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河市委黨校 何萌
服務型政府作為現代政府治理的一種全新模式,其對國家、社會、人民三方的利益作為立足點,以人民群眾作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來贏得人民滿意。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人民滿意不僅是其建設目標,也是引導政府治理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對于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不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當前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政府需要加快轉變職能,全面提高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并積極整合資源,進一步發(fā)揮政府職能作用,為地方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將政府的治理職能加快向引導、服務和整合等方面轉變,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各機制的良好銜接,進一步優(yōu)化政府功能,從而為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重要的組織保障。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化,在黨的引導下,構建了更為完善的治理體系,將國家、政府和社會治理融合為一體,有效地促進了政府治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整體水平。而且在服務型政府構建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并加大力度促進民生的改善,為人民增福祉,促進全民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新形勢下,生產力大幅度提升,城市加快了發(fā)展步伐,社會分層秩序呈現出新的變化。另外,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各類經濟和社會等組織也在社會中不斷涌現出來,多樣化、多級化和社會化等特點在國家治理主體中更好地凸顯出來。在這種新形勢下,原有政府管理體制越來越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政府管理過程中資源碎片化、力量分散化等問題十分突出,為了能夠更好發(fā)揮出政府的職能作用,積極與社會群體結構和行政架構的新變化相適應,需要有效整合資源,重塑政府治理體系和社會生態(tài),使政府能夠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進一步推動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進程。
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fā)生了轉化。由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出越來越廣泛的特點,不僅局限于物質文化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安全、環(huán)境、公平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迫切需要轉變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將政府治理體系的制度優(yōu)勢更好地發(fā)揮出來。各級政府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對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進一步理順,并主動順應,將以民為本作為指導思想,并通過深入公共服務改革,以此為保證充足的供給,改善民生,提高治理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社會和經濟的有序發(fā)展提供重要保障。而且通過充分發(fā)揮政府的重要職能作用,積極整合社會有限資源,使其向需求端傾斜,基于公平正義的基礎上提升發(fā)展的質量效益,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增強政府在國家治理中創(chuàng)造力、領導力、凝聚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
當前國家治理體系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由管理向治理、由管控向服務等方向的轉變,這也使國家治理體系體現出較強的中國特色。在當前國家各項改革不斷深入的新形勢下,改革的實施離不開政府這一重要因素,這也使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和前提。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的持續(xù)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進一步增強了社會的公平、正義,并在社會主要矛盾解決方面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在當前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更需要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于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全過程,積極推進改革的深化,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的整體水平,為社會的健康、有序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當前政府治理工作中,為了提高治理的法治化和科學化水平,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增強在治理工作中政府、社會和居民三方的有效互動,為政府治理法治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各地也需要以改革作為著力點,積極推動制度保障機制的創(chuàng)新,重視多元治理主體的培育,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成效。
在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宜加快推進政治治理方式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將傳統(tǒng)單一的公共管理主體向多元方向轉變,構建更為完善的公共治理格局,以此來促進公共利益及人的全面發(fā)展。但在公共利益實現過程中還離不開公共精神的支持,因此在當前多元共治治理格局打造過程中,需要重視倡導公共精神,其主要為孕育公民社會中的一系列價值規(guī)范,在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成員的精神中都有所體現,對社會成員的公共行為具有一定的影響和制約。將公共精神有效的貫穿于多元共治治理格局的形成過程中,可以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落實。但鑒于我國一直以來在培育公共精神方面重視不足的問題,這也使在公共治理過程中公共精神無法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元共治治理格局的構建,這無論是對于服務型政府建設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都帶來了較大的阻礙。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快轉變理念,強化政府、社會和公眾之間的協調性和互動性,加大對公民社會的培育力度,強化對公共精神的培養(yǎng),并積極在社會范圍內進行大力推廣,使人民群眾對公共利益和公共價值給予更多的關注。對于政府工作者,更需要強化自身的公共理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為人民滿足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當前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其主要的價值目標在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還要有效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公民這一關鍵因素,在實際工作中要鼓勵人民群眾加強對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的關注,并積極參與進來。這就需要重視對公眾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公眾參與、責任、監(jiān)督和法治等意識,促進公眾參與能力和參與水平的提高,充分發(fā)揮公眾的主人翁作用。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還要基于人民群眾參與政府的渠道和途徑,保證多元性和暢通性,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增強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使公眾能夠更好地表達自身訴求,使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在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為了提高建設成效,還要重視輿論宣傳,使人民群眾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具體情況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并達到共識,積極地參與進來。而且為了保證公民的積極參與,更好地發(fā)揮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公民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還要加快構建具體的保障制度,為公民有序參與服務型政府建設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快推進政治參與制度、公共監(jiān)督制度和民意反映制度的完善,并逐漸完善政務公開和村務公開等制度,從而為公眾參與服務型政府建設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
對于國家治理而言,治理體系是否完善,治理水平高低,往往在基層上能夠更好地體現出來。因此在當前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需要夯實基層治理的基礎,推進社會治理的政策體系的完善和創(chuàng)新,增強政府和社會的有效互動,引導各方力量參與,社區(qū)治理工作,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搭建平臺,具體可以通過搭建公平參與平臺、科技參與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組織參與平臺等,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平臺保障。借助于公平參與平臺,更好地發(fā)揮出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促進政府購買服務機制的完善,引導企事業(yè)單位進入政府公共服務領域,進一步促進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同時還要借助于智慧城市建設的良好的契機,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與政府治理工作進行深度融合,強化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政府治理的智能化。并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實現社區(qū)治理過程中黨的領導、居民自治和依法治理的有機統(tǒng)一,為平安社區(qū)建設提供重要保障。
在建設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短期發(fā)展和長遠發(fā)展。從短期發(fā)展來看,需要重視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積極推進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變,促進政府工作現代化水平的提升,從而為政府自身的發(fā)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這些工作是服務型政府建設工作中較為基礎的部分?;陂L遠來看,需要為服務型政府建設目標的實現不斷進行努力。要想提高公眾滿意度,政府需要加快自身的轉型發(fā)展,不斷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為公眾提供更高效和優(yōu)質的服務,這樣才能為公眾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和條件,積極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贏得公眾的滿意。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府還要加強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視,只有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政府發(fā)展可以為服務型政府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通過推進政府內部的改革的完善,進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需要加快改變工作方式,并將政府發(fā)展與人的發(fā)展保持同步,從而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
在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其本質內容要對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重新進行定位,這就需要各級政府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重塑行政文化,轉變行政理念,構建人民滿意的公共服務文化,強化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政府需要將職能和角色轉移到公共服務上來,以服務者的角色更好地為公民提供服務。而且為了提高服務效率,還要引入競爭機制。政府服務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經濟行為,既然涉及經濟,必然要考慮成本和效益問題,為了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則需要積極引進競爭機制,在具體引進過程中要與政府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確保競爭機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來促進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實現開放式管理,積極接受社會監(jiān)督,從而打造陽光、透明和廉潔的政府。
任何社會治理活動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人的發(fā)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是現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公共管理模式的重要變革,同時也是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全面深入改革的新形勢下,為了提高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宜將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價值導向,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重要支撐,將短期發(fā)展與長遠發(fā)展相結合,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社會治理體系,以此來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為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