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龐暉,馬艷俠,袁慧,胡昳娜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檢驗科1、風(fēng)濕免疫血液科2,陜西 咸陽 712000
急性白血病具有病死率高、起病隱襲或起病急驟的特點,貧血、出血、發(fā)熱、感染和浸潤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若不經(jīng)過特殊的治療,生存期僅在3個月左右[1]。目前對于該病的發(fā)病機制還尚不明確。臨床認為[2],電離輻射、遺傳、病毒、化學(xué)因素等均是誘發(fā)該病的因素,但需要明確知道其因素再進行針對性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均出現(xiàn)異常、紊亂,從而使血小板功能出現(xiàn)障礙引發(fā)急性白血病[3]。為了進一步了解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機制,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有效依據(jù),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免疫指標、凝血指標、基質(zhì)衍生因子-1α(SDF-1α)、乳酸脫氫酶(LDH)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5];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余重大軀體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②患有心腦血管疾??;③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有精神疾病。111例患者中初診組51例,完全緩解組60例。選擇同期在本院體檢的健康者78例作為對照組。初診組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25~60歲,平均(35.20±6.95)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3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9例。完全緩解組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6~60歲,平均(32.71±6.02)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3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2例。對照組 中男 性41例,女性37例;年齡27~60歲,平 均(34.68±6.63)歲。三組受檢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1)三組受檢者的免疫功能:于清晨收集所有受試者5 mL血清,離心分離血清后等待檢測,免疫指標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檢查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和NK)水平。(2)三組受檢者的凝血指標:凝血指標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XN系列(生產(chǎn)廠家:日本SYSMEX)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體積(MPV)水平。D二聚體水平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CS-5100(生產(chǎn)廠家:日本SYSMEX)檢測。(3)三組受檢者的SDF-1α及LDH水平:SDF-1α、LDH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應(yīng)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三組受檢者的免疫功能比較初診組和完全緩解組患者的CD4+、CD4+/CD8+和NK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CD8+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初診組患者的CD4+、CD4+/CD8+和NK水平明顯低于完全緩解組,CD8+水平明顯高于完全緩解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受檢者的免疫功能比較(±s,%)
表1 三組受檢者的免疫功能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完全緩解組比較,bP<0.05。
組別初診組完全緩解組對照組F值P值例數(shù)51 60 78 CD4+29.87±6.41ab 36.70±7.02a 41.23±8.60 34.729 0.001 CD8+30.95±6.52ab 26.98±7.17a 25.59±6.10 10.521 0.001 CD4+/CD8+1.03±0.39ab 1.30±0.56a 1.65±0.58 22.001 0.001
2.2 三組受檢者的凝血指標比較初診組和完全緩解組患者的PLT、MPV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初診組患者的PLT、MPV水平明顯低于完全緩解組,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完全緩解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受檢者的凝血指標比較(±s)
表2 三組受檢者的凝血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完全緩解組比較,bP<0.05。
組別初診組完全緩解組對照組F值P值例數(shù)51 60 78 PLT(109/L)51.08±6.75ab 209.76±49.87a 256.03±59.16 298.835 0.001 MPV(fL)7.03±0.80ab 8.56±0.98a 9.65±1.02 116.708 0.001 D二聚體(ng/mL)5613.76±1201.23ab 451.38±109.02a 252.51±80.32 1315.429 0.001
2.3 三組受檢者的SDF-1α及LDH水平比較初診組和完全緩解組患者的SDF-1α及LDH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初診組又明顯高于完全緩解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受檢者的SDF-1α及LDH水平比較(±s)
表3 三組受檢者的SDF-1α及LDH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完全緩解組比較,bP<0.05。
組別初診組完全緩解組對照組F值P值SDF-1α(mmol/L)2789.30±781.35ab 681.62±123.09a 461.93±51.89 550.255 0.001 LDH(U/L)582.08±81.07ab 275.93±37.86a 115.87±17.62 1431.220 0.001例數(shù)51 60 78
急性白血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血液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疾病早期無典型特征,不易察覺,但一旦發(fā)病,會迅速降低患者的身體機能[6]?;熓桥R床治療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部分患者治療后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2]。臨床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與免疫功能多項指標的異常表達有關(guān)[7]。本研究為了更進一步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對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凝血指標及相關(guān)因子水平進行研究分析。
T淋巴細胞各亞群之間的平衡狀態(tài)可促使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發(fā)揮,臨床研究表明,T淋巴細胞可輔助、殺傷及抑制病原菌[8]。王西閣等[9]學(xué)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急性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細胞的表達與正常人明顯不同。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CD4+、CD4+/CD8+和NK表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CD8+表達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結(jié)果顯示初診組患者的CD4+、CD4+/CD8+和NK表達明顯低于完全緩解組,CD8+明顯高于完全緩解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明患者在初診時免疫功能處于紊亂的狀態(tài),病情得到完全緩解時,免疫功能紊亂狀況得到改善。急性白血病的常見并發(fā)癥為出血,常并發(fā)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臨床研究顯示,急性白血病導(dǎo)致出血的機制較為復(fù)雜,臨床研究認為與患者的凝血功能異常有關(guān),PLT、MPV和D二聚體是臨床中常用于評估凝血功能的指標[10-11]。在本研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PLT、MPV和D二聚體水平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PLT、MPV水平過低,D二聚體水平過高,且初診組患者的PLT、MPV水平低于完全緩解組,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完全緩解組。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較正常人出現(xiàn)異常,當病情得到完全緩解時,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也得到顯著改善。也有研究認為,可能是在短時間內(nèi)患者機體內(nèi)白細胞水平出現(xiàn)驟然上升,對骨髓巨核細胞功能造成影響,無法使血小板濃度得到維持,從而影響凝血功能[12]。SDF-1α是小分子的細胞因子,臨床認為,該指標與白血病細胞增殖浸潤高度相關(guān);LDH為含鋅離子的金屬蛋白,其表達可表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嚴重程度[13-14]。本研究顯示,SDF-1α及LDH水平在患者初診時明顯高于完全緩解時,且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表明了SDF-1α及LDH水平會隨病情的發(fā)展而變化,根據(jù)其表達變化可評估患者的病情發(fā)展。
綜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指標、凝血指標、SDF-1α、LDH水平均存在異常表達,其表達水平的變化可作為評估病情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