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誠信是人之根本,也是中華民族追求的優(yōu)良美德。小學生群體作為未來國之棟梁,理應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習慣和誠信品德。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小學生出現(xiàn)誠信缺失問題。基于此,文章將從社會層面、學校層面、家庭層面分析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并從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個角度探索解決誠信缺失問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誠信缺失;原因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3-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50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重視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而對小學生缺乏誠信的原因和應對策略進行研究,是為了提升小學生群體的誠信水平,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層面
社會為小學生成長提供了大環(huán)境,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線中,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消極思想對小學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就使得缺乏認知能力的小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他們無法準確辨別消息的真?zhèn)危埠茈y識別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的區(qū)別,很容易出現(xiàn)誠信缺失問題[1]。
(二)學校層面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他們價值觀念、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徑,只有學校教育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才能夠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但是在當前的學校教育中出現(xiàn)了一些弊端,不利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誠信觀念。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當前的一些學校過度重視文化課教學,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意義。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得到普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學校和教師依然過于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沒有將德育思想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也沒有制訂詳細的教育計劃和方案,這就使得教師不能將學科特征與誠信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學校的誠信教育執(zhí)行力度不足,雖然大部分小學校園已經(jīng)制定了誠信守則和規(guī)章制度,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缺乏專門的監(jiān)督和管理人員,使得誠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管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家庭層面
家庭是小學階段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場所,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缺乏對誠信教育的重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狀況。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部分家庭的誠信教育處于空白狀態(tài),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前途,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的文化水平,過度重視智力教育,卻忽視了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家長的教育初衷具有一定的功利性,這就難免給孩子帶來負面引導;再次,家長自身沒有起到積極的正面的榜樣作用。
二、解決小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媒體宣傳,激發(fā)小學生的誠信意識
社會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風氣,才能幫助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激發(fā)小學生的誠信意識,可以加強媒體的宣傳力度,在社會中營造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2]。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新平臺等媒體形式積極傳遞社會中有關誠信的正能量,并對誠實守信的新聞案例實行實時追蹤,建立專題報道機制,對社會中的誠信榜樣進行廣泛的宣傳,呈現(xiàn)出正能量滿滿的誠信教育氛圍,發(fā)揮出媒體的積極導向作用。通過加強媒體的宣傳,能夠在最大限度上體現(xiàn)社會教育的價值,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社會氛圍,使小學生在誠信之風中樹立起強烈的誠信意識。
(二)制定家庭規(guī)則,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誠信思維
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道德思想水平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備積極正向的家庭風氣以及誠實守信的家庭氛圍,學生才能樹立起正確的誠信觀念,并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因此,為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誠信意識,家長可以制定家庭規(guī)則,對守信行為和失信行為進行細致的研究和規(guī)定,通過明確的規(guī)定,使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3]。具體而言,家長可以針對孩子存在的誠信問題,制定對應性的家庭規(guī)則,明確孩子的行為方向,讓他們認識到誠信行為的重要性,并通過合理的獎懲制度,提升家庭規(guī)則的踐行力度,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誠信習慣。如此,小學生的失信情況就會有所緩解和轉變,有利于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和積極正向的誠信思維。
(三)塑造家長形象,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誠信思維
家長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導者,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對孩子會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只有他們樹立起正向的誠信形象,孩子的誠信思維才能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為了激發(fā)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思維,家長可以從自身出發(fā),塑造良好的誠信形象,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帶給孩子積極的影響。具體而言,家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嚴格遵守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并在孩子出現(xiàn)誠信缺失的問題時,積極進行示范引導,讓他們明確自己的問題所在,并為其演示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必要時還可以采用故事教育法、案例教育法等,增強誠信教育的活力,使他們深入理解誠信的重要性。通過以上方式,家長能夠在家庭中塑造正向的形象,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誠信意識,不斷提升誠信水平。
(四)突出道德教育,增強小學生的誠信理念
道德教育是當下學校教育中的熱點話題,只有實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才能在學校內部形成良好的道德風氣。因此,為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增強小學生的誠信理念,學??梢酝怀龅赖陆逃淖饔茫C合學科教學和日常管理兩個主要方面開展德育工作,使道德教育貫穿于小學教育的全過程。具體而言,在學科教學中,可以將誠信教育思想融入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常管理中,形成以班主任教師為主、學校德育處和社團組織為輔助的德育體系,將誠信教育滲透在班級管理和學校組織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校園活動、主題班會等方式開展德育工作。通過以上方式,很好地凸顯出道德教育的作用,學校內部能夠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小學生的誠信理念也會得到明顯的增強。
(五)樹立教師典范,增強小學生的誠信理念
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實施德育行為的載體,而且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所以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只有教師自身具有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學生才能在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中獲得正面影響。因此,為了改善當前部分小學生誠信缺失的現(xiàn)狀,發(fā)揮出學校教育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典范作用,帶給小學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讓小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影響下,逐漸增強自己的誠信理念[4]。具體而言,學??梢試栏褚蠼處熢谌粘=虒W和管理中的言行,讓他們時刻謹遵教師守則,必要時可以對違反守則的教師采取懲罰措施,從而在學校層面規(guī)范教師的誠信行為。其次,為了發(fā)揮典范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將德育思想融入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中,以自身良好的誠信行為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增強誠信教育的說服力。通過發(fā)揮教師的典范作用,能夠使誠信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增強小學生誠信理念的目的。
(六)開展多元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誠信水平
誠信理念是一種需要在實踐中踐行和發(fā)展的道德修養(yǎng),只有真正將誠信理念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根本上完成道德教育的目標。因此,為了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誠信水平,學校和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融入實踐情境中,感受誠信理念對人的積極影響,從而將其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具體而言,學校和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入貼近學生實際的教育元素,開展主題班會、講誠信故事大會、征文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生活誠信實例,從而認識到誠實守信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誠信理論運用到實際活動中,以此來深化他們對誠信品質的理解,從而促進他們對誠信品質的追求。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誠信教育是基礎教育領域的重點問題,它關乎我國青少年群體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社會、學校以及家庭要認識到小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正視當前小學生群體中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分析其具體原因,并發(fā)揮教育合力的作用,加強對小學生的引導教育,從而改善小學生缺乏誠信的問題,不斷提升他們的誠信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 ? 程展.小學生誠信教育的探索[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6):30.
[2] ? 吳曉寶.探析小學生的誠信意識的培養(yǎng)[J].速讀(中旬),2020(2):264.
[3] ? 顧飛.讓誠信之花更絢爛——淺談小學生的誠信教育[J].科教文匯,2019(9):149.
[4] ? 占健英.淺談小學生誠信教育的問題和對策[J].卷宗,2019(2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