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市面上與脫貧攻堅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圖書很多,文本也涵蓋報告文學、新聞紀實、散文、小說等門類。以各種文本書寫這一盛世壯舉,當然是好事,也值得大寫特寫。不過說真的,讀過這方面的不少圖書,多數(shù)給人的感覺卻是乏善可陳,或僅記錄僅報告,或僅應(yīng)景僅吆喝,或肉麻的吹捧,或僨張的口號,或浮光掠影,或自我感動……我認為好的文學圖書,無論題材如何,都應(yīng)該兼具令人過目不忘的細節(jié),耳目一新的架構(gòu),愛不釋手的文字,以及內(nèi)涵深邃的思想。
然而,同樣是關(guān)于脫貧攻堅內(nèi)容的稅清靜先生的《烏蒙磅礴》,卻讓我眼前一亮。
《烏蒙磅礴》是講述一位駐村第一書記如何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故事,但是小說并非就脫貧攻堅而寫脫貧攻堅,不是表象地記述,視界也沒有局限于一時一事一村,而是上下縱深近百年,且枝蔓搖曳,葳蕤繁茂。因為故事發(fā)生地江州曾是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而紅軍戰(zhàn)斗的初衷,“是為了讓咱窮苦人過上好日子”。小說里的人物安排也便有紅軍,有紅軍故事,并一路延伸到家族傳承且矢志不渝為人民富裕而奮斗的紅軍的后代,以及在脫貧夙愿里一直掙扎的磅礴的山區(qū)生活的普通農(nóng)民。這樣的書寫,便比單純地寫脫貧攻堅故事要厚重得多,扎實得多,耐看得多。也讓讀者明白,脫貧攻堅戰(zhàn)并非時勢潮涌之事,貧窮,乃很多人一輩一輩生活中的夙疾。
因此《烏蒙磅礴》的敘事并非單一線條,而是幾條線穿插進行,節(jié)奏張馳,律韻悠揚,結(jié)構(gòu)繁復又嚴謹,層次交錯又明晰,令人讀之有追劇的緊張急迫與欲罷不能的愉悅。
要讓人以追劇的姿態(tài)讀一本小說,那這本小說的情節(jié)一定是曲折蜿蜒的,細節(jié)一定是鮮活動人的,故事一定是感人的。
小說主人公、駐村第一書記陳小李剛剛進村,便遭遇了令他哭笑不得的事:一個老太婆裝窮,動了他的惻隱之心,于是他從自己私人的錢包里掏出五百元錢來資助她,而老太婆卻以為這是政府扶貧的錢。
接下來,他明白了貧困村民的心態(tài):有的人明明家里經(jīng)濟條件還可以,但卻對政府的補貼能騙就騙;有的人明明有手有腳身體健康,不至于貧困,卻有著一顆“等靠要”
的依賴之心;有的人有一身本事卻苦于沒有條件發(fā)揮才能,而導致一貧如洗……
這不是用一句話來描述的,而是用鮮活的故事細節(jié)、以及矛盾與沖突來展現(xiàn)的。
因為窮,為了相親,騙婚,便借鄰家的被子,借鄰家的糧食,而看上去柜子里裝著滿滿的糧食,其實大半截是空的,裝的棉絮;因為窮,奶奶頭上長出白蛆,卻無錢上醫(yī)院醫(yī)治,只能讓孫女王小盼用夾子挑出蛆來……
看似輕描淡寫地敘述,細節(jié)卻讓人刻骨銘心。貧困是令人痛苦不堪的病,但是病因不同,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好這個病。
捧讀《烏蒙磅礴》,就這樣被深深吸引。貧困,就是這樣令人痛徹心扉。
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之中,貧困一直是影響時代繁盛的社會阻障,也是影響民生國計和諧的根本原因。
貧困問題對為政者來說看似一個邊緣化的問題,但是從來沒有、也不可能灑脫地做到被邊緣化。它是多少個朝代是非成敗臧否的標志,又是多少個芳華盛世秋月春風的句點。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蹦右嗾J為,“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貧窮存在的原因,是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再加上自然資源、風俗習慣、文化層次的差異,導致了發(fā)展不平衡問題,這個問題是時間與歷史結(jié)出的苦果,也是空間與距離產(chǎn)生的級差。
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進行過天下大同的嘗試,寄予過厚望,也留下了美談。
“自漢魏以來,水災(zāi)之處,必遣人巡問以安集之,國朝因其制焉,亦命近臣撫恤?!睗h代各級政府與扶貧相關(guān)的財政事權(quán)就包括了收養(yǎng)孤兒、賑恤鰥寡、尊老養(yǎng)老、救疾醫(yī)病、放賑救災(zāi)、喪葬撫恤、助貸貧民、協(xié)助生產(chǎn)等十多項。
自唐朝始,政府機關(guān)便常設(shè)立專門救助貧弱人群的機構(gòu),類似機構(gòu)一直沿襲至今。
由此可見,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種文化要發(fā)展,要革新,要面對現(xiàn)代性的挑戰(zhàn),克服自身的局限,追求強盛,不同地區(qū)的共同進步,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就成了必由之路。只有如此建立的繁榮才是真繁榮,如此成就的強大才是真強大。
事實上,全民小康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是一件伴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最想做到而又最不容易做到、異常艱難之事。
在貧困線下掙扎,千古遺憾。
歲月推移,四季輪轉(zhuǎn),當時日行進到今天,可有誰在乎這藍天下的疼痛?
所以,脫貧攻堅是中國偉大而又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也是中國建立平等幸福的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要求。
《烏蒙磅礴》的文字是也是很講究的,看似隨意,卻很有張力,且暗藏冷暖。所謂道法自然,大道至簡。
有一戶人家里既有許多錢、許多房,還有許多糧,看似這家挺富有的啊!其實,這許多錢、許多房、許多糧不過是三兄弟的名字而已。乍一看,挺幽默的,但實際上這種幽默既是樸素的農(nóng)民渴望致富的愿望,更多的卻是令人糾結(jié)心酸的冷幽默。因為這家人窮得不行。
這樣的人名并非隨意而取,在真實的農(nóng)村普遍存在,形式如數(shù)不勝數(shù)的“旺財”“有田”“富貴”之類。但是“許多房”“許多錢”“許多糧”用在脫貧攻堅的小說里,就很有意思了,既凝結(jié)了作者對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之前百姓千年生存狀態(tài)的藝術(shù)描繪,又有著令人驚艷筆觸神來的匠心。
酒爺是小說中一個生不逢時性格鮮明的男子,有著“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正氣,但他的內(nèi)心卻又有著豐富的感情。與他相依為命的兒子小狗打工時不慎去世了,他想兒子時便會一個人對著山巒大聲朗誦《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他朗誦一句,群山便回應(yīng)他一句,相當于與自己那已去天國的兒子對話。
多少年了,酒爺在高興時、痛苦時和遇到大事時,都會背誦毛主席最著名的《七律·長征》,這是他與兒子小狗一起背會的,小狗上學時不愛學習,酒爺更不愛學習,但是為了能讓小狗好好學習,他就陪著兒子一起學。好些字不認識,他就叫小狗讀給他聽,然后父子倆一起記,一起背。好多年了,他對毛主席這首《七律·長征》記得最清晰。
所以他時常對著山巒大聲朗誦……
酒爺朗誦這首詞,既是對兒子的無盡思念,也是告訴自己,無論生活多么艱難,也會走過去的。
酒爺也好,王小盼的奶奶也好,唐艾蓮也好,許多房,許多錢,許多糧也好,《烏蒙磅礴》中的這些貧困人員所遇到的最大的艱難是什么?就是貧困!
《烏蒙磅礴》中陳小李的視角、陳茜茜的視角、白玲玲的視角、何小英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多種多樣,既有因懶惰致貧者,也有因身體殘疾致貧者,還有因勞動力不足致貧者,更有因生存環(huán)境太惡劣致貧者,要讓每個貧困人員、貧困家庭都脫貧,就得因人而異地施以最適宜最有效的方法才行,這就是艱難之處,也是故事所在。
貧窮的沉疴之寒,既已冰凍數(shù)千年,那么脫貧攻堅便是陽光與陰影,正義與陰暗、溫暖與寒冷的較量。
要想脫貧,確實需攻堅。但是攻堅之難,豈是一時半會兒舉手投足間便能實現(xiàn)得了的?
脫貧之難,眾所周知,一個作家只有在書寫這個偉大的時代命題時沉下心來,雙腳沾泥,充分發(fā)揮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功夫,理性地記錄,冷靜地思考,文學地講述,這樣的作品才可能厚重,可能撼動人心,并讀之余味悠長。
陳小李的爺爺陳國棟是老紅軍,因為戰(zhàn)爭年代受傷而留在了江州百姓家中,并與救命恩人的女兒山妹結(jié)成了夫妻。雖然從此沒能參加長征,但是老班長在將他送到百姓家后離別時對他囑托的事,卻一直銘記在他的心頭,且一輩子都在為之奮斗,那就是為人民謀福利。因而見到還有不少人掙扎在貧困線下時,他便無比自責,而且在漫長的人生歲月里,他時常做一個相同的夢,他曾經(jīng)的老班長時常在夢中問他:
人民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人們都有房子住嗎?
人們治得起病養(yǎng)得了老嗎?
孩子們能上學嗎?
還有人愿意為信仰付出一切嗎?
……
老班長的這個囑托,或者說老班長的這個心愿,也是黨和政府的心愿。雖然建立新中國的路上有著磅礴的坎坷,但最終不過是“走泥丸”而已;現(xiàn)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也有著磅礴的困難,但是曾直面戰(zhàn)場中的死都不怕,都能取得勝利,現(xiàn)在還怕脫貧攻堅戰(zhàn)斗嗎?還擔心不能取得決戰(zhàn)決勝的成就嗎?
讀到這里,我明白了稅清靜這部小說取名《烏蒙磅礴》的原因。烏蒙磅礴不僅有力地說明了脫貧攻堅的難度,也更有力地證明了脫貧攻堅能夠取得勝利。正視烏蒙磅礴是一種力量的傳遞,藐視烏蒙磅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因而《烏蒙磅礴》哪里僅僅書寫的脫貧攻堅,更書寫的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磅礴進程。
張馳有度的多聲部敘事,既直面了百姓昔日貧困生活的悲愴和無奈,又頌揚了今朝脫貧攻堅的壯闊與偉大,以故事的形式在小說中注入歷史的透視和哲學的思考,從而使單純的時代命題有了深邃的質(zhì)感和硬朗的骨骼,這也成就了《烏蒙磅礴》最為顯著的異質(zhì)之美,也因此使該書在海量的扶貧文本中凸現(xiàn)出顯而易見的亮彩性和難被模仿的唯一性。
總之,《烏蒙磅礴》是一本細節(jié)豐富獨特,故事曲折跌宕,敘事親切隨和,文字充滿張力,且具有歷史縱深感,時代冷暖感,未來陽光感的,融可讀性、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于一體的、很有特色值得一讀的長篇小說。也難怪該小說入選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萬千百十”工程,且被四川省委宣傳部評為2020年度重點出版作品。這說明,好小說總會被慧眼識珠。
本欄目責任編校:鄔彥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