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偉,申慧麗
(1許昌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 許昌 461000;2開封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河南 開封 475000)
靜脈穿刺是臨床上治療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兒科患兒的年齡較小,對于穿刺所致的疼痛較為敏感,在接受輸液治療時,極易出現(xiàn)哭鬧、抗拒等情緒,影響靜脈穿刺成功率[1]。隨著人們對于護理服務要求的提升, “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逐漸應用于臨床,該方法注重患兒內(nèi)在需求,護士結(jié)合患兒的內(nèi)在需求,運用該理論合理宣泄患兒的情緒,以減少患兒對靜脈穿刺的恐懼心理,提升依從性[2]。本研究探討“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靜脈輸液患兒100例。納入標準:①穿刺部位無破損;②無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礙;②7天內(nèi)服用過鎮(zhèn)痛藥物;③智力發(fā)育不全;④存在肝腎功能、心功能障礙。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在1~5歲,平均年齡(3.14±1.39)歲;穿刺部位:四肢靜脈34例,頭皮靜脈16例;呼吸道感染13例,消化道感染17例,其他因素20例;家屬年齡在22~45歲,平均年齡(36.95±3.95)歲;大學及以上學歷32例,高中學歷12例,高中以下學歷6例。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在1~5歲,平均年齡(3.09±1.29)歲;穿刺部位:四肢靜脈34例,頭皮靜脈16例;呼吸道感染13例,消化道感染17例,其他因素20例;家屬年齡在22~45歲,平均年齡(36.95±3.95)歲;大學及以上學歷32例,高中學歷12例,高中以下學歷6例。兩組患兒以及家屬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給予“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洞察情緒:入院時,護士與家屬進行溝通,通過呼喚患兒小名以及輕柔撫觸等方式,給予患兒良好的初次印象。使用溫和、輕緩的語言對患兒進行疏導,引導患兒宣泄不良情緒;對于安撫效果不佳的患兒,護理人員可以使用動畫片、糖果等方式進行誘導,幫助患兒舒緩不良情緒。②積極應答:對于害怕疼痛的患兒,護士在穿刺前告知患兒“阿姨會打得輕一點,很快就打好了,你真勇敢...”等;對于害怕陌生環(huán)境的患兒,護士可以通過讓患兒看動畫片、聽音樂、玩玩具等方式轉(zhuǎn)移注意力,減輕恐懼感。③啟發(fā)誘導:可通過激將法、獎勵法、榜樣引導法、暗示法等培養(yǎng)患兒的依從性。同時與家屬進行溝通,引導家屬參與至輸液配合中,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開展工作。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兒,由家屬進行安撫,并指導家屬采取增強的抱姿以及體位。同時對患兒以及家屬講解輸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及時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溝通。在輸液過程中,密切關注患兒的情緒變化,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患兒,首先觀察是否存在不良反應,排除不良反應后可采取講故事、小游戲等方式穩(wěn)定患兒情緒。
1.3 觀察指標①家屬配合程度:良好:主動配合,態(tài)度良好,無不尊重行為;中等:配合態(tài)度一般,偶爾出現(xiàn)語言或肢體行為不尊重;較差:負性情緒嚴重,與護士出現(xiàn)語言及行為沖突。②疼痛程度:采用兒童疼痛行為評估量表(FLACC)[3]評估患兒的疼痛程度,包括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活動、哭鬧、可安慰性,每項0~2分,總計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兒的疼痛程度越高。③穿刺依從性:采用科室自制的穿刺依從性評分對患兒輸液穿刺依從性進行評估,1~3分。1分(低):患兒出現(xiàn)強烈哭鬧,反抗情緒強烈,至少需要2人協(xié)作方可完成穿刺;2分(中):患兒出現(xiàn)哭鬧、反抗情緒,1人協(xié)作可完成穿刺;3分(高):患兒無哭鬧反抗情緒,配合程度較高。④統(tǒng)計兩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脫針率、滲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家屬配合度研究組的家屬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家屬配合度比較[n(%)]
2.2 FLACC評分研究組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活動、哭鬧、可安慰性評分以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FLACC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的FLACC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面部表情評分肢體動作評分活動評分哭鬧評分可安慰性評分 總分研究組 50 1.01±0.01 1.12±0.15 1.22±0.11 1.21±0.07 1.35±0.16 6.06±1.28對照組 50 1.05±0.06 1.54±0.31 1.89±0.04 1.79±0.13 1.92±0.05 8.92±1.21 t值 4.649 8.623 40.476 27.776 24.043 11.48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穿刺結(jié)果、依從性研究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脫針率、滲漏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4。
表3 兩組的穿刺結(jié)果比較[n(%)]
靜脈輸液已經(jīng)成為了各個科室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該方法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等優(yōu)勢。兒科收治的患兒由于心理、生理發(fā)育尚未成熟,面對靜脈穿刺侵入性操作時,生理以及心理均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抗拒行為,加之對醫(yī)院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較為陌生,加劇患兒的不安感,導致穿刺依從性較差[4]。情緒疏導是一種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情緒引導方式。 “洞察-應答-支持”分別對應洞察情緒、積極應答、啟發(fā)誘導。 “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能夠有效引導并規(guī)范小兒的情緒,發(fā)揮良好的情緒管理作用。
表4 兩組患兒的依從性比較[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的家屬配合度高于對照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從性高于對照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活動、哭鬧、可安慰性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脫針率、滲漏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小兒的情緒表現(xiàn)與其自身需求是否得到滿足緊密相關,護士在為其進行輸液過程中,科學地洞察情緒,了解其需求,尋找心理變化軌跡,給予針對性的疏導,讓患兒體會到尊重與同情,充分宣泄不良情緒,隨后,護士與家屬共同引導患兒使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情緒,達到穩(wěn)定情緒的目的[5]。在“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中,護士注重小兒情緒變化,讓家屬參與至護理工作中,與家屬共同引導患兒宣泄情緒,進一步達到改善小兒負性情緒的目的,通過激將法、獎勵法、榜樣引導法、暗示法等培養(yǎng)患兒的依從性,大大提升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也降低了患兒的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 “洞察-應答-支持”情緒疏導法應用于小兒靜脈輸液中,能夠有效疏導患兒以及家屬的不良情緒,提高家屬配合度,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