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邱國平 卓 飛 盛華均 冉建華 余華榮 楊 美
(重慶醫(y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重慶 400016)
為有效應對疫情,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1-4],重慶醫(yī)科大學積極開展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工作。非臨床專業(yè)的解剖學學時少,本教研室結合其教學目標制定了全新的線上教學模式,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在后疫情時代,對于這些專業(yè),仍延續(xù)線上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F將本教研室在疫情期間線上課程建設的過程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淺析,供同行參考。
建立人體解剖學課程小組,以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優(yōu)慕課APP)為主,超星平臺、智慧教室為輔,建設解剖學各門課程。課程的基本構架見圖1。
圖1 課程架構
學習熟悉并掌握錄屏軟件、視頻制作軟件、PPT錄音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以及智慧教室課程視頻下載及制作,從而完成相應課程教學視頻的錄制。
教師學習熟悉并掌握QQ直播、騰訊會議、企業(yè)微信會議等軟件的使用方法,進行教學安排及部署;教師指導自己所授課的班級學生,學習熟悉使用教學中可能用到的直播軟件。
按照課程安排,以實驗班為基礎,建立相應的學生QQ群,相應帶課教師進群管理,并統一部署教學相關事宜。
應用學校題庫與網絡系統、考易系統,建設解剖學考試體系。
其作用為在線教學督導,在線指導教師教學,在線提出改進建議,針對性的開展在線教學技能指導,為在線教學“實質等效”提供有效保障。
為了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及時了解在線教學效果和師生的意見、建議,向師生開展在線調研,建設了關于在線教學網絡運行情況的調查問卷、關于在線教學情況的調查問卷、關于線上學習情況的調查問卷、在線教學認知掌握程度的問卷調查。根據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有關管理制度、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平臺運行狀況,有效提高在線教學質量。
非臨床專業(yè)的人體解剖學為32學時。針對非臨床各專業(yè)對解剖學教學的要求,本教研室按章節(jié)錄制視頻。
全天候、沉浸式指導。①一對多:每個實驗班或行政班,由該班任課教師,在班級QQ群負責教學活動布置、進行、答疑,以及直播互動,教授必要的難點知識及解答共性的問題;②一對一:教師可單獨與學生交流;③多對一:每個QQ班級群除了主要負責的任課教師外,課程負責人及教學秘書也在該群內,可多名教師對同一名學生。
實行線上教學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得分。
本課程共8次課,32學時,形成性評價分數由5部分構成,共100分。該部分得分按比例計入期末考試成績。① 考勤:共8分,系統簽到缺勤1次扣1分,直至扣到0 分為止。② 隨堂測試:從第1次課開始即進行隨堂在線測試,共8次,根據學時數不同,每次測試6~10題,每題1分,共64分,測試時長設為8~12 min。③ 課程作業(yè):共12分,每次課后(最后2次除外)均有課程作業(yè),共6次,每次2分,于當天完成并提交,過時不能補交。④ 答疑討論:共6分,積極參與網絡教學平臺答疑討論,切勿灌水,在規(guī)定時間內發(fā)帖,回帖,每次0.5分,上限6分。⑤ 自我測評:共8分,每節(jié)課均設立了“自我測評”板塊,每次課60~100題,于設定時間內完成,每次完成獲1分。⑥ 調查問卷:共2分,調查問卷用于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師、知識掌握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改進以后的課程設置及教學環(huán)節(jié)。
2017~2020 3學年以來,各學年第1學期為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第2學期為其他非臨床專業(yè)。其中2019~2020第2學期(19-20-2)為線上教學,其余5學期均為線下教學。
結果(表1,圖2)顯示,在學生專業(yè)、人數以及試卷信度、難度、區(qū)分度均相似的前提下,線上教學期末考試原始成績的平均分、優(yōu)秀率、及格率,均遠遠高于近3年線下教學的成績。其中,平均分提高了19.40%,優(yōu)秀率提高了近2倍,不及格率下降了85.29%,及格率上升63.00%。結果表明,該學期合理安排的線上教學,明顯優(yōu)于近3年該專業(yè)線下教學的成效。
表1 近3年線上線下期末試卷分析比較
從近3年期末考試原始成績分數分布情況來看(圖2),19-20-2學期的線上教學,高分段學生分布明顯高于線下教學,不及格及較低分段學生人數明顯減少,說明本學期線上教學的模式,對該層次學生的教學取得了明顯優(yōu)于以往的良好效果。
圖2 近3年非醫(yī)學專業(yè)解剖學成績分布比較圖
共收到121份調查報告,歸納總結結果如下:①學生對20.00線上教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完全理解為34.45%,基本理解為44.54%;②97.48%的學生認為觀看解剖標本視頻非常必要;③對掌握解剖學知識幫助較大的依次為PPT和教學視頻(58.82%)、課后自測題(56.30%)、教材(52.10%)、隨堂及自我測試(31.93%)、網絡搜索自學(21.01%);④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動力依次為職業(yè)責任感(59.66%)、考試計分體系的要求(59.66%)、了解人體結構的渴望(54.62%)、完成自我測試所必需(46.22%)、完成隨堂測試所必需(42.01%);⑤線上教學最好的環(huán)節(jié)依次為視頻可隨時觀看(67.58%)、高質量的教學視頻對學習幫助大(62.25%)、教師出鏡視頻效果好(61.59%)、聯系教師答疑方便(60.18%)、檢測題幫助大(59.95%)。
上述線上教學的數據分析表明,該學期線上教學的模式較以前純線下教學的效果更好。結合我們的經驗教訓及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擬對該門課程進行以下調整及改進:① 實行以線上教學為主+線下標本觀察的教學模式:增加線下實驗室標本觀察,使學生直觀、全面地認識人體解剖結構;② 課前預習中增加課前小測試及課前問卷調查:課前及時了解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背景和水平及對本節(jié)課程的期待,收集信息,微調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并及時更新視頻的錄制內容;③ 調整視頻錄制質量:適當加大教師線下實際授課的視頻段落,教師出鏡;加大實物標本視頻講解段落;在講解PPT時,使用紅燭教鞭軟件,在PPT上勾畫,清晰指示學生所講結構及內容;④ 申請學校對網絡平臺程序修善升級,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達到理想的線上教學及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非臨床專業(yè)解剖學課程按上述課程設置,進行線上線下教學是較理想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對其他院校相關專業(yè)的解剖學教學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