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瑤
摘要:目的:探究肺結核患者結核抗體與痰涂片檢驗的檢出率與準確性。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于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84例,研究對象均取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照不同檢驗方法進行分組,參比組(40例,行痰涂片檢驗),試驗組(44例,行結核抗體檢驗)。對兩組陽性檢出率、檢驗準確率進行比較。結果:相較于參比組,試驗組陽性檢出率更高(P<0.05)。相較于參比組,試驗組檢驗準確率更低(P<0.05)。結論:在診斷肺結核上,結核抗體、痰涂片檢驗各具優(yōu)劣勢,但結核抗體檢驗肺結核陽性檢出率更高,值得應用。
關鍵詞:肺結核;結核抗體;痰涂片;檢出率;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肺結核為慢性傳染性疾病,有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球約有30%的人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因此其危害性較大,為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重大疾病之一[1]。為降低肺結核感染率,須強化肺結核臨床診斷準確性。目前,臨床可經(jīng)多種方式予以診斷,傳統(tǒng)的方法為痰涂片檢驗,其雖具有較高特異性,但陽性檢出率不高,因此誤診率、漏診率較高,并不利于臨床診治肺結核患者[2]。為探究更為有效診斷肺結核的方法,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4例肺結核患者為例,經(jīng)分組予以痰涂片檢驗與結核抗體檢驗,探究上述兩種檢驗方法的肺結核檢出率與準確率,以供臨床參考,現(xiàn)將結果做如下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于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84例,研究對象均取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照不同檢驗方法進行分組,參比組(40例)、試驗組(44例)。其中,試驗組男、女各有26例、18例,年齡最大、最小分別為83歲、35歲,平均年齡(48.86±4.13)歲。參比組男、女各有24例、16例,年齡最大、最小分別為82歲、36歲,平均年齡(48.95±4.22)歲。兩組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P>0.05,可予以對比。
納入標準:確診為肺結核;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其他嚴重臟器疾病;精神異常;孕產(chǎn)婦;中途退出等患者。
1.2 方法
參比組行痰涂片檢驗,即:備好旋轉蓋清潔容器(提前進行消毒與滅菌),由醫(yī)護人員于清晨分3次收集患者深咳痰,并將痰液置于容器內,旋緊容器蓋,再取痰液標本膿性或干酪樣部分直接涂抹在厚片上行抗酸染色,再行顯微鏡觀察,當每100個視野內可見抗酸桿菌數(shù)量超3個即為痰涂片陽性。試驗組行結核抗體檢驗,即:于晨起抽取患者3ml空腹靜脈血,并經(jīng)ELISA法檢測多種抗原IgG抗體蛋白芯片。檢測須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進行,且應于無菌環(huán)境下進行,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陽性檢出率、檢驗準確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描述為n(%)、(),分別采用X2、t檢驗,P<0.05,比較具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對兩組陽性檢出率進行對比
試驗組、參比組分別檢出33例(75.00%)、14例(35.00%)陽性。相較于參比組,試驗組陽性檢出率更高(P<0.05,X2=13.602,P=0.000)。
2.2 對兩組檢驗結果準確性進行對比
試驗組、參比組分別確診30例(68.18%)、36例(90.00%)。相較于參比組,試驗組檢驗準確率更低(P<0.05,X2=5.924,P=0.014)。
3 討論
目前,我國仍是結核病流行大國,存在感染人數(shù)、現(xiàn)患病人數(shù)、死亡人數(shù)均較多等特點,雖經(jīng)衛(wèi)生結構針對性治療方案有所緩解,但因結核病癥狀多且不具有典型特征,影像學表現(xiàn)更是不具有顯著特征性,因此較易出現(xiàn)漏診、誤診情況,仍需臨床不斷研發(fā)更為有效的診斷肺結核的方法,以更有效控制肺結核感染可能[3]。
目前臨床可經(jīng)多種方法對肺結核予以診斷與鑒別,但多數(shù)診斷方法具有局限性。其中,胸部X線片無法對肺結核予以確診,因其他類似肺部疾病也存在類似X線片影像學表現(xiàn)。痰涂片可經(jīng)痰與病變組織對結核桿菌進行檢驗,是目前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其可快速、簡單進行結核桿菌檢驗,并于短時間內對結合傳染源予以卻行,但受痰標本、涂片質量等影響,其陽性檢出率不高,若僅經(jīng)痰結核菌進行肺結核檢驗,較易出現(xiàn)漏診情況。有數(shù)據(jù)顯示,臨床痰菌呈陰性且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已占肺結核總病例的80%以上。由此可見,經(jīng)痰涂片診斷肺結核漏診率過高,并不利于肺結核傳播控制。
本文研究予以了試驗組患者結核抗體檢驗,其采取的是血清學診斷技術,具有操作簡便、重復性高等優(yōu)勢,且檢驗過程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因此陽性檢出率較高。臨床在采取結核抗體檢驗時,前提為特異性抗原檢測,而結核分歧桿菌具有豐富抗原庫,為脂類、糖類、蛋白質及其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復合物組成,因此臨床可經(jīng)血清內結核抗體診斷肺結核,并可經(jīng)檢驗其他抗體對患者病情感染程度予以判斷。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痰涂片陽性檢出率不高,但其具有較高特異性,因此臨床在行肺結核診斷時,可聯(lián)合使用兩種方法,以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高肺結核陽性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從而為臨床診治肺結核提供更精準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在診斷肺結核上,結核抗體、痰涂片檢驗各具優(yōu)劣勢,但結核抗體檢驗肺結核陽性檢出率更高,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瑛娟,杜秀芳.肺結核患者結核抗體與痰涂片檢驗對比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7,30(05):281-282.
[2]章瑾.不同檢驗方法對100例確診肺結核患者的診斷效果比較結核抗[J].臨床研究,2019,27(03):141-142.
[3]黃秋賢.肺結核患者結核抗體與痰涂片檢驗效果比較[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