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吳天國
1.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2.中國礦業(yè)大學后勤管理處
當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都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高校教師也都在各門課程中引入“課程思政”元素,把“課程思政”落實到教學過程當中。中國礦業(yè)大學徐海學院為應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落實“課程思政”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于2019年啟動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作為我院首批獲批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組主動轉變思路,秉持“三全”育人理念,以“計算思維”培養(yǎng)為抓手,注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努力擴寬學生國際視野,建設課程配套思政教育資源,在“課程思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建設經驗和成果。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屬于通識教育類課程,既有理論部分也有上機實踐部分。選擇這樣一門覆蓋面廣,影響較大的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研究,有比較突出的示范意義,并為后續(xù)的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筑牢高?!傲⒌聵淙恕备?。
綜合分析獨立學院新生特點,發(fā)現(xiàn)本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臨以下困難:課時不夠,課程側重知識點的講解,任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在課程思政方面沒有系統(tǒng)設計,缺乏整體把控,課程思政內容零散且隨意,對課程思政教育的績效也沒有明確的考核機制。
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要從“學院-系部-課程”三個方面從上而下加強系統(tǒng)設計和整體設計。首先學院層次,要從政策制度方面給與支持,組織開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立項,改革考核機制等措施,來激勵基礎課程任課教師在完成課程知識體系教學目標的同時,在基礎課程中積極探索開展思政育人實踐,開創(chuàng)“教師重育人,課程有思政”的良好局面;其次從系部層次,基礎教研室和專業(yè)教研室通力合作,定期召開示范課程和精品課程觀摩課,聆聽名師大師課程育人經驗,構建“基礎-專業(yè)課程”協(xié)同育人的一體化課程思政體系;最后從課程層次,任課教師要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者先受教育,從而更好發(fā)揮課程思政主體責任?;A課程的教學團隊通力合作,通過重構教學大綱,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結合課程特點適量適時引入課程思政元素,打造一體化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基礎課程的“課程思政”作用。
在對課程學情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組綜合采取多種措施,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基于“項鏈”模式的“四結合”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本門課程被學院選定為第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之一,經過兩年的實踐,項目已通過了學院專家評審,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與好評,課程建設經驗也被其它基礎課程借鑒和引用。
新教學大綱結合我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yǎng)”,全程以“計算思維”培養(yǎng)為抓手,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快速學習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幫助學生開拓全球視野。每一章節(jié)都要對思政元素引入的時間節(jié)點和應達到的教育功能進行細化,在完成知識體系教育的同時,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
課程組基于“項鏈”模式,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巧妙加入與課程緊密關聯(lián)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在課程主干內容這條“項鏈”上鑲嵌了像“鉆石”和“珍珠”一樣的思政元素,構建了“四結合”的全方位立體化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課程思政不能流于形式化,而應該結合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時機,積極拓展育人渠道,因地適宜引入思政元素。課程組在歷經兩年的深入挖掘和潛心研究下,在實踐中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四結合”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1)“線上線下”結合。本門課程獲得江蘇省2019年在線開放課程立項,課程組組織骨干力量積極錄制微課、建設慕課。課程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順利上線,除了傳統(tǒng)的線下課堂,課程組還積極開展線上教學。線上線下結合,通過翻轉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快速學習。
(2)“課內課外”結合。本門課程積極開拓第三課堂,開發(fā)了基于微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學習”平臺,不僅提供了課程的學習資源,而且通過推送時事熱點,勵志人物傳記,學科發(fā)展前沿和熱門技術等內容,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的思辨能力。同時本門課程上機實踐與大學生社團活動緊密結合,如開展PPT演講比賽,演講主題要求積極向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3)“基礎與專業(yè)”結合。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全程以計算思維培養(yǎng)為抓手,課程組教師針對所帶專業(yè)的不同,深入挖掘專業(yè)必須的基礎知識,啟發(fā)學生學習獨立思考,著重培養(yǎng)借助于計算機技術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并和專業(yè)課的思政教育無縫對接。
(4)“教學與管理”結合。本門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實用性極強,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務和學工等管理部門,日常要用辦公自動化軟件處理各種信息,也經常會遇到各種實際問題。課程組邀請學院管理部門有關老師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來,以講座的形式,現(xiàn)身說法,與學生分享寶貴的工作經驗,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學會獨立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課程組修訂了原有的自編教材。通過教材中嵌入的二維碼,在一些特定的教學章節(jié),適當引入思政教學案例; Word部分的實驗素材,除了保留原有的入黨申請書的編輯案例,還與大學生涯設計緊密結合起來,Excel和PowerPoint部分也引入思政元素,如勵志故事,愛國主義教育的演示文稿設計等。本課程獲批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課程組積極建設線上教學資源,根據知識點錄制了配套微課,微課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也突出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此外,課程組帶領學生,設計并開發(fā)了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習小程序,也著重突出課程思政資源的建設。
選擇覆蓋面廣,影響較大的面向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礎課程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和示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課題的研究強化了任課教師“立德樹人”的意識,對教師隊伍具有教育意義和示范意義;課題結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培育人的綜合素養(yǎng)過程中牢筑理想信念;課程組注重整體設計,創(chuàng)新模式,基于“項鏈”模式,協(xié)同育人,構建了“四結合”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