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陶行知研究】(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
論陶行知的愛情詩
解澤國 1
“生活即教育”述評
雷月榮,侯懷銀 8
【六朝研究】(特約主持人胡阿祥教授,六朝博物館協(xié)辦)
詩之為體:文體論與鍾嶸《詩品》理論體系的建構
宋威山,楊巧羽 13
邊緣的困境:也論陶淵明拒迎督郵事
胡 偉 21
【小學教育研究】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文化傳承及其運用
曾曉潔,何薈錕,彭 潤 29
基于詩體特質的小學現(xiàn)代詩選文誦讀教學策略
王宗海 33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敘事性課文的教學策略
——以王崧舟《慈母情深》教學實錄為例
張 璐,任 強 38
【學前教育研究】
建構生命的聯(lián)結:幼兒情緒情感發(fā)展與教師情感人文素質
鐘芳芳 43
學前融合教育背景下自閉癥幼兒師幼互動現(xiàn)狀及改進策略
李艷瑋,張雨祺,傅佳玥,袁宗金 52
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思政資源挖掘的“五維模式”探究
——以《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為例
王 晶 59
【語言學研究】
夸張論略:明夸和暗夸與謬夸及其他
王希杰 65
負性差異:對語言符號性質的重新審視
姜永琢 76
王希杰60年學術研究綜觀
宗守云 82
對泰漢語指示語教學研究之問題與對策
呂軍偉,蘇 朗 91
“新國標”視野下思辨日語教學策略探究
潘小英 97
【文學研究】
《新中國未來記》研究回顧與展望
鄧文華 103
《聲畫集》中屋舍器用類詩歌的文學史價值
袁昕澄,陳昱曉,顧友澤 108
南京云錦與《紅樓夢》人物形象塑造
鐘名誠,許玉飛 117
第二期
【陶行知研究】(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實踐及現(xiàn)實啟示
程功群 1
陶行知與葉圣陶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王 倩,楊紫薇 6
陶行知“學生自治”思想的內涵、價值及實踐策略探討
張權力,郁佳夢,劉 紅 11
【六朝研究】(特約主持人胡阿祥教授,六朝博物館協(xié)辦)
云南昭通東晉壁畫墓“龍虎互逆”問題討論
成 卓 16
襄陽菜越三國墓出土青銅馬及相關問題的討論
王耀文 22
【小學教育研究】
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數(shù)學任務設計
劉娟娟 32
小學教師教研能力發(fā)展標準框架探究
張 燕,曾用強 38
美學視角下小學古詩詞趣味教學探究
——以王崧舟《楓橋夜泊》《長相思》課堂教學為例
孫迎桐,任 強 42
【南京旅游研究】
展望“十四五”,南京市文化與旅游融合高質量發(fā)展探討(筆談)
關于建立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 加快文旅融合場景培育的建議
趙云開 49
高質量發(fā)展語境下南京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的思考
陸生懷 52
鄉(xiāng)村旅游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fā)展研究
于志兵 54
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對策
馬 濤 57
面向“十四五”,南京旅游演藝業(yè)應該走創(chuàng)新型講南京故事之路
王曉華 60
【精神分析】(特約主持人郭本禹教授)
英國獨立學派的領袖:溫尼科特的思想傳統(tǒng)及其歷史效應
王禮軍 63
埃里克森對自我心理學的貢獻
牛海群,郭本禹 70
阿特伍德對主體間性精神分析治療的貢獻
郝美萍 75
榮格分析心理學在中國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
謝 偉,郭本禹 82
【教育研究】(特約主持人蘇丹蘭教授)
民國時期小學生的身體觀研究
——以小學生日記為中心的考察
魏 珂 89
“互聯(lián)網+”賦能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時代意蘊與建設路徑
賈 蓉 94
指向學習產出的項目式學習模式研究
吳知凡 100
整體性治理視角下網格員培訓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劉大偉 10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及路徑建構
孫天華 110
高校院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史文化教育為例
刁立達,馬 婧,雷 航,楊 奇 114
由生態(tài)破壞到生態(tài)危機:關于生態(tài)問題的一個歷史性考察
賈學軍 118
第三期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習近平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實踐旨趣和為民情懷
王 祥 1
馬克思主義城鄉(xiāng)關系理論視域內中國共產黨百年城鄉(xiāng)建設研究
趙培軍 6
【陶行知研究】(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
新時代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外傳播的機制與路徑
楊 冰,楊瑞清 11
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金鈺珍 15
【小學教育研究】
低年級小學生對位值概念理解及影響因素的探析
王一敏,孫興華 20
從錯誤中學習:小學英語學科中學生錯題的教學價值
高倩文 26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shù)學高年級復習中的應用策略
計雨青 33
【語言與文學研究】
語言景觀視域下的公園指示牌研究
——以阜陽市岳家湖公園為例
李蒙蒙 39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基督教人物形象
任傳印 47
體式與觀念:中國古代散文中的早慧書寫
關鵬飛 54
《西游記》中詩境“幻有”的時間之相
安汝杰 62
新世紀網絡言情小說新變
童 娣 67
【美學研究】
“美盲多于文盲”論析
——兼談審美觀
張青山 71
【心理學研究】
道德情緒測評的新進展及其德育啟示
孫志軍,王云強 75
心理咨詢轉介中的倫理議題及其應對策略
趙 燕 81
《理想國》中的幽靈:弗洛伊德與柏拉圖靈魂觀念的比較
楊仁兵,郭本禹 86
國內近十年中學生自殺意念研究綜述
唐慧琳,王思怡,李 梅 93
【歷史研究】
一幅描摹六鎮(zhèn)豪帥的工筆畫
——《5—6世紀北邊六鎮(zhèn)豪強酋帥社會地位演變研究》評介
張小穩(wěn),戴 偉 99
明贈都督僉事李杰墓暨李杰家族史事考略
邵 磊 105
【教育學研究】
“烽火中的搖籃”:崔載陽與廣東兒童教養(yǎng)院的教育改革
楊來恩 113
晚清民間“洋涇浜英語”教學管窺:以雜字為例
顧月琴 118
第四期
【陶行知研究】(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
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筑起“新之長城”
——陶行知碩士論文《中國之租借地》導讀
張漢敏,周洪宇 1
陶行知育人理念對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啟示
郭 卿,艾小蕓 7
陶行知的勞動教育觀及其當代價值
吳之宸 12
【小學教育研究】
小學數(shù)學傳統(tǒng)學具的價值及運用
孫興華 17
教育實習中小學英語師范生形成性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
白 薇,張家維 22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有效融合策略探析
宋尚琴 28
【文學研究】
退化論時間觀與黃金時代的挽歌
——論臺灣《現(xiàn)代文學》雜志小說的時間敘事
楊學民 32
生態(tài)翻譯學之“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意義探究
岳靖峰 37
【歷史與文化研究】
陳朝中期政局演變再探
——以矯詔事件為中心
陳俊宇 43
探賾柳氏三教之學 索隱唐宋學術源流
——評《柳宗元儒佛道三教關系觀新論》
劉 聰 53
非遺傳統(tǒng)舞蹈傳承瓶頸及應對策略
——以南京市域非遺傳統(tǒng)舞蹈為例
馬曉飛 56
非遺音樂藝術的跨文化探究
——以撒丁島牧歌和蒙古族呼麥為例
宋逸詩 61
【教育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xiàn)狀、問題及其教育干預
——基于江蘇省76所學校的訪談研究
萬增奎 65
美國早期教育與保育體系的主要構成、基本特征及發(fā)展趨勢
周 紅 74
繪畫藝術治療在大學生心理評測及教育干預中的應用探析
宗傳玉 81
高校社科聯(lián)咨政育人的現(xiàn)實價值與實踐路徑
趙磊磊,杜心月,張 黎 86
【旅游研究】
文化創(chuàng)意旅游地的滿意度指數(shù)研究
——以無錫拈花灣為例
韓春鮮,韓宜軒,涂 瑋,李德山,潘 薇 91
徐州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fā)研究
魏潔云,趙節(jié)昌,楊 琳 100
【新聞傳播學研究】
微信輿情傳播中的問題與表征
——基于半結構訪談方法與個案分析
劉 濤,唐云鋒,孫萍萍 107
政務網絡輿情回應機制初探
馬緣園 117
第五期
【陶行知研究】(紀念陶行知誕辰130周年)
陸靜山與陶行知
郭 戈 1
陶行知兒童文學教育觀探析
韓 進 9
兒童本位·歌謠體式·國族想象
——陶行知兒童詩的多維闡釋
李 燕 17
論陶行知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三重境界
王 璐 25
【六朝研究】
南朝時期的母子同陵和墓側長子位
——讀《南史·梁武帝諸子傳》札記
許志強 31
晉宋政治變遷的社會史視野的考察
——王永平《晉宋社會政治史論》讀后
楊計國 35
【小學教育研究】
單元教學理念下“多邊形的面積”習題比較研究
——以人教版、青島版、蘇教版為例
楊慧娟,呂曉敏,劉文靜,尚怡鑫,孫明宇 40
小學全科教師培養(yǎng)研究的內容、問題與反思
徐文彬,繆菲菲 48
“微課+任務單”輔助小學高年段英語語法復習的效果
王麗春,雷嬌嬌 55
模因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唐晨倩 63
【社會學研究】
從高風險家庭服務到脆弱家庭服務
——臺灣地區(qū)兒童少年保護事件預防服務輸送之檢視
曾華源,白倩如 69
新時代高校兒童社會工作人才培養(yǎng)探索
石 燕,邢威威 76
農村家庭文化資本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劉亞鵬,顧凱維 82
【心理學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線正念自憫團體訓練對大學生情緒干預的效果
劉取芝,鄧旭陽,鐘 萍,劉曉剛,閆 明 88
情緒對注意選擇的影響:研究進展與展望
于佩文,張鵬程 93
【黨史·思政教育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經濟倫理思想研究
方 寧,江 勇 99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年運動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時 昱,韓建汶 105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夫論轉向
王 軍 109
歷史合力論視域下的“三全育人”實現(xiàn)路徑
李瑞瑞 114
新自由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應對策略
夏 夢 118
第六期
【研究快報】
平面圖的2-面染色的一點注記
王劍宇 1
基于ANSYS的輸油棧橋供熱管道熱-結構耦合分析
葉洋帆,張文輝,聞 志,葉曉平,游張平 5
【化學】
兩種常用工程材料負載納米TiO2吸附及光催化降解苯胺的比較
丁 瑩,方潤澤,楊 琰,吳玉琳,宗 興 9
1,2-二苯基-1-丙醇的合成及表征
——由Grignard反應合成醇教學實驗的改進
陳 紅,林欣瑛,封飛艷,邵周強,施 梅 16
水相合成ZIF-8衍生碳材料的制備及超級電容性能研究
季珺陽,鄭 波 21
微分電位溶出法快速檢測液態(tài)食品中的微量鉛
張 京,薛雯蔚,孟麗莎,曾嶸斌,陳昌云 27
【食品科學與工程】
兩段式發(fā)酵工藝中的糖化過程
常玉廣,曹晶晶 33
辣木茶、山楂和陳皮復合片的開發(fā)
蔣彩云,馮鑫葦,朱飛達,張夢雨,邵夢佳,余 芳 37
【生物學】
ZnT8在胰腺癌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作用
趙俊麗,王 超,李晨陽,周左堯,宋天玲,張紅琳 43
多酶恒溫核酸快速擴增技術在霍亂弧菌檢測中的應用
李盛杰,江海濤 49
富硒秀珍菇的培育及其營養(yǎng)品質評價
徐聯(lián)鵬,吳 萍,陸晨暉,張繼緒,陳 娟,吳雨龍 53
【計算機技術與應用】
基于遷移學習的魚類分類識別方法
侯 青,黃龍飛,徐家喜,宋佳豪,盧文君 59
云平臺云盤加密性能損耗研究
張 浩,趙豐收 66
【地理學】
數(shù)字經濟對長三角地區(qū)產業(yè)結構合理化的影響
——基于空間自滯后模型的分析
史普潤,曹佳穎 72
基于區(qū)域視角的地名文化景觀空間分布特征
——以南京市江寧區(qū)為例
常直楊,涂 瑋 80
鎮(zhèn)江市土地利用結構時空演變研究
韓艷紅,文玉釗,馬穎憶 88
【旅游研究】
基于價值共創(chuàng)理論的鄉(xiāng)村旅游高質量發(fā)展分析
鄭遼吉,李 鋼,王煥宇 95
蘇州市姑蘇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潛力研究
劉佳雪,夏澤寧 102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計算思維與小學數(shù)學課程深度融合的跨學科探索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ScratchMaths項目分析
魏 婷 111
國外近十年教育機器人實證研究的熱點、現(xiàn)狀與啟示
李凌云,馬妍淼,王海軍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