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方山后,出門轉(zhuǎn)山頭,
吃水貴如油,種地靠天收。
姑娘嫁外鄉(xiāng),男子娶妻愁。
想看大平原,幾天爬山頭。
這是20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方山大隊鄉(xiāng)親們的生活情景。方山村,恰如它的名字,四面環(huán)山,群峰林立,本是風(fēng)光無限好的地方,只因沒有交通要道,出入只能翻山越嶺。鄉(xiāng)親們這樣形容村莊里的生活:“十年九旱災(zāi)情多,出門爬山坡,磨碾靠人推,運輸靠驢馱。”
徹底改變這里生存狀況的任務(wù)迫在眉睫,這是全體方山村村民的心愿。1974年,輝縣縣委號召各個公社以富帶貧,于是,胡橋公社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wù),帶領(lǐng)方山大隊改變窮困面貌。
此時,大山猶如一只攔路虎,阻隔了廣闊的平原,攔截了村民們的財路,給方山村帶來了貧瘠。想脫貧,就得有出路。為此,胡橋公社召集全公社17個大隊的支部書記開會,會議研究決定:為了改變方山大隊的落后面貌,先在方山的雞冠峰下開鑿一條公路隧道,隧道下面通水,隧道上面走路。
這是鄉(xiāng)親們的出路?。〈蠹倚枰袆悠饋?,刻不容緩!于是,這個兩全齊美的打洞任務(wù)就落在了團支部副書記趙秀榮的肩上。趙秀榮作為打洞指揮部指揮長,帶領(lǐng)由56個姑娘組成的“石姑娘隊”,前去方山打洞。為了大力支持“石姑娘隊”,公社領(lǐng)導(dǎo)又任命侯雪榮為副指揮長,并增派28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
1975年7月25日,方山洞指揮部正式成立。當(dāng)指揮長趙秀榮、副指揮長侯雪榮帶著“石姑娘隊”趕來方山后,還沒有開工,就聽到有人吹冷風(fēng):“捏泥丫頭打山洞,真是坐飛機吹喇叭,想(響)得不低!”
然而,這些話并沒有擊垮她們的勇氣,反而激起了她們的斗志。掏槽炮炸響前,趙秀榮為“石姑娘隊”做戰(zhàn)前動員。她說:“咱們還沒有開始打洞,就有人說閑話,說咱們是捏泥丫頭,打不了山洞,你們說,咱們敢和大石頭斗嗎?”
“敢!敢!”
“太好了,咱們會捏泥,也敢斗石頭。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就沒有打不通的山洞,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姐妹們,咱們一定要在縣委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為方山的鄉(xiāng)親們打通這條下山路,要為胡橋公社爭光,為婦女爭氣。大家說,能不能完成任務(wù)?”
“能,一定完成任務(wù)!堅決完成任務(wù)!”
“好,掏槽炮就是咱們宣誓的話語!現(xiàn)在爆破手就位,預(yù)備,一、二、三,點炮!”
轟隆隆一聲響,石破天驚!
趙秀榮把全部隊員分成6個班子,每班都有一個女班長和一個男副班長。砰砰叭叭的石頭落地后,隊員們個個似猛虎下山,飛奔洞口。打洞的、出渣的、裝車的、拉渣的,車一裝滿,隊員們拉著車就跑。望著這些生龍活虎的小伙子、大姑娘,趙秀榮激動得熱淚盈眶,她想,大家如此支持她的工作,她不僅要帶好頭打好山洞,也要讓大家在完成任務(wù)后安全回家。
只和黃土打過交道的姑娘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從未見過的錘和鋼釬,如今就拿在她們手中。剛開始,她們不會掄錘,不會扶釬,很多人在施工中,碰爛了臉龐,磕破了手腳,卻依然堅強不屈地奮戰(zhàn)在工地上。
那一年,年僅17歲的隊員李小榮,和其他隊員一樣起早貪黑,從未請過一次假。在一次扶釬中,錘頭打偏,正好砸在她的嘴唇上,一瞬間,她的嘴唇被撕裂開一個大豁口,牙也被打掉好幾顆,疼得當(dāng)場暈厥過去,隊員們趕快把她送進醫(yī)院。治療期間,趙秀榮前去看望李小榮,李小榮感動地說:“指揮長,是我自己不小心弄傷了,沒想到你還來看我。放心吧,我沒事,很快就會好。等我好了,立馬上工地。”
還有隊員在日記中寫道:
平地姑娘意志堅,主席教導(dǎo)記心間。
不畏艱險開山洞,定叫方山換新顏。
在方山打洞的那段日子特別艱苦,因為方山村里幾口旱井都是積的天雨,隊員們吃水是個難題。為了省水,一群人用一盆洗臉?biāo)?,若是挨不到跟前,就得排隊。上工地的時候,每人分兩個白蘿卜,渴了當(dāng)水喝,餓了當(dāng)飯吃。即使這樣,方山村旱井里的水還是很快就吃完了。為了找到有水的住處,趙秀榮跑到離方山村三里多地的西井峪村,向駐軍部隊求援。部隊領(lǐng)導(dǎo)得知情況后,全力支持,騰出車庫,讓隊員們當(dāng)住處。
西井峪車庫離工地往返需要兩個多小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隊員們就帶著干糧去打洞,一個八兩面的大饅頭和兩個白蘿卜,這就是他們的工作餐。由于西井峪車庫沒有大門,墻也少一面,一次夜里,下著大雨,隊員們十分困乏,沉浸在睡夢中。雨水灌進車庫,鞋子像沒有舵的小船四處飄蕩,積起來的雨水又浸濕了被子,冰涼冰涼的,這時,才有人被凍醒,知道住處進水了。
洞從兩頭開始打,班與班之間比,人與人之間學(xué),你追我趕,打洞速度提高很快。隊員們?nèi)嗟怪?,日夜不停。洞越打越深,洞?nèi)越來越黑,他們提著流動的馬燈照明,稍不注意,就打翻了,燈滅了,油流了,給施工帶來極大不便。于是,有人別出心裁地發(fā)明了“石燈”。所謂“石燈”,就是在洞內(nèi)石壁上每間隔不遠處就鍛一個小坑,倒進柴油捻個燈芯當(dāng)燈,既穩(wěn)當(dāng)又方便?!笆療簟秉c得高,照亮了整個洞穴,提升了施工進度。
打洞有風(fēng)險,隊員們在打山洞時,如若遇到大石頭挖不動,就只能在洞里搞爆破。砰地一聲,山洞里硝煙彌漫,看不見人影。為了搶時間,隊員們排好隊,脫下衣服,拿衣服把煙往洞外扇。由于硝煙味太濃,洞內(nèi)的咳嗽聲,總是響成一片。還有隊員硝煙中毒,暈倒在洞里,大家就趕快把她們抬出去吹吹風(fēng)。醒來后她們毫不畏懼,還是義無反顧地進洞繼續(xù)施工。
誰也沒想到,那天洞頂會塌方。正在干活的五班長劉希梅,突然聽到洞頂有喀吱喀吱的響聲,她大喊一聲:“不好,要塌方,大家趕快跑?!苯Y(jié)果,大家都安全地跑出去了,她還在危險區(qū),洞頂?shù)粝碌脑?,一下把她砸昏在地。?dāng)大家把她抬到洞口時,她醒了,一見大伙抬著她走,著急地說:“放下我,叫我自己走,你們都回去搶險?!痹诖蠹业耐覄趧又?,姑娘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工程一天天往前推進,離元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指揮部為了給隊員們鼓足干勁,便提出口號:“陽歷年(元旦),洞打透,五天假,五斤柿。”
方山很窮,但這里有吃不完的柿子,滿山、滿坡都是柿子樹。因為運不出山,大多柿子都爛在了山里。平原人很喜歡吃柿子,卻買不到,柿子就成了平原上的奢侈水果。大家一聽說元旦前打好洞能放五天假,還發(fā)五斤柿子,一個個都非常高興,干勁倍增,勁頭高漲。山洞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仨憘€不停,隊員們拉著出渣的車輛連奔帶跑,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水。由于洞內(nèi)外溫差太大,隊員們開玩笑說:“咱們這是進洞到了海南島,出洞到了黑龍江。要冷有冷,要熱有熱?!?/p>
山洞快打透的時候,指揮長趙秀榮鉆進洞里一呆就是兩天兩夜。她害怕兩頭的山洞接不上形成上下兩層樓,更害怕兩頭的山洞打偏了形成左右兩個通道。在洞里的兩天兩夜,她沒有喝一口水,也沒有吃一粒飯。隊員們發(fā)現(xiàn)后,為了趙秀榮的安全,硬是把她拉出了山洞。一陣風(fēng)吹過,剛出山洞的趙秀榮就癱倒在了地上,怎么也站不起來。但她不走,她要在這里看著把洞打透。隊員們望著她已經(jīng)站不起來的身體,只好強行把她攙回住處,按在床上,讓她好好休息。沒想到,趙秀榮一躺到床上就沉沉地昏睡過去了。
這天半夜,導(dǎo)洞終于接軌了,隊里一位班長趕忙跑去給趙秀榮報告好消息,一邊跑一邊激動地哭喊說:“趙姐——,趙姐——,趙姐呀,通了,通了,咱打的洞通了!”。
正在睡夢中的趙秀榮被哭聲吵醒,心里頓時一驚,嚇得渾身酸軟。她以為洞里出事故了,再仔細一聽,原來是導(dǎo)洞打通了!身上一下有了勁,跳下床就往山洞的方向跑。當(dāng)她跑進洞里,大姑娘、小伙子們哭著、笑著、跳著、蹦著,歡呼起來。趙秀榮沒顧上和隊員們打招呼,跑到接口處就摸了起來。接口只有臉盆那般大,可就是這和臉盆一般大的接口,趙秀榮怎么也摸不夠。她摸著看著,看著摸著,兩頭的導(dǎo)洞接觸面高低錯位不足一米,左右錯了幾公分。這是個大勝仗、大勝仗呀,想到這兒,趙秀榮不由得撫著洞口大哭起來……
56個“石姑娘隊”隊員,28個小伙子,在趙秀榮的帶領(lǐng)下,經(jīng)過112天的艱苦奮斗,于1975年12月22日,提前8天,完成了縣委交給他們的打?qū)Ф慈蝿?wù)。1976年4月17日,工程提前16天告竣。方山洞不僅解決了鄉(xiāng)親們出山難的問題,還在洞內(nèi)修渠,把與山洞落差140米的群庫干渠水引上方山,送入山后,使旱地變成了水澆地。1976年4月24日,第一輛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平穩(wěn)地駛過方山洞,到達方山村。
“巾幗不讓須眉”是一種贊賞,也是一種肯定。英勇的胡橋公社“石姑娘隊”用捏泥的雙手在陡峭的方山上打出一條山洞,為輝縣歷史增添了一道“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耀眼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