相對減少,出現(xiàn)老一輩與新一代人談不到一個話題,思維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就拿老人們最為關注的生活問題,青年人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君不見大街小巷那些穿梭為往、急馳如飛的外賣小哥們嗎,他們都在為那些單身族,小家庭送一日三餐而辛勞奔忙啊。父母在為下一代吃飯而憂心仲仲時,孩子們早就有自己解決的辦法。責令的年輕人一旦想吃什么,可以走進飯店去嘗鮮,走近超市買它一大包食品,要怎么吃就怎么吃,吃它個天南海北,品它個苦辣酸甜,何等的瀟灑!而這些在老一輩看來這就是就是不知道好歹,不會過日子的敗家子作風!有的更會發(fā)出要是這樣吃,會把山都要吃空了呢!說實話這就是年齡的代溝,這就是理念的差異!
小戲《三砸門》中讓我們看到婆母的苦心,當老媽還在為兒媳小孫子能否吃飯而揪心時,兒子的一個電話,告訴老爸老媽,他們小家庭三口已在奔赴外地名勝古跡旅游景點玩得正歡呢,而且正在吃著新鮮的海鮮而享受著旅游的快樂呢!這就是當下社會生活的業(yè)態(tài),也是一部分年輕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作為老年人只能接受這個事實,社會發(fā)展了,世界也只是地球村而已。國內(nèi)國外的最新理念早就互通,老一輩只有從不適應到逐步加入其中,從抵觸看不慣到想得開并融入其中,因為時代在變化了。今天的你如果還在講當年三年嚴重自然災害時期曾經(jīng)吃糠咽樹皮的舊事,甚至要讓下一代也去跟著嘗一嘗,你看會得到多少新一代人的贊同!曾經(jīng)的往事只能視為可當作傳承記憶留在心中,而不是再去當什么苦行僧。今天的我們?nèi)缫M行思想教育,也只能講講精神,讓新一代牢記傳統(tǒng),從而為今天幸福生活而感懷,去激發(fā)鼓舞斗志。
小戲啟迪老一輩去享受生活。從老一輩忙忙碌碌中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一代人的辛勞品質(zhì),在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中國勞動人民千年傳承的家風。那就是含辛茹苦、樂于奉獻,為兒為女哪怕壓彎腰、累壞身也是理所當然,這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家風美德。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凝聚起的優(yōu)良美德。在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準普遍提高的今天,我們有必要要用新的思維去審視生活。
小戲中的老爸突然大徹大悟,孩子們已有自己的天地,老一輩不應當各事大包大攬,子女的不需要人要迅速的適應,怎么辦?尋找自己的新生活,融入新的時代,打開新的天地,讓新的生活充滿無限情趣,在和諧共生中享受快樂的每一天,提升生活質(zhì),讓小康幸福成果真切的惠及自身。
小戲中我們看到老媽老爸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老媽因一時的不適應而束手無策,真不知自己以后還能干什么,整天苦惱流淚。老爸則從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得到感悟,如今我們趕上了一個新時代,黨和國家向老年人提供多少好福利啊。在城市退休的老人有退休金,按月領取,一分不少,一天不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可以落戶入住,生病有醫(yī)保,看大病小病可報銷。出行交通一卡通,七十歲以上公交免費出行。即使在農(nóng)村,國家提倡可根據(jù)農(nóng)戶自愿,不能種田的可進行土地扭轉(zhuǎn),交給種田大戶經(jīng)營,每年可以安然享受補助費用,自己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去打工再掙一份工錢。種田有補助,農(nóng)民有社保,這是偉大國家提供的民生福祉。
老爸告訴老媽,不要悲傷,不要失落,打起行李,準備衣著,我們出門遠行去,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人間的幸福美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生活!是時候了,該放手的就應當放手,該享受的盡情享受。特別是看看外邊的世界,什么地方也比不過我們國家!雖然武漢最早突如其來的爆發(fā)疫情,但在我們黨和國家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全國一盤棋,九州同發(fā)力,上下同心,同舟共濟,全國數(shù)萬軍地白衣天使勇敢赴征程,只用短短三個月時間就控制了疫情,這就是中國力量!在戲中,當我們看到老夫妻倆精神矍爍、煥然一新走出家門,從曾經(jīng)想砸門到愉快的關門,大膽地投身灑滿陽光的天地,心中也為之開懷!這是思想的解放,這是觀念的更新,這里向所有至今仍然不放手為子女而辛苦勞碌的父母們,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教育課,我想這就是這部小戲的初衷立意吧!
感謝響水縣劇團的劇作家提供讓人耳目一新的題材劇本,也感謝表演藝術家王體蘇、劉素芹兩位精彩的表演。從他們的演繹上,為老年社會里的廣大群體開啟了思想上的一扇窗,不失為當下反映老年生活的一部精品佳作。戲劇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小戲的上演也是對更多年輕朋友的一次教育,關注老年人的心理,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任何事都不能操之過急,構建和諧社會,有你、有我、有他,但愿大家都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充滿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