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暉 郭雨微 林旭 王彬 劉晨 李肖璇 董瑞 王明山 于新娟 畢燕琳
(1 濰坊醫(yī)學院麻醉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yī)院 2 麻醉科;3 臨床研究中心)
術后譫妄(POD)常見癥狀包括意識清晰度下降、視幻覺、思維混亂、定向和記憶障礙、睡眠周期紊亂等〔1〕,臨床發(fā)生率4%~70%〔2〕,而接受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發(fā)生率為17%〔3〕。神經遞質功能障礙可能是POD 發(fā)生的主要致病基礎,其中膽堿能系統(tǒng)尤為重要〔4〕。膽堿能抗炎通路是影響和調節(jié)炎癥反應的神經回路,其刺激迷走神經可釋放乙酰膽堿(ACh),由參與學習與認知的膽堿乙酰轉移酶(ChAT)、乙酰膽堿酯酶(AChE)和丁酰膽堿酯酶(BuChE)維持動態(tài)平衡〔5〕。本課題組前期基礎研究表明POD 小鼠海馬膽堿能抗炎通路可能與POD發(fā)病機制有關〔6〕,α7nAChR 拮抗參與了脛骨骨折老齡大鼠POD 的形成〔7〕。同時最新研究表明中樞膽堿能退行性變參與POD 的發(fā)生發(fā)展〔8〕,又有臨床研究表明術前血漿膽堿酯酶活性較低的患者更常被診斷為POD〔9〕,而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比血漿更具有臨床意義及診斷價值〔10〕。本研究擬探討腦脊液膽堿能生物標志物與老年患者POD 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8 臨審Y 字第110 號),申請并完成中國 臨床實 驗注冊(注冊號:ChiCTR1900023729),并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情況下簽署知情和自愿配合調查同意書。選擇2018 年7 月至2019 年9 月?lián)衿谠诩棺?硬膜外聯(lián)合阻滯下行膝/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193 例,年齡65~85 歲,體重50~80 kg,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Ⅰ~Ⅲ級,受教育程度能夠完成術前認知功能測試。排除標準: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頭部創(chuàng)傷,癲癇,多發(fā)性硬化或其他主要神經系統(tǒng)疾??;②主要心理障礙(如抑郁癥、譫妄等);③可能影響生物標志物在腦脊液中水平的嚴重系統(tǒng)疾?。ㄈ鐞盒阅[瘤等);④遺傳病家族史;⑤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類固醇類藥物、激素藥物;⑥近期有重大手術史;⑦嚴重視力和聽力障礙;⑧術前凝血功能異常;⑨術前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23 分。收集患者年齡、術前血糖、合并疾?。ㄈ绺哐獕骸⒐谛牟?、糖尿病等)、手術史、吸煙史和輸血史等詳細病史資料。最終納入者166例,POD 26 例(15.67%),POP 組和非POP 組一般資料(除年齡外)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麻醉方法 術前常規(guī)禁飲食,均不使用術前用藥。入室后建立外周靜脈通道,連接心電監(jiān)測儀,常規(guī)監(jiān)測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SpO2)、血壓(BP)。所有受試者均行脊椎-硬膜外聯(lián)合阻滯,體位選擇側臥位,選擇L3~4 間隙穿刺,蛛網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抽取腦脊液2 ml(離心去沉淀后-80℃冷凍保存)。注入1%羅哌卡因2.0 ml+0.9%生理鹽水1 ml 的混合液2.0~2.5 ml,給藥時間為30 s,恢復仰臥位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8~10,麻醉平面不足時硬膜外補充2%利多卡因3~5 ml。術中常規(guī)面罩吸氧4 L/min,若收縮壓(SBP)<90 mmHg 或降低超過基礎值的20%時靜脈注射麻黃堿2 mg 以穩(wěn)定BP 水平;若心率(HR)<50 次/min,靜脈注射阿托品0.2 mg 以穩(wěn)定HR。術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靜脈鎮(zhèn)痛(PCIA)〔諾揚10 mg+賽格恩5 mg+0.9%生理鹽水稀釋至100 ml,后維持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5 分〕。術畢送入恢復室,觀察30 min 患者無異常后,回病房后繼續(xù)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持續(xù)低流量1~2 L/min吸氧。手術時間長于240 min,出血量大于全身血容量10%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1.3 指標檢測 分光光度法檢測腦脊液中ChAT活性步驟:(1)測定管和空白管均加試劑一52.5 μl+試劑二2.5 μl+試劑三5.0 μl+試劑四5.0 μl+試劑五5.0 μl+試劑六5.0 μl,混勻,37℃水浴預溫5 min。(2)測定管+待測樣本10 μl,空白管+煮沸的待測樣本(離心冷凍保存后)10 μl。(3)混勻,37℃水浴20 min,100℃沸水水浴2 min 終止反應。(4)測定管和空白管均加425 μl 蒸餾水,混勻,4 000 r/min×10 min 離心后取上清液進行顯色反應。(5)測定管和空白管分別加上清液450 μl+試劑七10 μl,混勻,靜置15 min,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324 nm,用1 cm 光徑,2 mm 內徑的石英比色皿,蒸餾水調零,測定各管吸光度(ChAT 活性試劑盒貨號A079-2);分光光度法檢測腦脊液中AChE、BuChE活性步驟:(1)空白管加入0.1 ml 雙蒸水+0.5 ml底物緩沖液+0.5 ml 顯色應用液,標準管加0.1 ml標準品應用液+0.5 ml 底物緩沖液+0.5 ml 顯色應用液,測定管加0.1 ml(離心冷凍保存后)樣本+0.5 ml底物緩沖液+0.5 ml 顯色應用液,對照管加0.5 ml底物緩沖液+0.5 ml 顯色應用液。(2)混勻,37℃準確反應6 min。(3)四管均加入抑制劑0.03 ml+透明劑0.1 ml,對照組加入0.1 ml 樣本。(4)混勻,靜置15 min,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412 nm,0.5 cm光徑,雙蒸水調零,測定各管吸光度值(BuChE 活性試劑盒貨號:A025,AChE 活性試劑盒貨號A024)。
1.4 評估方法 采用美國精神疾病協(xié)會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DSM-Ⅳ)制定的標準,用CAM 法作為POD 的評估診斷工具〔11〕。以上術前、術后相關評估均由同一名醫(yī)生完成。
1.5 分析指標 分析患者性別、年齡、術前血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手術史和輸血史及術前腦脊液中ChAT、AChE 和BuChE 活性。
1.6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χ2、t檢驗、Logistic 回歸分析。
2.1 兩組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活性比較 兩組ChAT、AChE 和BuChE 活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活性的比較(,U/ml)
表2 兩組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活性的比較(,U/ml)
2.2 腦脊液標志物與POP 關系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腦脊液中ChAT、AChE 和BuChE 活性分別進行Logistic 回歸,腦脊液中ChAT 活性升高、AChE 活性降低和BuChE 活性降低與POD 相關;在校正其他POD 相關影響因素后,ChAT 活性升高、AChE 活性降低和BuChE 活性降低仍與POD 具有相關性(均P<0.001)。見表3。
表3 腦脊液生物標志物與POP 關系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POD 作為術后嚴重并發(fā)癥之一,臨床發(fā)生率較高,常導致康復延遲、住院時長延長、醫(yī)療費用增加和病死率增高,甚至可能發(fā)展為永久性認知功能障礙〔12〕。本研究POD 發(fā)生率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基本相符〔2,3〕。POD 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而膽堿能學說是其重要發(fā)病機制之一。膽堿能抗炎通路是影響和調節(jié)炎癥反應的神經回路,其刺激迷走神經可釋放ACh,由參與學習與認知的ChAT、AChE和BuChE 維持動態(tài)平衡〔5〕。隨著年齡增長,膽堿能神經系統(tǒng)的退化會導致阿爾茨海默?。ˋD)的發(fā)生,通過對腦脊液分析確定患有AD 的老年人術后會增加發(fā)生POD 的風險〔13〕。
本研究表明年齡是POD 的影響因素。受試者年齡均在65~85 歲,則說明年齡>65 歲是POD 的影響因素。同時也有研究證明,盡管POD 可在任何年齡段中發(fā)生,但高齡仍是POD 的高危因素,POD的發(fā)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4〕。高齡患者常伴隨著認知功能和自身儲備功能的下降,而這也是高齡患者易發(fā)生術后譫妄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原因〔15〕。既往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血糖和糖尿病也是POD 的危險因素〔16,17〕,但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不符,兩者是否為POD 的危險因素還有待大樣本試驗進一步研究證實。POD 患者在手術前血漿膽堿酯酶活性顯著降低,這表明靜息狀態(tài)下膽堿酯酶的改變是POD 的風險標志〔9〕。本研究結果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相符〔9〕。
乙酰膽堿合成酶(ChAT)活性上調,可加強中樞膽堿能系統(tǒng),減輕中樞炎性反應程度并改善POD 的癥狀〔18〕;術前腦脊液中低活性AChE 與POD 相關,而大腦內膽堿能系統(tǒng)功能和人體覺醒、注意力、記憶力、感覺和運動功能等有關,由于老年人大腦功能進行性退化,腦內乙酰膽堿合成相對減少,老年人術后更易發(fā)生POD〔19〕;術前腦脊液中低活性BuChE 與POD 相關,同時有研究表明,POD 患者BuChE 活性明顯低于非POD 患者,提示BuChE 活性降低可作為POD 的危險因素,BuChE 活性下降可能是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POD 的危險因素〔20〕。既往研究表明,POD 患者在手術前血漿膽堿酯酶活性顯著降低,這表明靜息狀態(tài)下膽堿酯酶的改變是POD 的風險標志〔9〕,而腦脊液生物標志物比血漿更具有臨床意義及診斷價值〔10〕。因此與探究術前血漿膽堿酯酶活性變化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創(chuàng)新點不僅在于選擇更具臨床意義及診斷價值的術前腦脊液進行研究,而且對腦脊液中ChAT 活性進行分析;同時將膽堿酯酶分為AChE、BuChE 進行活性分析,發(fā)現(xiàn)腦脊液膽堿能生物標志物高活性ChAT、低活性AChE 和BuChE 與老年患者POD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