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桂
(吳川市人民醫(yī)院藥學部, 廣東 吳川 524500)
腦血栓由血管壁引起的病變所致,常見于中老年人,動脈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發(fā)生后可伴有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眩暈等表現(xiàn)[1]。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促進腦缺血區(qū)血液循環(huán)是其治療的關(guān)鍵點。研究證實,依達拉奉為腦保護劑,其對腦血栓患者腦細胞、神經(jīng)元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降低療效肯定,因此可有效改善其臨床癥狀[2-3]。但亦有研究顯示,腦血栓可受血流、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等因素的影響,而奧扎格雷鈉對腦缺血、缺氧作用明顯,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及血管微循環(huán)障礙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作用[4]。雖有報道認為依達拉奉與依達拉奉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對腦血栓患者的治療療效相近,但部分研究者認為二者在神經(jīng)功能、炎性因子及血流變學等上仍存在差異?;诖?,本研究對比了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與依達拉奉單一治療對腦血栓的臨床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價值性參考,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診治的腦血栓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藥物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6例。病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者;②初次進行治療者;③臨床表現(xiàn)為偏癱者;④術(shù)前均與患者及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等疾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治療藥物過敏者;④合并腦出血者;⑤合并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⑥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者。研究組中,男、女各為30、16例;年齡48~76歲;平均(61.89±6.22)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18~28 kg/m2,平均(23.12±3.48)kg/m2。對照組,男、女各為32、14例;年齡47~78歲,平均(62.56±6.65)歲;BMI 18~27 kg/m2,平均(23.42±3.22)kg/m2。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50280,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60 mg加入到50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靜脈滴注,于30 min內(nèi)滴完,2次/d。研究組患者在依達拉奉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奧扎格雷鈉(國藥準字H20084623,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80 mg加入到250 mL生理鹽水中稀釋治療,靜脈滴注,1次/d。7 d為1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療程。
(1)療效: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全國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療效判斷標準[5]。①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感覺、生活活動能力、運動功能基本恢復,NIHSS評分減少>46%;②有效:臨床癥狀基本好轉(zhuǎn),感覺、生活活動能力、運動功能有所恢復,NIHSS評分減少18%~45%;③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感覺、生活活動能力、運動障礙明顯,NIHSS評分減少<17%??傆行?(顯效+有效)/n*100%。
(2)神經(jīng)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ency Scor,NIHSS)對CIS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受損情況進行評估。NIHSS量表共含15項內(nèi)容,總分為42分,得分越高,神經(jīng)功能受損越嚴重。
(3)炎性因子:患者禁食水6h時以上,并抽取其肘靜脈血3mL進行離心,速度3000 r/min,10min,離心備測。腫瘤壞死因子高敏C反應(yīng)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TNF-α均采用ELISA法進行測定(試劑供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上述操作均遵循試劑說明嚴格進行。
(4)血液流變學: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使用全自動血液儀器分析儀進行檢測。
廣義估計方程分析顯示:組間方面,重復測量結(jié)果顯示,Waldχ2=4.855,P=0.028,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佳;時點方面,Waldχ2=80.192,P=0.000,時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提示不同時間下腦血栓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n,%)
重復測量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NIHSS評分隨治療時間呈降低趨勢。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高(P>0.05);治療1、2、3個療程后,研究組患者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重復測量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隨治療時間呈降低趨勢。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2、3個療程后,研究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結(jié)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HCT、血小板聚集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HCT、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用藥副反應(yīng)均輕微,其中研究組惡心、頭暈、嘔吐各1例,對照組惡心、腹痛、嘔吐及皮疹各1例,均未影響后續(xù)治療。
腦血栓為腦梗死常見嚴重并發(fā)癥,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指出,動脈粥樣硬化可促使血管加厚,造成管腔閉塞,引發(fā)血栓,從而引起腦組織血流減少或中斷,造成腦組織壞死[6]。已有文獻報道,腦血栓多發(fā)于睡眠中,發(fā)生后多伴有肢體麻木、言語不清、輕度意識障礙等變現(xiàn),若未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影響預后,增加死亡風險[7]。目前腦血栓的治療藥物和方法較多,其治療原則主要為神經(jīng)功能及腦缺血區(qū)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依達拉奉為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其對脂質(zhì)過氧化具有抑制作用,可進一步減少腦細胞及神經(jīng)細胞氧化損傷。據(jù)文獻報道,腦血栓發(fā)病初期,神經(jīng)細胞迅速減少,給予依達拉奉治療后,可阻止腦血流量的減少,緩解患者神經(jīng)癥狀,因此對神經(jīng)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8-9]。依達拉奉治療腦血栓的療效雖已得到認可,但其對患者炎性因子及血流變學的改善仍存有一定局限。奧扎格雷鈉為選擇性抑制劑,其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從而達到血栓自溶效果。且奧扎格雷鈉對血栓素合成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對患者腦血流的增加及腦缺血缺氧狀態(tài)的改善均效果明顯[10]。本研機中,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均較高,但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對腦血栓患者腦微循環(huán)障礙改善的有效性。
腦血栓患者由于局部腦組織受損,造成患者缺血、缺氧及血紅蛋白分解等情況產(chǎn)生,進一步促進炎癥因子釋放,加重腦損傷。且研究指出,慢性炎性反應(yīng)可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造成腦血栓[11]。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IL-6、TNF-α均含量較高,經(jīng)治療后均有明顯下降。說明hs-CRP、IL-6、TNF-α水平的升高影響腦血管神經(jīng)功能的穩(wěn)定,進而參與腦血栓的形成過程。hs-CRP為CRP的一種,其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疾病,在組織損傷時上升明顯。資料顯示,CRP能參與血栓形成、動脈硬化的病理過程,當CRP急劇上升時,提示預后不佳[12]。另有資料顯示,機體內(nèi)hs-CRP水平高可增加患者腦梗死的幾率[13]。而IL-6為促炎因子,其由多種細胞合成,可誘導細胞的增殖分化,輔助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對機體組織的損傷,參與炎癥反應(yīng)[14]。另IL-6的促炎作用可介導炎癥反應(yīng)級聯(lián)放大。因此當腦血栓發(fā)生時,腦血管破裂受病毒感染,激活炎性反應(yīng),分泌大量細胞因子,進而加劇病情的惡化。另外TNF-α為巨噬細胞產(chǎn)生,其可有效促進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并幫助炎癥細胞穿透血管壁,釋放更多的炎性因子,產(chǎn)生炎癥反應(yīng)[15]。本研究中,治療前腦血栓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較高,經(jīng)奧扎格雷鈉、依達拉奉治療后有明顯降低。結(jié)果說明,奧扎格雷鈉、依達拉奉連續(xù)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得到改善,有效抑制了hs-CRP、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
腦血栓的形成與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增強等密切相關(guān)[16]。研究指出,血粘度增加是造成血流受阻的主要原因,其對組織壞死、炎癥、血栓及水腫等病理均有影響。且臨床資料指出,全血粘度增高多見于腦梗死、冠心病等中[17]。本研機中,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HCT、血小板聚集率較高,治療后顯著降低。提示,奧扎格雷鈉、依達拉奉對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擴張的抑制性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腦血流、腦缺血、腦缺氧問題。
綜述所述,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對腦血栓患者的療效顯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血流變學,且對患者炎性反應(yīng)的降低作用明顯。本研究不足是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未對腦血栓患者的治療及復發(fā)進行遠期隨訪。因此仍有待進一步行大數(shù)據(jù)及遠期隨訪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