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湄湄
(廣東省深圳市橫崗街道四聯(lián)小學 廣東深圳 518115)
將分層教學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逐步滲透素養(yǎng)思想。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本文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深度探究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理念,保證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整體性發(fā)展以及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均衡提升。
由于學生學習、接受能力不同,要想實現(xiàn)分層教育必須保證不同的學生都能接受到適合他們的教育。要想保證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就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和班級整體學情進行有效劃分。依據(jù)整體情況,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大類來實施分層教學:第一類,成績優(yōu)異且熱愛學習的;第二類,成績一般但熱愛學習的;第三類,成績稍差且不熱愛學習的。將這三類學生劃為不同等級,保證在之后的教學中進行分層化安排與設置,并在學生能接受的程度下積極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等級作出明確劃分后,教師要針對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出策略調整,注入核心素養(yǎng)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首先,課程講解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教師輸出知識學生接受知識,教師以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攻克學習中的難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以四年級“My friend”主題為例,在本課程的分層教學中,教師為各級學生設立不同的問題,立足于分層思想驅動他們的思維。針對第一類學生可以問:“Can you describe your friends from appearance, hobbies and personality(性格)?”針對第二類學生發(fā)問,“What kind of clothes do your friends like to wear? How is the clothes? What color is it?”針對第三類學生發(fā)問:“What’s your friend like?”依據(jù)學生自身能力和情況發(fā)問,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有效拓寬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老師在分層教育下造就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在分層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他們的想法,將他們的視線轉移到重難點學習中,強化他們的學習效率[2]。接下來,在教學的講解階段,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雙重鍛煉,既要讓學生穩(wěn)定地吸收知識,還要讓學生達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針對這種思路的分層教學,教師還要帶著單元整體設計思維,依據(jù)課時知識和能力目標來綜合設定分層探究任務,讓各等級的學生按照不同的任務,以個人能力為基準展開深層次的探究。以六年級“How can I get there”主題為例,本課的知識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與建筑、方位及交通相關的語言知識,在學習完成后能夠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并依據(jù)知識有所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綜合考量課程學習內容,設置分層探究任務。針對第一類成績優(yōu)異且熱愛學習的學生,教學任務可以設置得相對難一點,力求讓他們在掌握基礎的程度上有所發(fā)展。比如讓第一類同學兩兩結成一組,分別扮演尋路人和引路人,以口語的方式探究他們自己所構建的行路路線,積極運用課本中所學習詞匯和自己在課外所查詞匯,這樣不但能鍛煉優(yōu)秀學生,也能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無形中學到知識。針對第二類成績一般但熱愛學習的學生,可以讓老師指定題目或自己擬定題目來進行短篇文章寫作,但是所練習的短文中一定要有本次課文所學習的內容。比如,以“Please describe your route home”為例,讓學生運用課文所學知識描述自己回家的路線,寫完后在班級展示,為其他同學做示范,互相學習,互相提高。針對第三類成績稍差且不熱愛學習的,本來學生對學習有抵觸心理且基礎較差,所以老師不能讓他們去掌握較難點和重點。首先應該是讓他們打好基礎,針對他們的情況,提取文本中描述方位、地點建筑及交通等相關詞匯、復雜短語及句式內容等知識,力求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知識,慢慢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的分層任務設定貼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同時能讓學生吸收的信息得到應用,這樣的方法既符合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又能讓學生得到鍛煉,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讓所有學生都得到提高。
作業(yè)是對課堂知識的延伸和補充,因此,要求教師為不同類別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切實落實分層思想,積極設計不同的作業(yè),滿足各個等級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同時達到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3]。以五年級“When is the Easter”主題為例,依照課的內容,教師可以為三類學生分別設定基礎、提高與綜合性作業(yè)?;A類作業(yè)主要是鞏固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要求學生重點解決課后習題,多次鞏固知識加以正確運用,并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解答。還可以發(fā)送課時音頻,讓學生在課下反復聽音頻,查漏補缺并提高聽力和閱讀能力。提高作業(yè)圍繞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主張第二類同學回顧課時的整體內容,如以“What I know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為主題進行短篇寫作,這樣既能強化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運用,又能回顧課程中所學的重要知識,還能夠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至于綜合性作業(yè),需要建立在這兩項的基礎之上,要求第一類學生圍繞“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主題在課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各類資源,并整合成學習報告。老師可以在三類學生中挑選好的作業(yè)進行獎勵,不好的作業(yè)加以指點和改正。這些分層作業(yè)能滿足各等級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又能在其作業(yè)執(zhí)行中使之回顧文本各類文化信息,并經由課后搜索獲取更為優(yōu)化的資源,積極拓寬文化認知。在鞏固文化知識的同時踐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全力塑造學生的優(yōu)秀文化品質。
分層教學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努力,教師要積極了解學生的情況,多和家長進行溝通,確保孩子的情況沒有出現(xiàn)較大的偏差。因為分層教學容易引發(fā)孩子們的攀比心理,會使他們在心里有好壞等級的劃分,這時老師要積極疏導這種心理,告訴他們分層教學是為了符合當下的教學發(fā)展,提高所有學生的成績,而不是為了讓他們在同學之間進行攀比。學生要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方法,要及時和老師、家長溝通自己的想法,在學習上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方法,如果感覺自己的能力有所不足,可以向老師申請調組;當感覺到自己能力有所增長,可以向老師申請調到更高等級的一組。積極發(fā)展學習能力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發(fā)展,學生要時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因其他等級學習輕松而想留在后面。
綜合來說,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教師應在導入指導、課程講解與課后鞏固階段全面落實分層思想,對各等級學生做出針對性安排。同時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圍繞素養(yǎng)目標兼顧學生知識吸收、技能鍛煉與品質塑造,維系最佳教學愿景,讓學生基于自身情況進行學習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