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韓敕碑》等。該碑高234厘米,寬105厘米,正文共16行,每行36字,碑身四面都刻有文字,東漢永壽二年(156)立于山東曲阜孔廟,今天仍藏于該處,和《乙瑛碑》《史晨碑》并稱為“孔廟三碑”。碑文內容記載了魯相韓敕因為尊崇孔子,為孔府做了的一系列善舉,如修飾宅廟、疏通水道等。
漢代是隸書取得最高成就的時代,《禮器碑》歷來被認為是漢代隸書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隸書要數(shù)漢代最好,每塊漢碑都有奇特之處,并且各不相同?!抖Y器碑》尤其奇絕,瘦勁的感覺像鐵一樣,豐富的變化像龍一樣,每個字都有它奇特之處。
一、波磔明顯
波磔是成熟的隸書中特有的筆畫,俗稱“蠶頭燕尾”,具有明顯的裝飾效果?!抖Y器碑》的“蠶頭燕尾”并不過分夸張,顯得高古而自然。
二、字形多變
成熟的隸書一般外形扁平,與形態(tài)窄而高的小篆、方正的楷書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但《禮器碑》并不受限于隸書程式化的扁平字形,外形窄而高和扁平的字形各占一部分,隨字賦形,靈活多變。
《禮器碑》單字留白較為均勻,形狀方正,給人平穩(wěn)的感覺。字中各部首之間的位置關系寫得很巧妙,動勢十足,靈動而不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