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梅
(永勝縣生物產業(yè)技術推廣站,云南 麗江 674200)
1.1 挑選好種芋。選擇頂芽肥壯、芽窩淺、葉柄痕跡小且無病、無傷或傷口已愈合者的種芋;花魔芋的商品芋種單個重要在500g以下;每類種芋大小基本一致,以便分類分齡栽培。
1.2 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芋平擺放在地面,用50%的氯溴異氰尿酸20克兌水15公斤噴于種子表面,或用50%多菌靈水溶劑5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均勻噴施在種球上2次,第一次噴施晾干后再噴第二次。
1.3 選地整地。選地勢高、排水方便的緩坡地種植魔芋。盡量選擇前茬為小麥、大麥、玉米等的地塊,避免魔芋與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蔬菜及瓜類連作。地塊冬春季應多次深耕曬土,降低田間病菌數量。田塊四周清挖排水溝,做到排水順暢。
1.4 土壤消毒。用生石灰50-100千克,畝均勻撒施,并將其翻耕于土壤中,施用1周后再行播種;種植年限較長的地塊采用藥劑消毒,用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或敵克松0.15-0.3千克/畝,均勻撒施;或在播種溝(穴)內撒魔芋多元消毒粉處理,每畝用量10千克。
1.5 播種期。永勝花魔芋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種植,在雨水來臨前結束。播種過早,由于土壤干燥,濕度不足,播種后魔芋種寄存在地里不能生長,或者土壤達到一定濕度進行緩慢生長,出現(xiàn)長芽不長根,消耗種芋營養(yǎng),出苗后生長瘦弱的現(xiàn)象。
1.6 合理密植。魔芋種植密度與種芋大小有密切關系,種芋愈大,種植株行距離愈大。種芋大小不同,用種量也不一樣。為了加強通風透氣,且便于田間管理,一般采取寬行距、窄株距種植,行距為種芋橫徑的6倍,株距約為4倍。用30克以下種芋進行繁育,按0.9米開廂,廂面0.6米,溝30厘米,每廂2行,株距15-20厘米,每畝栽7500-10000株。商品芋生產可用150克左右球莖作種,株行距66×50厘米,選用250克左右種芋,株行距66×66厘米,當年可獲得更高的商品芋產量。
1.7 基肥施用種類和數量。魔芋為喜鉀作物,同時對有機質有特殊的喜好。鉀能使魔芋根系發(fā)達,植株健壯,從而明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抗旱性、堅韌性,同時可促進養(yǎng)分積累,提高球莖的品質和耐貯性。魔芋每畝施用農家肥2000千克左右,肥料應在前一年秋冬季節(jié)即開始漚制,待充分腐熟后使用。每畝施用普通過磷酸鈣50千克,復合肥50千克(N∶P2O5∶K2O為17∶17∶17)。
1.8 開溝播種施肥。開好播種溝后將種芋擺放于播種溝內,普通過磷酸鈣、復合肥混合均勻后施于播種溝中心,不與種芋接觸,用土覆蓋種芋后施入腐熟的農家肥再提溝蓋土,播種過程中注意種和肥分隔離,化學肥料離種芋5厘米以上。
1.9 表土覆蓋。地面覆草可防止土壤板結,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散失,抗旱、緩沖地溫劇烈變化,防病害和草害,是值得應用的一項措施,覆草要在魔芋出苗后葉片展開前進行。覆草用松針、稻草、落葉等都可,厚度3-4厘米,不可太厚,以免根狀莖和根系伸出地面。
1.10 適當蔭蔽。魔芋是陰性植物,夏季溫度較高,尤其陽光直射強的低海拔地區(qū),種植魔芋應當與玉米間作,造成適當的蔭蔽環(huán)境,防止日灼病。玉米要選株型緊湊,莖高繁茂的高產型品種,海拔2000米,玉米行距100厘米,種兩行玉米,株距50厘米,密度2500株,隨海拔降低逐漸減小株距,增加密度。
1.11 田間管理及采收
1.1 1.1噴藥預防病蟲害。魔芋出苗后,用5%大蒜素15毫升兌水15千克噴霧,每畝每次噴藥液45千克,每10-15天一次,共3-5次。隨時觀察,注意地老虎、金龜等地下害蟲危害,防治措施是結合播種,在溝內每畝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1.5~2千克,發(fā)生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等澆灌,人工捕捉或毒餌誘殺。
1.1 1.2及時中耕除草,抓緊在魔芋葉片展開前控制住雜草生長。魔芋苗期長勢弱,中耕鋤草要淺,不要傷及根系,雜草最好采用手拔。
1.1 1.3及時清除發(fā)病中心,防止擴展蔓延。發(fā)病初期及時拔除病株,并帶到田外銷毀,同時進行藥劑處理。方法(1)對病穴灌灑5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400~500倍液或撒施生石灰粉進行消毒處理。(2)在軟腐病發(fā)病初期使用汰腐凈375倍(1背式噴霧器水(15公斤)放藥40毫升),葉面噴霧,均勻灑在病株的葉片、葉柄上,滴水為度。(3)若葉柄已開始腐爛時,先用汰腐凈按以上濃度葉面噴霧,待藥水干后,直接將藥液用毛筆(排筆)涂抹在發(fā)病部位(四周涂抹均勻、汰腐凈1瓶可涂抹80—120株)。若發(fā)病在根部,先清除根部土壤和渣子,用250倍液澆灌在根部。
1.1 1.4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為防田間積水采用壟作栽培,改魔芋平作為壟作,可避免田間積水,增厚土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大晝夜溫差,減少水土流失,促進球莖膨大和地上部分生長。起壟的規(guī)格依據種芋的大小,可進行單行起壟或雙行起壟。
1.1 1.5適時采挖。魔芋倒苗后,球莖內部還進行一些物質轉化,挖收時間可后推20-30天。選擇晴天,小心挖收,嚴格分級,種芋晾曬5-7天失水10-15%,使其受傷部分木栓化,球莖種皮稍皺縮,增強組織韌性,減少運輸損傷。采挖商品魔芋過程中,在田間將腐爛部分切除,用塑撮箕或盆收集集中處理,好的部分留下單獨出售。
1.1 1.6藥劑處理。藥劑處理減少種芋帶菌,增加貯藏安全性,常用白菌清粉劑或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粉劑做種芋消毒,用藥量為種芋重量的1%~2%,再行貯藏。
1.1 1.7種芋貯運。魔芋采挖后要加強貯運中的通風換氣,散熱降溫,保溫防寒。種芋裝運要象裝運水果一樣用硬質竹籮、紙盒等,減少魔芋損傷,減少病菌相互感染。
2.1 種植商品魔芋的畝生產成本投入
2.1.1 魔芋種球費:用種球 500千克/畝×10元/千克=5000元;
2.1.2 化學肥料費用:用復合肥(N∶P2O5∶K2O為17∶17∶17)50千克/畝×4元/千克=200元;普通過磷酸鈣100千克/畝×0.8元/千克=80元;化學肥料合計280元。
2.1.3 農藥費用:160元/畝;
2.1.4 農家肥:2000千克/畝×0.6元/千克=1200元;
2.1.5 覆蓋物:用干松針1000千克/畝×1.0元/千克=1000元;
2.1.6 翻耕整地工時費:150元/畝;
2.1.7 播種工時費: 5個工日/畝×80元/工日=400元/畝;
2.1.8 施藥工時費: 4次×0.5個工日/畝.次×80元/工日=160元/畝;
2.1.9 人工除草工時費:2次×4個工日/次.畝×80元/工日=640元/畝;
2.1.10 采挖工時費:10個工日/畝×80元/工日=800元/畝;
合計畝生產成本投入9790元。
2.2 種植商品魔芋的產出
根據永勝縣農業(yè)農村局組織相關單位成立測產驗收組,對永勝縣大安鄉(xiāng)水坪村委會麥地坡小組的商品魔芋田塊進行測產驗收結果。
折合畝產商品芋2337.7公斤,匍匐莖(芋種)320公斤,按市場價商品芋5.35元/公斤,產值12506元/畝,匍匐莖50元/公斤,產值16000元/畝,合計產值28506元/畝。
2.3 種植魔芋的經濟效益
3.1 魔芋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生長周期較長,一般3-4年,且用種量大(生產商品芋一般每畝用種500-600公斤),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經濟作物。若管理不善,或遠距離調種,容易感病,產量降低,導致經濟損失。
3.2 從種源方面降低感病風險,在發(fā)展進程中應減少種芋遠距離、大批量調運,堅持先建立種繁基地,引進匍匐莖進行繁殖,盡量不要調運大個的種球作種,逐步繁殖增加種子數量,擴大種植面積,進行商品芋生產,形成種芋和商品芋并存、穩(wěn)步推進規(guī)?;l(fā)展的產業(yè)之路,方能使農民持續(xù)增收,減少風險。
3.3 魔芋病害防治工作應采取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好選地輪作、間套遮陰、壟作栽培、覆蓋栽培、增施鉀肥等農業(yè)措施,做好土壤消毒、種芋消毒、藥劑灌根,發(fā)病初期拔除中心病株,防止病源菌傳播蔓延等化學防治措施。
3.4 探索魔芋兩年制壟作免耕栽培方法,推廣魔芋免耕栽培。該方法是指對魔芋進行連續(xù)兩栽培,其中第二年對土壤采取免耕,同時進行田間管理的栽培技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工成本,降低種芋搬運過程中的機械損傷和病源相互傳染而引發(fā)病害的機率。免耕栽培還能減少土壤流失和侵蝕,改進地表水含量,保持水分,改善土壤耕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切斷田間病原傳播途徑,從而減輕病害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