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俊
(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河南 登封 452470)
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經濟的洶涌浪潮和詭譎多變的市場環(huán)境,大學生在微商經營過程中會產生不確定和不可預測的危機和風險,應對其予以清晰認識和冷靜看待。
大學生從事微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一些學生由于不能把握好微商經營的時間,或者利用上課時間來進行微商活動,或者干脆頻繁曠課,最終導致學業(yè)多門掛科,甚至無法按時拿到畢業(yè)證。大學生從事微商占用大量“第二課程”時間。目前,我國“第二課程成績單”制度已實施,第二課程名正言順地成了大學生重要的學業(yè)必修課。但是不少學生在從事微商后身心疲憊,就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學校和院系舉辦的各種活動和比賽,嚴重影響了第二課程的育人效果。
①產品質量低劣蠶食著個人信譽。大學生微商市場“三無”產品較多,假貨泛濫于市,導致“一錘子買賣”現(xiàn)象大增,客戶無法沉淀,而每售出一件質量低劣的商品,個人信譽就減少一分,直至信譽喪失。②大量虛假宣傳踐踏著道德底線。大學生微商為了宣傳,利用“微信對話生成器”“支付寶轉賬截圖器”等軟件生成一人分飾多角的銷售對話、多筆資金到戶的賬單、互夸互贊的高點擊量和轉發(fā)量等,營造出商品熱銷的假象,欺騙不知情的消費者。這種行為是毫無忌憚地破壞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底線,也不利于微商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培育。③大肆推銷代理撕裂了同學友情。大學生微商推銷對象主要是關系熟悉的同學和朋友,刷屏推銷攪亂了大學生的心緒,甚至造成了朋友間的隔閡和同學間的糾紛,使原本簡單而純粹的同學和朋友關系變成赤裸裸的商業(yè)交易關系。
大學生微商經營中的支付交易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交易欺詐和非法交易就順勢而出。一些微商代理“上家”,以遠低于市場的價格誘惑貪圖便宜的大學生代理其商品,并要求先墊付貨款。而在向對方付款后,這些上家要么立即消失,要么“拉黑”大學生,使大學生遭受金錢損失。另外,由于經營產品種類單一,加之對銷售量過于樂觀的盲目判斷,代理過程中的囤貨越來越多,市場也越來越小,很多大學生微商貨賣不掉,積壓在手里。只好低價處理,虧本甩賣,金錢損失在所難免。與此同時,網(wǎng)絡詐騙防不勝防。
①泄露大學生微商客戶及其社會關系的信息。大學生在微商經營過程中,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朋友圈等獲取微商消費客戶的詳細的個人基本資料、真人照片,甚至工作單位和家庭的位置與住址等,也可以從聊天群中獲取具有購買傾向的潛在客戶信息,由于同學間的信任“不設防”、導致信息泄露十分明顯,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②大學生微商經營者本人的信息泄露。一些大學生為了提高商品的瀏覽量、點贊量和轉發(fā)率,將個人信息和平臺賬號密碼直接發(fā)給或以授權方式交給一些所謂的專業(yè)人士幫助自己刷單,導致個人基本信息、商品交易平臺賬號甚至銀行卡密碼、校園卡密碼完全暴露、掌握在陌生人的手中,信息泄露而不自知。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網(wǎng)絡貸款平臺申請貸款時的理由大多以微商創(chuàng)業(yè)為主。由于手頭資金不多而急于做微商賺錢,但苦于沒有或缺少“本錢”,又覺得自己已經成人,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錢,而同學借貸又杯水車薪,就把目光投向了網(wǎng)絡平臺貸款。另外,由于在做微商生意時賠錢,為了填補虧空,從而走上校園貸道路。這些借貸平臺有著高額的借款利息,逾期更是按天加收費用,讓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甚至突破人倫底線,變異出“裸貸”“裸條”等遭到社會強烈譴責貸款形式,給受害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傷害和情感侮辱,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目前,傳統(tǒng)傳銷已經和網(wǎng)絡充分結合,進行網(wǎng)絡化傳銷,甚至披上了微商的外衣,“變種”成了所謂的“微商傳銷”,這就更加模糊了微商和傳銷的界限,更加具有隱秘性與欺騙性。同時,隨著微商行業(yè)商品銷售“紅?!钡姆秶粩鄶U大,競爭日益加劇,微商經營越來越需要能力和智慧。近年來,大學生加入微商隊伍需要入門費、加盟費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這已經涉嫌傳銷,而很多大學生對此卻一無所知,于是被糊里糊涂、不明就里的拉入了傳銷組織。
①銷售劣質商品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罪。大學生微商銷售的產品來源不明確,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現(xiàn)象比較突出,如果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就構成了銷售偽劣產品罪。②虛假宣傳商品涉嫌虛假廣告罪和銷售。大學生微商夸大產品功用和性能,偽造成交記錄等。相關律師表示,如果微商使用舞弊軟件“刷”單,輕則虛假宣傳,重則構成欺詐。③未登記注冊涉嫌非法經營罪,未納稅款涉嫌逃稅、偷稅和漏稅罪,在海外代購商品進行國內售賣,涉嫌走私物品罪,經營售賣特殊商品有違反國家特許經營權的風險,例如:大學生微商售賣煙草、藥品等,一旦發(fā)現(xiàn)將處拘役、罰金、罰沒財產或有期徒刑等。
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對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本就有責無旁貸、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而在大學生微商面對諸多風險的情況下,校園管理更應提早介入,及時應對,消弭危機,化解風險。
2.1.1 建立三位一體管理體系,明確微商風險責任分工。 高校要成立以系主任為首,輔導員和學生班干部為主的微商風險預防與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風險防控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劃分責任界限,確定責任范圍,明確責任要求,簽訂校園安全責任書,認真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同時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專門責任,例如:教務部門要督促微商風險的課堂宣講,學管部門要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思政部門要做好學生思想觀念教育等,形成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分工合作機制,凝聚管理工作合力。
2.1.2 構建日常監(jiān)測預警體系,阻斷微商風險傳導鏈條。 高校校園管理中要建立大學生微商風險日常監(jiān)測機制,建立起對大學生微商行為和問題的日記、周結、月報的工作臺賬,密切關注其在校園內的發(fā)展情況,對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以短信、微信、電話、校園廣播等形式向學生發(fā)布預警信息。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在監(jiān)測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因微商引起的校園貸、傳銷等嚴重風險,及時與地方公安部門、銀行等監(jiān)管機構和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做到預警聯(lián)動互動,對微商風險進行多方全面把控,第一時間切斷風險傳播鏈條,將風險阻斷在源頭。
2.2.1 開展微商風險講座與主題活動。 學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電商和微商行業(yè)人員、公安機關負責人、甚至大學生微商本人,結合微商當前發(fā)展的形勢和存在的風險,以及身邊發(fā)生的典型案例,開展專題講座,在大學生群體中引起警覺,讓其切實感受到微商風險的嚴峻性,并引導廣大學生對從事微商進行清醒認識、理性思考、正確判斷,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遠離各類陷阱和圈套。同時大力開展“網(wǎng)絡詐騙預防”“微商風險宣傳”等主題教育活動和演講賽、辯論賽、知識競賽等,集中對大學生微商風險進行宣講,增強大學生對微商風險的理解與認知。
2.2.2 成立學生信息員跟蹤反饋隊伍。 學校要分專業(yè)、班級、宿舍配備信息員,跟蹤調查各專業(yè)、各班級、各宿舍學生的社會實踐、學習、生活情況,搜集學生的心理傾向、思想困惑、安全行為等信息。及時對信息員反饋的信息進行研判分析,一旦發(fā)現(xiàn)不好的苗頭和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資金問題、安全問題、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
2.2.3 優(yōu)化學生“獎、助、貸、補、免”幫扶措施。 大學生從事微商幾乎都是手頭資金緊張所致,這給微商的輕易“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高校要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充分考慮大學生微商的成因,積極落實國家對學生的補助政策,通過優(yōu)化發(fā)放“獎、助、貸、補、免”的程序和條件,向此類大學生群體提供更多勤工儉學崗位,緩解其生活壓力,同時擴大對農村大學生助學金的覆蓋面等。這將減少大學生從事微商的人數(shù),從源頭杜絕大學生進入微商行業(yè),使風險降至最低。
2.2.4 強化學生群團組織管理力度。 高校學生會、學生社團應該而且必須要成為微商風險抵制的橋頭堡和前沿陣地。但在實地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些社團在同學中推銷微商代理商品,或直接賺取活動經費,或收受商品銷售的回扣,勢必會在大學生日常教育中起到反作用。因此,必須準確定位學生社團功能,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狠抓社團負責人教育和管理,保證其在微商風險防范中發(fā)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同時,學校要建立校園微商管理團隊,將校園里的大學生微商召集、組織起來,對其代理的產品、接觸的客戶等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
2.2.5 加強學生個人基本信息保護。 學校要制定學生隱私保護制度和個人基本信息防泄漏制度,第一時間采取措施消除泄露帶來的風險。對大學生微商群體使用微信、微博,登錄QQ賬號和郵箱,注冊某些論壇和貼吧進行提醒、指導,嚴防被不法分子竊取和利用。還要對大學生微商本人利用手中便利條件,惡意獲取客戶信息、交換信息和售賣信息等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對觸犯法律紅線的,要移交相關司法部門進行立案處理。
2.3.1 大力開展道德誠信教育。 ①要教育大學生微商經營中不要輕信于人。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上當受騙。學校要讓他們多了解、多知曉、多思考微商帶來的不良后果和風險,以便起到警示作用而防患于未然。②要加強大學生微商失信懲罰和強制退出措施。學校要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檔案,一旦發(fā)現(xiàn)微商經營中有欺詐、隱瞞、哄騙等行為,嚴厲處罰,直至退出微商群體,甚至給予校規(guī)校紀處分,不讓學生帶著僥幸心理從事微商經營,營造誠實守信的大輿論、大氛圍和大環(huán)境。
2.3.2 重點開展安全防范教育。 ①人身財產安全教育方面,要培養(yǎng)大學生微商養(yǎng)成良好的網(wǎng)絡習慣,讓學生了解網(wǎng)絡詐騙的類型及預防技巧才能使學生看清網(wǎng)絡詐騙的真面目,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輕易上當受騙。②信息泄露安全教育。遇到微信、微博、QQ等軟件群里或頁面上來歷不明的鏈接,不要隨意點擊,更不能在陌生網(wǎng)頁上輸入銀行卡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
2.3.3 持續(xù)開展網(wǎng)絡法制教育。 學校教師在日常授課中要搜集、整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微商負面案例,以案例為切入點,讓大學生看到違法的成本,產生心理共鳴和思想震撼,使大學生微商從自身的思想上和行動上,抵制虛假宣傳、明確進貨渠道、保障商品質量,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同時,學校還要加強學生課外期間的法律知識教育與培訓。目前,高校大學生法律知識教育主要是在課程上講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已遠遠跟不上學生的法律需求和社會發(fā)展步伐。因此,學校要多組織法律專題講座,開展法律宣傳和解讀,真正使大學生微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提高風險防范的能力。
2.4.1 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第一課。 很多校園微商代理鼓動大一學生加入微商,這就容易受到微商風險的傷害。因此,必須將微商納入新生入學教育第一堂課之中,要在新生入學之際,將微商教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在對院、系學生進行專業(yè)教育的同時融入微商教育,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微商風險抵制”簽名活動等,讓學生在入校時就樹立起微商風險意識。
2.4.2 開設營銷與經濟類選修課。 很多大學生在微商經營活動中,沒有專業(yè)技能和營銷手段,易虧本易上當,甚至被誘入陷阱之中。高校應在這些學生專業(yè)知識教育和專業(yè)技能培育上下功夫,開設市場營銷、財務管理、風險控制、金融學、經濟學類等與商業(yè)活動關系緊密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在完成學業(yè)的同時,能學以致用,學以致化,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降低經營風險。
2.4.3 微商經營納入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課。 學校要對有微商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意向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培訓。通過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中心和創(chuàng)業(yè)孵化園、孵化器等平臺,開展有關創(chuàng)業(yè)的講座和營銷的案例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業(yè)熱情。有條件的高??梢越⒆约旱碾娮由虅談?chuàng)業(yè)中心,甚至可以設立微商創(chuàng)業(yè)基金,提供政策援助、咨詢服務、資金支持、風險防范等創(chuàng)業(yè)需求,使大學生將從事微商的熱情、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和創(chuàng)業(yè)夢想規(guī)劃三者真正結合起來。
2.5.1 加強微商風險宣傳陣地建設。 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站、校園廣播、宣傳櫥窗等傳統(tǒng)宣傳介質,還要利用學校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公眾號等新興方式宣傳引導,及時搶占宣傳高地,適時發(fā)布“微商風險”典型案例和預防措施。其次,要大力倡導學生參與宣傳,鼓勵同學們將大學生微商經營中的網(wǎng)絡欺詐、傳銷、校園貸等不良現(xiàn)象進行加工和創(chuàng)作,甚至可以對大學生微商進行專題訪談,現(xiàn)身說法,并在此基礎上拍攝成小短片、微電影或者紀錄片等,在各種活動中展示給大家,這不僅調動了大學生參與宣傳的積極性,更讓大學生在制作、表演以及觀賞的同時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大大提高了對微商風險認識和預防的宣傳效果,從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2.5.2 加強微商風險防控教師隊伍建設。 ①輔導員隊伍。輔導員要充分了解大學生微商經營產品的類別、進貨渠道等,掌握現(xiàn)在大學生微商群體中流行的手機應用程序和社交軟件,及時而敏感地對微商經營狀況做出分析和判斷,利用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適時發(fā)布微商風險識別的技巧和風險防控的措施,及時消除學生在經營中的疑惑,破除網(wǎng)絡銷售陷阱。②任課教師隊伍。任課教師要在課堂上將微商風險教育融入教學內容。學校也要利用教師例會、座談會、大會等形式,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微商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培訓,提高其防范意識和處置能力。
大學生從事微商已不再是個別現(xiàn)象,大學生微商群體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潮流中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各種危機和風險,高校校園管理要緊緊圍繞管理育人的初衷和目標,預防為先,管導結合,發(fā)展為要,教育為主,保障為基,進行全方位立體管理與教育引導,并對大學生微商發(fā)展呈現(xiàn)出的趨勢特點進行深入反思和準確把握,將會使很多問題得到有效而徹底地解決,從而形成學生健康成長、學校穩(wěn)定發(fā)展和社會共同贊譽的良性育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