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江蘇省泰興市實驗幼兒園 江蘇泰州 225400)
《指南》中指出,教師在幼兒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要主動加強學習,大膽嘗試,領悟《指南》中的精髓,認真探查幼兒的發(fā)展狀況,解析現代大班幼兒發(fā)展的現狀,并從中找到對策,大班幼兒一般是5~6歲,他們一般比較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對于許多內容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要談論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選擇其能理解的內容,興趣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動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其投入到對世界的認知中。
大班幼兒對許多事情已經可以做到自理,如上廁所、大小便,大部分幼兒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臉、洗手。但是還有一部分是幼兒做不到的,如正確使用筷子,個別幼兒還不會系鞋帶等,這些都需要教師來引導幼兒,使幼兒學會新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出幼兒一些不好的行為,幫助幼兒成長[1]。幼兒一般比較喜歡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大部分幼兒在玩游戲時都可以排隊保持隊形,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鍛煉身體,但是部分幼兒還是亂跑亂跳,很難管理。在手工方面許多幼兒已經學會了剪一些復雜的圖形,如窗花等,但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在交往方面,許多幼兒能夠侃侃而談,主動與其他人交流,但是也有部分幼兒比較內向,他們解決矛盾的能力普遍較弱,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引導,尤其是當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時,幼兒容易沖動打架,所以教師要在這種事情上進行教育,指出如何保護自己也不傷害別人,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不損害公物[2]。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但是這種閃光點家長和教師并不容易發(fā)現,每個人都存在不同的潛能,這種閃光點會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來,這時就需要看它能不能被人所注意到并加以發(fā)掘,所以針對幼兒的教育要以幼兒為本,找到幼兒身上的閃光點。首先家長要花時間陪伴孩子,尋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找到其與眾不同之處,尋找其優(yōu)點,家長和教師要對幼兒多一些鼓勵和引導,發(fā)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幼兒成長[3]。
大班幼兒一般比較好動、樂于表達,這種積極性可以轉移,家長可以予以鼓勵,將這種積極性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如果這時家長可以肯定孩子勤快、愛勞動的優(yōu)點,這樣發(fā)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實現成的長過程,所以,家長和教師要多一點鼓勵和引導,讓孩子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這可以極大地促進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成為一個勤快、積極向上的人。
幼兒的一些行為往往并不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要注意挖掘幼兒的真實想法。在激發(fā)幼兒對一些科學探究的興趣時,要注意關注幼兒的真實發(fā)展,這樣才有助于幼兒的發(fā)展。幼兒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他們在成長中會遇到各種事情,教師和家長要不厭其煩地為幼兒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在適宜的維度上實現課程構建的優(yōu)化,將一些科學探究的內容加入課程,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幫助幼兒尋找真實的世界[4]。
例如,一些幼兒喜歡問為什么,對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想要知道究竟,這是幼兒想要探究真實世界的方法。所以,教師和家長在面臨這樣的問題時,不能草草敷衍。這是幼兒探尋新世界的大門,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方式。教師要重視這種現象并加以引導,如幼兒問為什么鳥兒可以在天上飛,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趣味實驗演示幫助幼兒認知科學知識,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這樣幼兒能夠對許多事物仍然保持濃厚的興趣,體驗探究的樂趣,能夠感受到科學知識的魅力,這就是一些實踐課程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家長和教師在關注幼兒的成績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是他們的身心健康,大班幼兒更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交流和溝通,家長和教師需要多聽聽他們的心聲和需求,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幼兒階段的學業(yè)僅僅成長的很小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還是關注幼兒的心靈健康,提高幼兒的品質變,這樣幼兒的內心也會變得豁達和寬容,變得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對幼兒的評價中更多的要關注他們成長的過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而不僅僅是成績[5]。
例如,家長在孩子上完學之后,可以詢問幼兒在學校學會了什么,不能光問學習方面的事情,更應該關注到一些隱藏的方面,幼兒在與家長分享學校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后,家長要順勢與之交談,增進親子關系,陪伴幼兒成長。
幼兒往往只關心他們所感興趣的,所以對幼兒的評價要有所不同,我們不能以成人的世界來看待兒童的世界,以成人的評價指標來評價幼兒的行為,針對幼兒,要以實施為梯,對評價要有目標。
例如,教師在看到幼兒的一些行為時,要先入為主地進行判斷,要從不同方面的進行考慮,有些幼兒可能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較差。但是,他可能身體更加強壯,體育活動表現更加好。有些幼兒可能經常容易哭,但是會主動關心集體和同伴,樂意為集體和同伴做一些事情,這些也是可以予以肯定的行為。教師在評價幼兒的行為時,要以目標為基準,只要是積極向上的就可以予以肯定,給予鼓勵。
成人在與幼兒對話時要耐心地傾聽幼兒的講話,鍛煉幼兒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也要學會聆聽,這本身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耐心地傾聽幼兒的講話,給予激勵和幫助,就是教師和幼兒之間心靈的溝通,這樣的傾聽活動,更有助于幼兒未來的發(fā)展。教師的做法就是幼兒最好的模仿對象,所以教師要學會傾聽,教會幼兒懂得傾聽和尊重他人,在傾聽中與幼兒發(fā)生心靈的碰撞,留意幼兒所講的內容,給予鼓勵和支持。
例如,少兒電視節(jié)目中有許多動畫片,幼兒往往都喜歡看這種有趣的動畫片。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孩子,讓孩子將劇情說給老師聽,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記憶能力。幼兒在敘說劇情和講解時,教師可以判斷幼兒是否與電視里說得一樣,邏輯性如何,組織的語言能力如何,這樣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幼兒也會非常有成就感,能夠獲得一些成功的感覺,教師為幼兒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成為幼兒的傾聽者,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評價不僅要關注過程,還要多使用動態(tài)評價,在過程性評價中要體察幼兒真實的學習過程,不能光看到一些幼兒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也要看到他們表現好的地方。多發(fā)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及一些優(yōu)秀品質,這有助于幼兒繼續(xù)發(fā)展優(yōu)秀品質,獲得成就感。同時要多使用縱向評價,幼兒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所以對幼兒的評價不能一錘定音,它是一個成長的評價體系,對幼兒進行評價時要注重幼兒的態(tài)度和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幼兒一直在積極向上發(fā)展,就是好的,這種可持續(xù)、有益于幼兒終身發(fā)展的教育,才是有價值的教育。
例如,教師在舉辦一個唱歌或者是手工活動時,有些幼兒可能唱歌好,有些幼兒可能手工能力比較強,所以在對幼兒進行評價時,要采用動態(tài)的評價標準,只要幼兒是不斷進步的,這就可以予以肯定。有些幼兒合作能力較強,有些幼兒性格內向,不愿與他人一塊兒合作,所以教師要建立動態(tài)的評價體系,這樣的評價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明確幼兒活動和學習過程中的狀況,而這恰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幼兒往往擁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幼兒探知新世界的內在驅動力,教師和家長要努力構建一個真趣味的世界中,讓幼兒能夠通過思考和操作獲取知識,練就真正的能力,獲得成長和發(fā)展。關注幼兒主體,在對幼兒的發(fā)展進行評價的同時,發(fā)展評價要有目標,教師也要重視幼兒的行為,評價指標也要有效果不能脫離實際,并繼續(xù)以《指南》為基礎,努力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做到的,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激勵幼兒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讓幼兒朝著《指南》的教學目標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