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仕祥
(重慶市南川區(qū)隆化第七小學校 重慶 408400)
小學體育盡管是進行放松與緩解壓力的課程,但是不能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有所懈怠,偏重體育課程的活動性,只為了釋放學生的天性而展開。多年的教學經驗指出,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效果不佳,應該采用更加高效化的集中教學模式,在集體鍛煉的過程中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體育集體教學也能夠幫助樹立起運動的規(guī)范,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中找到明確的方向,在動作的示范與姿勢的調整中,使鍛煉更加科學、安全、有效。綜合來看,集體化、規(guī)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有利于教學的發(fā)展,小學生的成長得到了全面的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能夠有效提高[1]。
如,在教學中展開“仰臥起坐”的訓練時,由于學生在自主嘗試中不明確動作的具體規(guī)范,其做仰臥起坐的動作往往不標準、不準確,腿彎曲、未平躺、身體扭動等,導致仰臥起坐起不到應有的鍛煉效果。而通過集體鍛煉的形式,學生能夠將自身的動作積極與他人進行對比,找出具體動作上的錯誤,從而能夠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在學生的兩兩合作下,也可以展開比賽模式,不同的組別在按壓腳背的過程中能夠相互監(jiān)督,更好地鞏固小學生的身體機能。在這樣的模式下,長期的體育鍛煉能夠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學生的動作,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體育教學的效果。
對小學生而言,其對社會與現實的認知不夠深刻,對遇見的困難也理解得不夠透徹,加上家長對孩子的長期溺愛,許多學生缺少對于體育活動與克服困難的積極性[2]。因此,發(fā)展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也需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平衡發(fā)展,教師應借助多方面、豐富化的體育活動去進行教學導入,在鍛煉學生意志力與忍耐精神的過程中貫徹落實精神價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另外,也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與正視體育鍛煉中遇到的困難,學會在打起精神、堅定意志的過程中克服艱難險阻,解決自己不愿意做但必須要做的事情[3]。如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體育思想與運動觀念,進一步加速了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如,長跑就是最為經典、有效的磨練意志力的體育活動,由于許多小學生的嬌生慣養(yǎng),導致其對長跑這類很累的運動存在較大的抵觸心理,對體育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提高學生參與長跑的積極性,通過獎勵、抽簽等過程讓學生正視長跑的疲累,正確看待困難對人的鍛煉意義,以此來實現對學生的突破與發(fā)展。同時,在學生進行長跑訓練的途中,教師也需要進行加油打氣,每隔一段路程就提供吶喊與支持,使其不要輕易放棄,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其在了解自身的能力極限中進行突破嘗試,在長跑訓練中磨練出堅毅的精神,培養(yǎng)出艱苦奮斗的頑強意志。
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不理想的教學效果更多地來源于內容的刻板化,教學活動缺乏趣味性,體育運動不夠吸引人。對此,體育任課教師可以引入豐富化的體育游戲內容,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展開教學活動,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與教學適應性的角度出發(fā),安排兼顧強度與趣味性的教學實踐內容。在游戲的引入下,小學生能夠對體育課堂投入更多精力,爆發(fā)出更高的參與熱情。而在踐行快樂體育的教學觀念的過程中,小學生能夠收獲更多的快樂與新鮮感,轉變對體育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一項繁重、累人的學習任務,而是更多地將其視為有趣的課堂學習過程[4]。
如,教師首先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完善對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協(xié)調利用教學場地,充分利用教學器材來進行體育游戲。比如將各種跳馬、單雙杠、墊子、足球等器材組合起來,模仿電視中《智勇大沖關》《男生女生向前沖》等節(jié)目機關設計,進行跑酷障礙的設置。通過這種新穎的游戲形式,學生能夠找到感興趣的運動內容,理解體育運動的“帥氣”所在,并在各種運動的組合中充分鍛煉個人的身體素質。另外,也能通過健美操、滑板、擊劍、游泳等活動與游戲的導入,展現出體育學科的趣味性與多元性,有效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中來。
總體來看,對小學體育的教學發(fā)展改革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體育教師需要尋找到更為合適的教學路徑,通過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去健全學生的體魄,推動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fā)展,使其在長期的體育活動中形成健康體育的習慣,發(fā)展出終身體育的意識。這樣,體育教學才能真正落在實處,對學生起到更好的發(fā)展促進作用,使其在新時代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