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霞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河南·鄭州 450046)
隨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普及化、“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00后大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獲取碎片化)、學習態(tài)度(價值取向多元化)、學習方式(信息來源豐富化)、交流方式(信息交流多樣化)等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們可根據自己喜好,自主地選擇兼知識性、便捷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多模態(tài)網絡學習資源,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對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同時,鑒于多種原因,高校大學英語課時縮減已是大勢所趨,但要保證教學質量不下降,就必須深入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本文將混合式教學與評價體系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多元學習評價體系并付諸實施,旨在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提高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期為其它課程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基于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合作學習等學習理論,混合式教學模式深度融合線上網絡自主學習與線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在老師的合理引導、啟發(fā)鼓勵和有效監(jiān)督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檢測等進行個性化、探索式主動學習,提高其語言輸出能力、交流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最終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自我建構。它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其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效率[1]。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國內外對混合式教學已基本達成了共識: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未來教學的新常態(tài)[2]。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多元學習評價體系是確?;旌鲜浇虒W模式順利實施的主要因素?!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指出: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法與手段,設定了包括課程設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在內的多維度評價指標;評價方式結合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量化評價與質化評價,實現評價對課程發(fā)展的推動作用[3]。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體系僅包括考勤(10%)+作業(yè)(20%)+期末考試(70%),評價指標不夠全面,很難及時反饋、指導和激勵學生。因此,結合課程特點,設計行之有效、體現動態(tài)和精準評價的學生多元學習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學習評價體系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的主要依據。不同于以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考核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學習評價體系應體現混合式教學和學習的特點,體現綜合化、過程化和多樣化,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期末考試,還應包括協作評價、作品評價,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能體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評價內容[4],構建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多元學習評價體系。本文依照“內化課內,提升課外,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原則,采用課前在線自主學習、課中線下共同研討、課后拓展反思的教學模式,結合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記錄功能,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得學習目標及學習特點,設計合理的評價指標,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學習活動及學習效果[5]。采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對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大學英語課程特點和學生培養(yǎng)目標,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多元學習評價主要從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等五個方面來構建[6]。具體地說,它包括評價目標多維化、評價主體的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動態(tài)化、評價結果信息化,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混合教學模式使線上和線下學習優(yōu)勢互補,學習目標、學習形式、學習內容等多樣化,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考核也需要多元化。本文按照學生在混合式學習在不同階段的學習特點和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記錄功能,將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融入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多種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手段,使學習評價貫穿于整個混合式教學和學習活動中,詳見圖2。
圖2:大學英語多元學習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及其權重
2.2.1 診斷性評價
該評價主要用于課前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按照教學任務和目標,把教學團隊制作的與本單元內容相關的微課、預習任務清單及其它補充材料,提前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對課前在線學習效果測試,針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可以在平臺上及時互動交流,方便教師了解學生對在線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為教師的課中教學實施提供參考,也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后續(xù)學習更有針對性,從而獲得學習自信。
2.2.2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前在線學習評價,課中多元評價,課后線上評價及教師匯總評價。具體如下:
(1)課前評價。主要指學生對教師課前預習任務清單的完成情況。教師通過泛雅教學平臺,查看學生觀看微課視頻時長、閱讀材料時長、學生提出或回復問題的帖數。根據學生任務完成和在線檢測情況,了解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服務于線下課堂教學設計。
(2)課中評價。教師依托線上教學支撐環(huán)境開展線下課堂教學活動,實現知識內化、應用與提升?;谌蝿招?、交際型、項目型、探究型等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教師引導、組織、輔助指導學生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共同探究,逐一突破課前診斷評價所發(fā)現的重點與難點,學生采用個人陳述、小組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展示并完善產出學習成果。通過小組互評、生生互評以及教師總結點評等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利用觀察法評價學生在課堂中與團隊的協作探究、互動交流以及成果展示情況,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合作能力等。
(3)課后評價。課后,教師監(jiān)督和跟蹤學生按時完成線上線下相關任務的情況,強化和鞏固所學內容;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完成并提交課后作業(yè)和單元測試,仍可采用小組互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來評價學習成果。
在整個學習過程之后,學生在線學習平臺的學習時間、學習進度、作業(yè)成績、課堂互動情況計入平時成績。通過進行智能化、個性化、多元化評價,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過程管理不僅能體現評價的公平公正性,也有力地保障教學和學習效果。
2.2.3 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主要指在階段性學習結束后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的評價。在本文中,將期末考試成績當作對學生本學期學習效果的終結性評價。不同于傳統(tǒng)評價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更看重形成性評價,這將激勵學生在線上線下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發(fā)言。
2.2.4 社會評價
作為一門全國許多高校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英語課程,定期有全國四六級考試、全國大學英語競賽、外研社閱讀、寫作、演講等各類比賽。通過比賽,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與個人能力的提升,而基于考試成績和比賽名次的第三方評價,更能準確、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水平。
本項目根據上述的多元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采用診斷性評價(5%)、形成性評價(30%)、終結性評價(60%)、社會評價(5%或1個創(chuàng)新學分)四者相結合的評價手段,組織多年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10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共同分析各評價指標內容的重要程度,根據發(fā)放的評價體系權重表,各自給出每個評價指標項的權重系數,最后取均值作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如圖2所示。
由上圖所示,該學習評價體系全面涵蓋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多個方面,細化和量化了各評價指標權重,以期能更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
筆者所在高校2020級的大學英語課均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多數班級采用多元學習評價體系。為了驗證該評價體系的實施效果和完善該體系,使用一學年后,筆者采用調查問卷和成績對比進行論證分析。
采用問卷星設計調查問卷,圍繞著多元學習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學習行為、學習成效四個維度展開調查,每個調查項目均按照李克特五級量表設計,分別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非常同意”。隨后,把問卷二維碼發(fā)給學生填寫,限制時間1天。共有730名學生參與了調查。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圖3:大學英語多元學生學習評價體系使用效果問卷數據統(tǒng)計
由以上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該評價體系在端正學習態(tài)度、優(yōu)化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提升學習成效等方面發(fā)揮著較大作用,尤其在豐富知識獲取途徑,豐富學習方式、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整理筆記的習慣、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投入等方面效果特別明顯。除了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之外,80%以上的學生都同意該評價體系的各調查項目對他們在此方面有幫助或起到積極作用。
由此看出,使用該評價體系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口語交流能力等,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策略、學習行為等有更清晰的了解,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教學策略。實踐表明,應用多元學生學習評價體系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而且評價結果更能體現客觀和公平。
筆者隨機選取了同一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教授的兩個班級(以入學分級成績隨機分配),教學內容和課時相同,僅學習評價體系不同。授課內容為《大學英語(二)》。其中,實驗班62人,采用上述的多元評價體系,對照班63人,采用傳統(tǒng)評價體系,即“期末考試成績(60%)+平時作業(yè)成績(30%)+考勤(10%)(其它不計入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均占60%,平時成績占40%。2個班學生的3種成績的數據比較如圖4所示。
圖4: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成績統(tǒng)計對比分析
由圖4看出,按分數段統(tǒng)計,使用多元學習評價體系的實驗班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班,不及格率也較低,平時成績、考試成績、總評成績平均分比對照班分別高出2.1分、4.4分、3.5分,實驗班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
通過數據對比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多元學習評價體系比較全面地評價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及其成果,優(yōu)化了各評價指標及其權重,更全面、客觀和科學。由此看出,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多元學習評價體系的教學和學習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評價體系。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多元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是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改革的有益探索。該評價體系遵循評價目標明確、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樣、反饋及時及適度調整為原則,將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納入評價指標體系并給予每項指標一定的權重,采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這符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實踐表明,該評價體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加英語學習信心,豐富了學習英語的途徑和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語言輸出能力,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終結性評價指標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達到了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目的。該學習評價體系可操作性強,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其它課程的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