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順忠
《心生歡喜得清凈》 陳太明/作
雞者,吉也。中國歷代畫家多喜畫雞,皆取吉祥如意之意。雞雖種類、形態(tài)各異,然鮮有用意不落窠臼者。近觀陳太明先生筆下之雞,或怒或喜、或奔或臥……別有一番味道,他為傳統(tǒng)的文人雞畫賦予了新的美學寓意。
太明之雞,即太明之心。陳太明先生雖出生在淮海大地,但定居于無錫市太湖北岸。我們平時接觸不多,一旦相處,便迅速被他全身溫文爾雅里透出的藝術風度所吸引。他既是食人間煙火的畫家,也是超然物外的藝術家,他的每一幅雞畫作品都能讓人在平凡的雞的神態(tài)中感悟出人世間的真善美。太明為人正直豪爽,不為世事羈絆,溫和的表面下藏著一副錚錚鐵骨,從他的《雄風圖》中可見一斑。那近乎狂舞之雞再現(xiàn)了一種風骨與正氣,這是他能夠創(chuàng)作大寫意花鳥畫的天賦。心中有骨方不亂大寫之方寸,奔放與尺度的巧妙結(jié)合所衍生出的藝術趣味是大寫意的魅力所在。太明畫雞,很顯然已經(jīng)達到了這種境界,而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趣味就是返璞歸真。這種真,其實就是心,寫真就是寫心,寫原本之心,寫象外之心,也許這就是太明把自己的畫室取名為“樸園”的哲學思考。太明的一幅《呆若木雞》,正面站立如人的雞,那超然物外的神態(tài),那藐視紅塵的大度,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如果不是畫達于心,絕對不會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作品。
太明畫雞,以極簡取勝。我一向認為大寫意貴在意,落筆須達意。大寫意落墨不在多,而在每一筆都要盡得風流。我特別欣賞寥寥數(shù)筆就能寫就人間萬象的大寫意作品,這也是我喜歡太明先生作品之美學情趣的原因。
太明畫的雞,著重以首尾取勝,其加長身體部位,雞尾往往兩三筆成形,雞首的眼睛、鼻子、雞冠只是采用極簡的符號完成。這樣的畫作如果沒有數(shù)年的造型功底恐難完成。大道至簡,這是中國人代代傳承的哲學認知,這種認知也必然體現(xiàn)在藝術上。朱耷一花一鳥,大片留白,卻能讓人感覺意盈滿紙,想象空間無邊無際……這就是朱耷一只鳥值千萬的藝術真諦。中國本土的這種極簡藝術與20 世紀60 年代西方的“極簡主義”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西方的極簡主義實際是對人的視覺的刪除,而中國的繪畫極簡是對視覺的豐富,留一片空白就是水,就是云,就是身體,就是萬千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中國式的特有的一種哲學思想體系。太明先生深受朱耷影響,而又不受其局限,從畫面極簡到造型極簡,給作品增添了一種全新的時代精神氣息與新的哲學審美,不能不說是一種飛躍。
我覺得藝術家要有社會責任,要有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藝術擔當,我們的國家,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這是值得國人驕傲的,幸福和諧是新時代的生活主題,藝術家應該用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大書特書。太明先生顯然是有責任心的藝術家,他在傳統(tǒng)的繪畫題材中融入了時代精神,讓人們在歡聲笑語、喜聞樂見中感受到世間的大愛和美好,這正是太明先生藝術格調(diào)高于一般畫家的原因所在。
正因為太明先生有著不同尋常的藝術表達內(nèi)容和手法,所以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先生的畫不用看簽名,筆者也能一眼認出這是出自先生之手。中國的書畫家多如牛毛,但是既有自己風格又有社會擔當精神的少之又少,陳太明先生應該是當下少之又少的藝術家之一。
《踏春》 陳太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