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32122部隊機關幼兒園 山東煙臺 265800)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已經很忙了,也有的家長認為陪孩子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情,陪伴這個詞在家長們的心里顯得十分另類,許多家長都不愿意陪伴孩子。但在幼兒教育中陪伴是不可缺少的,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陪伴著一起成長,陪伴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給幼兒內心帶來安全感。幼兒教育中缺少父母陪伴的,長大后面對事情可能會不夠勇敢、膽怯、責任感較弱。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家長要明白陪伴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美好的幼兒時期。
幼兒教育中需要陪伴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因為幼兒時期的孩子在日常行為中最期待的就是父母的回應和認可,這是幼兒時期的一個依戀心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需要被認可、被需要,當幼兒感覺到自己被重視時,能夠給予幼兒更多的安全感,從而建立幼兒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是因為幼兒時期的孩子的大腦發(fā)育與自己所處的情感氛圍有很大的關系,當一個幼兒處在一個和諧、融洽的家庭環(huán)境時,他的大腦發(fā)育會更加有潛力,大腦的各項功能能夠發(fā)育得更加健全,好的情感氛圍能夠為幼兒大腦的發(fā)育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1]。
幼兒教育中的陪伴對幼兒的重要性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陪伴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更加優(yōu)質的性格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母親的角色在幼兒教育中代表著關愛、呵護、細心等,父親的角色在幼兒教育中代表著勇敢、果斷、擔當?shù)?,兩個人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樣的。研究表明,在幼兒教育中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做事更加勇敢果斷,且智力水平相對于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要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因為很多現(xiàn)實原因,父母總是在為生活到處奔波,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對孩子的陪伴極少,導致那些在幼兒教育中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加膽怯、敏感、內向,使得孩子們的成長有很大的阻礙,有的甚至形成了性格上的缺陷。所以,家長在生活中應該抽出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們在幼兒時期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讓孩子們快樂成長,形成健康的性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二是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糾正孩子們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行為習慣,讓孩子們在幼兒時期就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國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則大部分習慣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應當在幼年時期特別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得好,受益終生;習慣養(yǎng)得不好,則終生受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應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這也能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很多家長會說自己也陪伴孩子了,周末的休息時間經常會陪孩子去游樂園。陪伴的目的不是和孩子一起玩,而是幫助、參與孩子們的成長,一起玩只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父母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在平時的相處中,家長可以經常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與幼兒互動,通過故事中的道理給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生活中的道理。
幼兒教育中的陪伴對家長的重要性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幼兒時期的孩子總是會模仿父母,父母在生活中的一些習慣、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時也應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給孩子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因此,幼兒教育中的陪伴也有利于幫助父母進步,改正自己的行為,是家長學習進步的又一個良好機會。二是只有在幼兒教育中陪伴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才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如何培養(yǎng)教育孩子,才能在孩子們接下來的成長中給予孩子更好的指導和教育,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當我們成為父母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應該要擔起相應的責任,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一名爸爸媽媽。三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愛,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愛和被愛。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被各種事情打擊,受到挫折,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夠治愈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傷”[2]。
部分家長經常領著孩子去商場的游樂場,然后讓孩子自己在里面玩一下午,自己則在外面玩手機。一下午結束后詢問孩子玩得開不開心,孩子們也會說開心。但是這并不是在陪伴孩子,如果家長陪著孩子在里面一起玩,孩子會更開心,家長們也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世界是如此簡單,向孩子們學習一些道理,這必然是要家長對孩子有著充分陪伴的。
只有在父母陪伴下的幼兒教育,才能讓孩子們健康成長,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家長們不應該浪費孩子們成長的寶貴時間,很多家長認為幼兒時期的孩子還小,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有很多,但事實上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家長們不應該錯過孩子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會成為最寶貴的財富,家長的陪伴也能給孩子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