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鄉(xiāng)野的心事
        ——論劉忠華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底層觀照

        2021-12-23 12:00:13楊金磚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詩歌

        楊金磚,夏 昕

        (湖南科技學院 科技處,湖南 永州 425199)

        在瀟湘地域的作家群中,劉忠華先生不僅是一位有悟性的歌者,更是一位有個性的文人。他曾于20世紀80年代就癡迷于詩歌,并因詩歌而結(jié)識一批文道朋友,相繼在一系列文學刊物上推出過不少作品。后來因工作變動,從文學耕耘轉(zhuǎn)而潛身于學術探究,在文壇上漸漸沉默了下來。然而,正當他在學術之途一路高歌時,卻又驟然勒馬回車,仍舊回到文學的舊夢里。如似一位行走天涯的游子,走了一山又一山,踏遍千山萬水之后,依然舍棄不了自己的故土家鄉(xiāng)一樣,最后毅然地回歸。于劉忠華先生而言,文學也許就是他苦苦追尋的精神家園和心靈棲所。每每翻讀案頭的《星星》《詩潮》《鴨綠江》《湖南文學》《散文詩世界》等刊物,不時讀到劉忠華先生的詩作,他的這份文學情懷立馬在我的胸間蕩漾開來。劉忠華先生詩歌的最大特點是底層行吟,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為人民吟詠

        在一切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詩歌的歷史應該是最久遠的。無論是中國的《詩經(jīng)》,還是古希臘的《荷馬史詩》,都被堪稱世界文學的原典。詩歌源之于勞動生產(chǎn),源之于自然之音的和諧律動。《尚書》開篇的《堯典》里便有“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的記載?!抖Y記·樂記》亦曰:“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可見,詩是發(fā)之于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聲響。它如《詩經(jīng)》里的那只生活在黃河洲渚上的“雎鳩”一樣,當春天來臨,大地泛綠之時,便不由自主地發(fā)出自然的絕響。《毛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焙喲灾^詩歌,就是天下蒼生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志趣和聲音。而“天下蒼生”換成當下的語境,就是“人民”。

        也許正是劉忠華先生對詩歌的“人民性”的獨到把握和對詩歌要義的恰切理解,因此,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始終堅守詩歌的人民性和文學的底層關照。在他的詩章里,大量的篇幅是記錄底層民眾的生活。從街頭巷尾的布衣,到引車賣漿的販夫,從低微的民間藝人,到他思念中的三叔與大伯。常常是一個人物,一段故事,幾個畫面,簡淡得如秋后的原野,卻經(jīng)過他的取舍組合與呈現(xiàn),無不給人以思緒萬千的遐想和慨嘆。

        如他在《小調(diào)中的人民》一詩中寫道:“活在小調(diào)中的人民,微不足道/仿佛湘江邊的燈盞花,車前草/風吹,雨打,日曬,依然匍匐大地?!弊髡哐劾锏娜嗣?,無論是吹小調(diào)的藝人,還是聽小調(diào)的民眾,都是生活在最底層、最邊沿、最普通的一群百姓。他們匍匐于大地,成年干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活,只能如燈盞花和車前草一樣,任憑自然的風吹雨打,任憑時光的刀刻斧削,默無聲息地在季節(jié)的風里生生滅滅。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盡管生活在底層,卻并沒有沉淪。于是,“一個人,男女聲,真真假假/也要唱出高低/一只碟,一雙筷,一把調(diào)羹/簡簡單單,也要敲出板眼/月上梢頭,月琴三弦/有戲臺更好;沒有,老堂屋,曬谷坪/都是桃花紅菊花黃的好陣地//……一曲小調(diào)可以醉倒千萬戶。他們/從民國的塵煙中起身,邊走邊唱/一直沒有走出,胡琴的抑揚頓挫/小鼓的激越雨點,三弦的流水行云”。小調(diào)中的人民盡管卑微,但他們有自己的心緒夢想,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他們不需要多大的場面,只要容得下一把胡琴,就能唱得個開懷舒暢。

        又如他的《浣衣女》:“一朵蟬鳴在桑樹上盛開/那一刻你手中粉紅的衣裳/停在了半空//男人說走就走了。每個月/照例給你和孩子寄些錢回來/錢越攢越多,你的怨恨/也越來越多//洗著洗著,心事就濕了/洗著洗著,心思就亂了/這是正午,欸乃聲去了哪里/枇杷在枝頭搖晃/閃著誘人的光芒//該死的蟬鳴,要把河流掠走/把最好的時光/掠走”。一陣蟬鳴,勾起浣衣女那埋于心底的思緒和無處訴說的傷愁。她的丈夫為了家庭的生計,為了賺取生活的銅板,只好離妻別子,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位“重利輕別離”的商賈一樣,行走他鄉(xiāng)??尚膼鄣膵善弈陱鸵荒戟毷乜辗?,盡管寄回的銅板越攢越多,然而,丈夫關撫的缺失而引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落寞卻益發(fā)難耐。這種有如鵝羽撩胸的濃烈情愫,在李清照的筆下曾有過至真至切的描述。如“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而劉忠華先生,將浣衣女欲言又止的心事,作了一個隱喻:搖曳于枝頭的枇杷“閃爍著誘人的光芒”。這是對留守怨婦那凄楚心緒的憐憫?還是為浣衣女的美貌容顏所歌贊?作者沒有明說,只能由讀者各自品味。不過,那件粉紅的衣裳似乎又在暗示著所要揭開的謎底。讀劉忠華先生的這首《浣衣女》,其字里行間直讓人想起唐詩里的那位怨婦:“打起黃鶯兒,莫在枝上啼。啼聲驚妻夢,不得到遼西。”

        假若說《浣衣女》是當下留守村婦的一個縮影,那么,《稻草人的鄉(xiāng)愁》則是為一位啞巴兄弟的畫像:“很遠就望見了,我那/木訥的兄弟,在陽光下/搖著手,用手語/向我打招呼/我這聽話的兄弟,母親讓他/站在地頭,驅(qū)趕偷食的鳥雀/他就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莊稼地”。但是,正是這位木訥而殘疾的啞吧,獨自留守在故土,守望著那片漸漸撂荒的田園。因為“那些肢體健全的兄弟/早就外出打工了。只有他/這個老實巴交的兄弟,大字不識的兄弟/獨自守著家園?!边@是社會進步的使然,還是社會危機的前兆?我想,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無論科技如何發(fā)展,生產(chǎn)線上可以造出最精美的機器,但是無論如何也造不出一粒糧食。作為第一產(chǎn)業(yè)的農(nóng)業(yè),事關民族存亡與家國穩(wěn)定,故此,在歷史上任何朝代都非常重視。尤其在儒家文化里無不以“耕”為重?!豆茏印吩唬骸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民不足而治者,未之有也?!奔Z食安全是國家和民族的第一大事。然而,如今卻完全變成了另一番景象,有文化的,有能力的,有作為的,乃至體格健全的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農(nóng)村只留下那些不能上生產(chǎn)線的婦女兒童和老人,所到之處,幾乎見不到一絲生機。昔日熱鬧的鄉(xiāng)村,如今則成了“堂前蒿草深,良田無人耕”的一片肅殺之氣。劉忠華先生的《稻草人的鄉(xiāng)愁》絕不是杞人憂天式的說夢,而是直觸三農(nóng)問題的命脈。若仍不引起高度關注,若任憑那些“利害了我們的‘鍋’”的瞎鼓噪,也許接下來“鍋”內(nèi)無米恐慌為時不遠。

        劉忠華先生詩歌,雖然沒有唐詩的豪邁,沒有宋詞的細膩,也沒有元曲的婉約,但是,其對詩歌中的“興、觀、群、怨”的把握卻非常到位,有如行云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從不拖泥帶水,故作高深。其對“人民”的關注關切,常常用到一些春秋筆法,使其以小見大,意于言外,不著痕跡。也許這就是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點。

        二 為村落畫像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城市的同質(zhì)化現(xiàn)象非常嚴重,當你走進上海、北京,抑或是深圳、廣州,乃至香港、澳門,無論住進哪一家旅館,都幾乎感覺不到身處異地的新奇,也根本沒有“詩與遠方”的驚喜。要說差異,則只有鄉(xiāng)村。在很多地方依然保存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文化現(xiàn)象。而恰恰是這種差異化的鄉(xiāng)村文化為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前進動力。因此,高曉松在其《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的歌詞中寫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憋@然,“遠方的田野”就是我們心中的鄉(xiāng)村。

        文學源自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洞察,源自于對苦難歷史的淬煉,源自于對社會文明的堅守,源自于對人生價值的追尋和自由精神的呼喚。劉忠華先生正是執(zhí)于這一理念,深入到瀟湘大地,深入到江湖之遠的僻村荒寨,去洞察和感悟湘南農(nóng)村的山水人文。他像當年的柳宗元一樣,“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必有所得?;蚺c三五文友把酒臨風,或是獨坐溪邊看落陽村煙。而其所思所想,又無不訴諸成文字,演化成詩句。久而久之,則成了劉忠華先生所特有的鄉(xiāng)村詩歌札記。

        他來到濂溪故里的月巖邊,仰望那“天上的云,世間的塵”,而頓悟“天與地,月與巖,石與佛/只隔著一抹蒼涼。有時,一線炊煙/便能點化”;他走進瀟水河畔的普美,凝視那流傳在瀟湘大地上的獨特文字——江永女書:“是斜陽,是新月,是中國南方稻田里游動的蝌蚪,是沙洲上飛出的布谷”。女書細細密密所記錄的那些“山野的心事”,“仿佛風中的柳絮,輕飏的山嵐”。他來到勾藍瑤寨,發(fā)現(xiàn):“在勾藍,陽光爬上山坳,霧/是會主動散開的/月光照過屋頂,是公平并且/含有悲憫之心的/溪水從巖洞里流出來,歌聲是清甜的?!彼鸥柘娼?,其在《水口的水》中情不自禁地寫道:“那些傳說和初戀一起/從霧江溯流而上。我們的愛/穿過一座座瑤寨,穿過八月的/花江,這個比春天更熱烈的地方/到達水之口,愛之源”。以上只是我從他的詩集里隨意拈出的一些片段,從這些只言片語,即可一斑窺豹式地感悟到劉忠華先生對鄉(xiāng)村情感的真切,對村寨感悟的獨到。

        劉忠華先生從《黃甲嶺村》出發(fā),進入雙牌的《桐子坳村》《江村》《坦田村》《義村》《良村》,再從《石佛村》《上下村》來到零陵的《進賢村》《大皮口村》《天字地村》,從《花地灣村》到寧遠的《天堂村》,一路走來,一部人文村落圖便在他的詩歌中次第展現(xiàn)。在《大皮口村》:“有烈如西風的糝子酒,臥薪嘗膽的苦柚/石墻角羞澀的喇叭花,把塵世吹得更低?!边@里寫出了大皮口村楊氏家族的忠烈家風。大皮口村楊氏家族系明初從江西吉安府遷至零陵水口山,屬零陵楊姓較大的一支。村中的祠堂和村邊的惜字塔,矗立在小溪的兩邊。來到村中,“高高的祠堂紅墻,有正書的祖訓:/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彩繪人兒/貼著墻壁仰望。仿佛/書寫的人沒有走遠;焚香的人/也沒有走遠,光緒年間留下的青石香爐/殘留著紙錢灰的余溫,和后世的虔誠”。

        而進賢村,則是零陵賢水河與進水河交匯處的一個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村,進賢村里的周家大院還屬于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進賢村里最濃烈的是其深厚的耕讀文化,周家秉承其祖先——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的“誠以待人,廉以律己”的家規(guī)家訓。在其“翰林門第,耕讀家風”的浸潤下,形成了這個村莊的獨有風格。僅明清兩代,從這里走出的進士、舉人、秀才代不乏人。如周希圣明萬歷十七年進士,初授四川成都府華陽縣令,因其品德高潔,有民聲,官至南京戶部尚書。周崇傅,清同治七年進士,為左宗棠平定新疆立下汗馬功勞,官至新疆鎮(zhèn)迪、高平等處觀察使,喀什噶爾兵備道,政績卓著,雖受辱而不茍且,甚得同道贊譽。劉忠華先生走進進賢村,欣然寫道:“進賢水河,有進賢村。產(chǎn)進士,產(chǎn)賢人/亦產(chǎn)糧食,產(chǎn)魚蝦,產(chǎn)寒蛙,產(chǎn)滿山青果”。其實,進賢村更有耄耋老者:“老宅前,年邁的母親劈柴,打水/她的力氣漸漸用盡。灶上的米飯/在等著花田里勞作的兒子。”

        劉忠華先生筆下的村莊,有瀟湘山水的清幽,有世外桃源的閑淡,更有“百草園”的花香。如《上下村》:“來到上下村,能放得下內(nèi)心的迷茫/來到上下村,能克制住內(nèi)心的欲望?!鄙舷麓謇锏拇迕?,無論是從外地遷徙而來,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大家都是一家人,都識一個理,大家都能和睦相處,這就是上下村。劉忠華先生筆下的《上下村》,何嘗不是一個現(xiàn)實版的“大同世界”的縮影?何嘗不是理想夢幻中的世外桃源的再現(xiàn)?

        又如《天堂村》則從農(nóng)村集市的角度,對其村落的傳統(tǒng)文明進行細膩地刻畫:“這里有牛市,三天趕一回/黃牛水牛,老牛稚牛/看牙口,看脾氣,看腱子/看能否拉鏵犁和板車/妥了,便一手交錢,一手牽牛/未妥,一根劣質(zhì)紙煙,一口濃濃鄉(xiāng)音/買賣不成情義在,不失禮,不失約/過三天趕圩再來//也有豪爽的漢子,賣了豬,牽了牛,集市口/小酒館,約上老表,表庚,梅崗老張/三五個菜,三五壺紅薯酒/劃拳,談白,直到/遍地月光中老婆找上門來?!眲⒅胰A先生以一種純口語化的白描手法,用地道的湘南口語,用電影里的特寫鏡頭的方式,通過幾個極為普通的場景和畫面便將天堂村的百姓性格和審美情趣刻畫得栩栩如生,讀來仿若就在眼前。天堂的圩市,雖然有些原始,但是三天一次圩期卻是雷打不動。天堂集市的交易,沒有強買強賣、欺行霸市的地痞地霸,也不見配戴紅袖套的管理人員和執(zhí)法干警。生意在平靜的協(xié)商中推進,買賣在“情義”的信條下達成,這就是天堂人的氣度與情懷。天堂村的百姓,臉上洋溢著一種自信的幸福,只要有三四個菜和四五壺紅薯酒,就足以讓那些血性的漢子們劃拳、談白忘乎所以地樂上好幾個時辰。在天堂村的百姓,生活著自己的生活,滿足著自己的滿足,快樂著朋友的快樂。這讓我忽然頓悟:幸福原來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而并非財富的積聚和占有。常態(tài)的生活,簡淡的欲求,適度的節(jié)奏,友善的相處,這種在城里早已迷失的心態(tài)也許正是劉忠華先生創(chuàng)作《天堂村》一詩的緣由。

        三 為藝術癡迷

        劉忠華先生不僅是一位為詩歌放懷的作家,更是一位為藝術癡迷的行者。凡是熟悉劉忠華先生的人,無不為他的文學熱情而感動。他與湯松波、郭威、何田昌、劉歡喜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就步入詩壇,相互砥礪,并肩前行,相繼在各類詩歌刊物上推出系列詩作。自2015年兼任市作協(xié)副主席后,創(chuàng)作激情更是日益高漲,相繼在《詩探索》《創(chuàng)作與評論》《湖南文學》等刊物上推出作品,并連續(xù)入選《湖南年度詩歌選》。

        劉忠華先生的詩歌除了貼近人民、貼近生活、融入自然之特征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人生的感悟,對自然萬象的參禪,從而,也就有了他詩歌中的靈性和哲理。而有靈性,有哲理,則自有意境,自成高格。

        如《看螞蟻搬運一朵桂花》:“仿佛太陽剛剛躍出地平線/仿佛親人搬運一捆稻草/仿佛江洋大盜偷運一車黃金/巨大的陰影和背上的桂花/在大地上緩緩移動”。劉忠華先生細心地觀察一只螞蟻搬運一朵桂花,并不時給螞蟻設計各種各樣的路障。故意在螞蟻的行進途中,撒上一把泥土,放上幾根樹枝,倒上一瓶礦泉水,或是作獅吼狀。最后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都是徒勞的。這只螞蟻/沒有半點停下的意思,那朵桂花/有時會掉下來,但很快/又被重新拾起”。螞蟻背負著一朵比它身軀還要大的桂花,越過一道又一道人為的溝壑與屏障,艱難地行進在生命的旅途之中。其實,當意外發(fā)生,這只螞蟻完全可以選擇放棄,完全可以獨自逃離,但是,這只螞蟻卻似信徒般地堅定,依舊負重而行。當太陽西斜的時候,作者發(fā)現(xiàn)這只螞蟻“向前移動了一大步”。于此,回觀天下的蕓蕓眾生,又何嘗不像這只負重的螞蟻?從而,作者于詩尾感嘆道:“我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處于/桂樹的陰影之中,比桂花下螞蟻/大不了多少”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情感。此時,人與蟻,大與小,貴和賤,都在桂樹的陰影中模棱渾沌,最后混為一相。宛若莊周夢里那只翻飛的蝴蝶,何為真實的我?何為虛幻的像?從一只螞蟻搬運一朵桂花的軌跡,似乎我們洞徹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真是言之有盡而味之無窮,愈品愈覺這詩句之旨的奧妙。

        假若說《看螞蟻搬運一朵桂花》是對人生的參悟,那么《冬天的風》則寫出了自然界的別一番意味。其詩曰:“硬過石頭,硬過鐵錘和鋼釬/硬過幾十年堅硬的人生。此刻,風/累了,停在那里,停在冬天枝頭/黑色的枝條有些冰硬/甚至樹上呲著嘴的榛果,它的舌頭/也是堅利的。”至柔的風,猶若至柔的水,無形,無色,無味?;蚱鹩谇嗥贾?,或生于空谷深處,或成于江海之上,或行于窮鄉(xiāng)僻巷,徐徐而行者如南風,沁人心脾,解慍阜財,萬物以生;勁暴疾走者如颶風,揚塵卷土,飛沙走石,毀人屋舍,折斷樹木,屠戮生靈??v觀一年之四季輪替,無不因風而分焉。于是,在陸機的《文賦》里有“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的慨嘆。在過往的歷史文獻里,詠風之文字,可謂有如江海之沙,多不可數(shù)。從虞舜的《南風》到詩經(jīng)里的《谷風》《北風》《凱風》、宋玉的《風賦》,從荊軻的“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到劉邦的“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寄盼;從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喜悅,到曹雪芹《紅樓夢》里“誰家秋院無風入”的無奈,再到毛澤東“春風楊柳萬千條”的悠揚舒暢,“風”是無處不在的一種自然具象,也是我們感悟最切而又淡忘最快的一種情感意象。風有溫度,風也有硬度。劉忠華先生的這首《冬天的風》寫出了風的剛硬與堅利。冬天的風之硬,可以鏤金刻石;冬天的風之利,可以蝕刻人生的歲月;冬天的風讓光禿的枝條冰硬,讓澎湃的波濤止息,讓咆哮的江河凝固,讓開裂的榛果堅利。瓦釜雷鳴,莫過于冬天的風:“像嗖嗖作響的箭/穿過冬天的山谷,穿過大山的心臟。”劉忠華先生在這首詩里只用了幾個簡單的意象而形成一首極富有張力的詩章,體現(xiàn)出作者文字功力的扎實和生活感觸的深刻。

        艾青曾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劉忠華先生的詩歌之所以有一種特別的藝術感染力,讓人參透出物象之外的心靈震撼和情感認同,其原因就是對底層生命的觀照,對社會弱勢的憐憫,對山野村夫的關注,對鰥寡孤獨的關愛,對故土家鄉(xiāng)的深度關切,從而,劉忠華先生的詩歌也一直以呈現(xiàn)當下生活現(xiàn)場為第一落腳點。正如他在《一個人的山水詩經(jīng)》一書中所說的:“每一個普通的生命個體都過于弱小,但我們一直在現(xiàn)場,并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而且記錄了下來?!盵1]這也正是“真正的詩人從來未曾缺席生活”。

        關于劉忠華先生的詩歌,湯松波在其《序》中寫道:“空靈之美和沉郁之美,交織著忠華的詩歌,其創(chuàng)作鏡頭對準的是人生道路上魚鱗般的憂傷和必須承載的生命承重。他的詩,衍生著超然物外的清晰,也衍生著負重向前的精神力量?!盵2]也許這就是劉忠華對文學藝術的癡迷所在,他的寫作,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明確的審美趣向和語意內(nèi)涵,常常一語中的,直觸社會的痛處和人之內(nèi)心深處那根最為敏感的琴弦,產(chǎn)生巨大的共鳴和共振。劉忠華的詩有哲人的睿智,有行者的執(zhí)著,有思想者的痛苦,也有禪者的意趣。如他于《星星》詩刊上發(fā)表的《身體里隱藏著一顆石頭》一詩:“人說,每一具肉身里/都隱藏著一顆石頭,這是前世/未及修成的佛//……//身體已經(jīng)很舊,但仍在用藥水/反復搓洗?!盵3]像這首詩非常賦有哲理,愈讀愈感覺其文字的奧妙與語言的智慧。

        劉忠華的詩歌作品,不僅以濃墨重彩繪就了瀟湘流域獨有的山水人文,而且從天地萬象中窺視到了人類社會自然個體的脆弱與內(nèi)心世界的彷徨。為瀟湘文學的縱深發(fā)展,開掘出了一條新的礦脈。

        對此,陳茂智先生從參悟山水田園的禪意上慨然喟嘆:“忠華詩歌的可貴之處,在于他以內(nèi)心的熱度,把村莊捂出原本的溫情來,讓人在目光與指間的距離里,參悟到人情的喜怒悲歡、世事的滄桑艱難以及時間的動與靜、歲月的無情與有情?!盵4]我認為茂智先生對劉忠華詩歌的評價是準確而恰切的。

        猜你喜歡
        詩歌
        詩歌不除外
        馬元詩歌10首
        河北畫報(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0
        詩歌寫作怎樣學?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52
        詩歌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詩歌是光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4
        每一個“遠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詩歌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2
        跟著詩歌暢游道里
        金橋(2018年8期)2018-09-28 02:30:02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詩歌論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2
        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人人|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偷亚洲偷国产欧美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大片|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免费的毛片视频|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夫| 很黄很色的女同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a国产片国产| 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16|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少妇又紧又爽丰满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另类综合|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日韩在线第二页| 白白白色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 小蜜被两老头吸奶头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喷白浆精品一区二区豆腐| 色偷偷久久久精品亚洲|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99久久亚洲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高潮迭起久久av| 欧美另类人妖|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诱惑| 丰满女人猛烈进入视频免费网站|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