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fā)生,這些問題嚴重威脅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給校園安全帶來了重大的風險和隱患,曾經(jīng)充滿了歡聲笑語的校園,如今卻成為了大家都十分擔心的地方。同學之間欺凌行為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對中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不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加強中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層面均應更加重視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三位一體,共同努力,來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本文以預防校園欺凌為目標,對中小學階段的道德素質(zhì)教育應該包含的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校園欺凌、預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風氣
一、問題背景
校園欺凌事件給受害學生、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國各個層面都應當積極開展反欺凌道德教育,為校園欺凌預防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一)校園欺凌會傷害受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其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根據(jù)玫瑰少年之死、陜西15歲少年被圍毆致死、福建莆田女生被圍毆逼跪遭脫褲羞辱等之前警方通報過的校園欺凌事件可知,校園欺凌不僅會對受害者的身體造成損害,而且很有可能會給學生留下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長時間的校園欺凌會使受害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產(chǎn)生“自己是沒有用的人”的錯覺,逐漸消極地對待自己、對待生活,難以信任他人,會使本就處于弱勢地位的受害學生開始畏懼學校,不愿意再去上學,這種影響和傷害甚至會延續(xù)終生。
(二)校園欺凌會影響受害學生家庭生活的和諧,對受害者家庭造成傷害
首先,許多家庭條件不太優(yōu)渥的家庭期待著子女能夠通過在學校中讀書奮斗來改變?nèi)松?,但包括毆打、造謠等等這些常見的校園欺凌類型的欺凌行為,都會嚴重地影響受害者家庭和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阻礙受害學生按照教學進度完成學習任務,難以通過學習和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毀掉了一個家庭對未來的期待。更有很多情形惡劣的校園欺凌案件,直接或者間接地造成了受害學生的死亡,直接毀掉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毀掉了一整個家庭的希望。
第二,校園欺凌會嚴重影響受害學生的心情及心態(tài),孩子往往難以疏解自己的情緒,會將低落情緒帶到家中,此時,如果家長沒有察覺到孩子的異常情緒,就有很大的可能會忽視孩子的感受,甚至無意間的言語會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二次的傷害,父母與子女互相之間的不理解,很有可能會造成家庭的矛盾和沖突,影響家庭生活的幸福和諧。
(三)校園欺凌會給社會安全埋下隱患,對未來社會安全秩序產(chǎn)生危害
我國法律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界定和懲戒措施并不清晰,只有當校園欺凌行為嚴重到一定程度、造成一定后果時,才會被歸為未成年犯罪案件,懲戒未成年人校園欺凌施暴者的方式和手段存在缺失,這是引起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不斷地發(fā)生的一個重大原因。在中小學生遭受校園欺凌的各類違法事件中,雖然部分校園欺凌行為并沒有構成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但是如果任由施暴人的欺凌行為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在施暴人成年后,極有可能會繼續(xù)觸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包庇存在校園欺凌行為的施暴學生,會為社會安全埋下很大的隱患。
二、基于校園欺凌問題對學生所需道德教育的分析
(一)家庭道德教育在防治校園欺凌工作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所上的第一個“學?!?,家長既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一個終身老師,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家庭道德教育是對孩子社會認知與道德意識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中最早也是最深刻的環(huán)節(jié),既是道德素養(yǎng)教育的起點,也是道德素養(yǎng)教育的基石,它貫穿了一個孩子整個的人生成長過程,對于孩子成長過程中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家庭道德教育的手段包括“言傳”與“身教”兩個方面,父母的每一言每一行,往往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念與道德品質(zhì)。根據(jù)過去警方通報的那些典型的校園欺凌案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施暴學生的家長往往有三種情況,過于溺愛子女,疏于管教子女,或者家長自身的道德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欺凌行為的錯誤,這三種家庭環(huán)境都是導致一個未成年人逐漸地變得殘忍和暴戾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們應當做好家風建設,做好未成年學生的家庭道德教育,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做好校園欺凌預防工作。
(二)學校道德教育在防治校園欺凌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一,當孩子進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后,學校學習會成為他生活中的一個非常重要部分。在學校學習階段,學生不但需要學習掌握一些相應科學和文化方面的知識,也需要學會如何和他人友好相處、如何做人做事。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唯分數(shù)論”泛濫成災,學校對考試科目的教學格外重視,卻將道德教育在內(nèi)的其他非考試教育邊緣化,這種現(xiàn)象無疑會讓中小學生在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方面有所不足,因此糾正這種“唯分數(shù)論”的思想認知,加強學校道德教育,是防治校園欺凌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第二,相比于家庭道德教育,學校道德教育有著更強的專業(yè)優(yōu)勢,絕大數(shù)多數(shù)學校老師為師范專業(yè),在本科、碩士甚至博士期間研修過大量的教育學類、心理學類課程,在理論方面更加專業(yè),可以幫助彌補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做好學校道德教育,可以給予未成年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從而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三)社會道德熏陶在防治校園欺凌工作中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我們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們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前途與命運?;ヂ?lián)網(wǎng)時代的來臨,讓未成年學生很容易的接觸到網(wǎng)絡,了解到社會上發(fā)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但是,中小學生對善惡的分辨能力不足,比較容易去模仿網(wǎng)絡上的各種行為。各種暴力事件在網(wǎng)絡上的傳播,會對中小學生尚未完全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chǎn)生比較大的沖擊,這就間接導致了校園欺凌的發(fā)生。因此,社會道德風氣的營造在校園欺凌預防工作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應當努力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風氣,反暴力,反欺凌,追求人人平等,以和為美,包容與眾不同,包容多元化,崇尚真善美,弘揚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拒絕假惡丑。
(四)家庭、學校、社會應三位一體,做好中小學生道德教育工作
根據(jù)以上分析,家庭、學校、社會應三位一體、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三、對家庭、學校及社會道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家庭德育教育方面
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是有時父母過于功利,過于看重考試分數(shù),漠視孩子的道德素養(yǎng)教育和身心健康。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不應當只是指導和督促孩子要好好地學習,對孩子施加學業(yè)壓力,也需要勤于并且善于和孩子進行溝通,多多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養(yǎng)教育,教導孩子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同時,家長應當不斷地提高自身道德素質(zhì),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樣作用,在適當?shù)臅r機,鼓勵孩子多做好事,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要對其進行適當?shù)呐u和教育。
(二)學校德育教育方面
1.積極設立德育課程,豐富和完善德育課程內(nèi)容
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之后,學校就成為了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大部分欺凌事件也發(fā)生在校園之中。防治欺凌現(xiàn)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欺凌現(xiàn)象扼殺在搖籃中,用道德教育感化學生,提高學生道德素質(zhì),從根本上防止校園欺凌。然而,我國很多學校的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涉及反欺凌的教育內(nèi)容也十分缺乏。針對這種現(xiàn)狀,學校要建立校園欺凌預防教育和預防機制,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正式且有效的反欺凌校本課程,并嚴格執(zhí)行,消除學生潛在的暴力傾向。
反欺凌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欺凌行為的危害,具備應對欺凌現(xiàn)象的策略,自覺主動地抵制欺凌行為,共同創(chuàng)造無欺凌、無暴力的和諧、快樂的校園環(huán)境。為了確定德育課程的各方面情況,我們對以下要素進行分析——
(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要結合不同群體學生的不同需求,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例如,針對那些有潛在暴力傾向的學生,我們應對其進行及時的勸導工作,引導其向真向善,樂于助人,團結同學。例如,針對那些有自閉傾向的學生,我們應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其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引導其主動與同學老師溝通交流,相處交往。
(2)課程內(nèi)容
課程內(nèi)容要根據(jù)施暴人實施欺凌時的常見心理,有針對性地制定。通過之前的校園欺凌案例,我認為學校應當開展的反欺凌課程基本內(nèi)容應該包括:
①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內(nèi)容;②尊重生命,尊重人權的內(nèi)容;③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內(nèi)容;④求同存異,包容多樣性的內(nèi)容;⑤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內(nèi)容;⑥崇尚和平,追求文明和諧的內(nèi)容等。
(3)課程形式
課程形式要多元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及道德感化。比如可以通過課程、講座等形式對其進行常識性的普及,讓同學們從理論上明白法律及道德的底線,明白校園欺凌的惡劣性質(zhì)與嚴重后果;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同學們將心比心,親身感受和體會受欺凌學生所遭受的痛苦;可以通過海報設計等方式讓同學們參與到預防校園欺凌的工作中去,讓同學們?yōu)樾@欺凌防治工作貢獻一份力量,有利于校園欺凌防治工作的宣傳與落實;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協(xié)作完成相關作業(yè)的方式,讓同學們交流不同的看法和觀點,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在增進感情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同理心及換位思考的能力......諸如此類,我們要最大化地利用各種資源,多樣化地利用各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反欺凌意識。
2.將反歧視、反暴力、反欺凌觀念融入校園文化,營造和諧平等團結有愛的校風
每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校園文化,校訓、校規(guī)、校紀以及其他政策等均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一點,我們可以將反歧視、反暴力、反欺凌觀念寫入校規(guī)校紀,將反歧視、反暴力、反欺凌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例如,一個學校的校訓是一所學校教育理念、育人目標的集中反映,我們可以在校訓中加入反欺凌的觀點,倡導建立無歧視、無暴力、無欺凌的校園環(huán)境;一個學校的《學生行為準則》描述了學校期望學生做到的積極良好行為,我們可以將反欺凌相關的行為規(guī)范寫入該準則,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學生權利法案寫有學生擁有的權利,我們應當明確學生的包括校園安全在內(nèi)的各項權益受到學校保護,并且寫明當學生遭受校園欺凌時,應該通過何種渠道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社會道德風氣方面
政府相關部門要開展凈化社會環(huán)境的專項整治活動,遏制暴力文化的傳播,進行常態(tài)化的清理整頓,承擔起積極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結語:在我國,學校、教師、學生在校園欺凌事件的應對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發(fā)生校園欺凌問題時,只能倉促地去處理,這既解決不了問題,又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也使校園欺凌不斷升級,甚至誘發(fā)學生犯罪,產(chǎn)生更大的危害,所以中小學校園欺凌現(xiàn)象一直都被認為是我們的教育和相關的法律工作者難以回避的焦點問題。由此可見,研究中小學校園欺凌的成因及對策,對解決此焦點問題,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麗麗.中學校園欺凌行為的成因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01):117-118.
[2]劉天放.治理校園欺凌更需要法律的力量[N].健康報,2020(002).
[3]葉承娟.欠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校園欺凌治理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20.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57-308.
作者介紹:李陽,北京師范大學,學號201911039641,指導老師洪成文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