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慧
摘要:隨著幼兒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幼兒行為習慣的塑造和素質的培養(yǎng)也都融合在教學活動當中。當前,幼兒教育中也開展了勞動教學,那么對于農村幼兒來說,教師該如何進行活動設計,以利用其資源來發(fā)揮有效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幼兒勇敢、獨立、勤勞等品質,這是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幼兒勞動教學
通過勞動教學,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所以現(xiàn)階段幼兒教育中,也會組織一些適合幼兒參與的勞動活動,以實踐、體驗的方式展開思想教育,可以達到更好的影響效果。但是結合農村教育的特殊性,教師也要合理把握勞動的內容和方式,從幼兒的角度組織好教學活動,以提升思想認知為主,引導幼兒可以建立正確的勞動意識,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做好基礎工作。
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勞動
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勞動,對于幼兒來說,也有很多小的勞動內容可以自己去做的,在多參與、多體驗中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性格。所以教師要在一日幼兒活動中多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參與進來,能夠幫助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量較少的勞動,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勞動意識,熱愛勤奮,樂于幫助。
例如:進入幼兒園,教師雖然管理了一個班級,但是一定程度上教師數(shù)量較少,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人。所以幼兒可以在自己能力的發(fā)揮上來多多的幫助教師,分擔勞動責任。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可以自己獨立的進餐;在午睡的時候,可以自己獨立準備后進入午睡;在學習時,可以自己擺好學習工具、收拾好桌椅等,通過一些細小的行為的引導,讓幼兒有可以勞動的機會,就能夠多多的行動、參與。另外,教師要注重表揚的作用,對于熱愛勞動的兒童,可以多多的進行展示,讓其他幼兒也來學習多勞動的行為,幫助教師,幫助他人,感受勞動的快樂。那么走出了幼兒園,回到自己家庭生活中,幼兒也可以更加主動的幫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做一些勞動活動,進一步理解勞動的意義,提升自我責任感。
二、組織多樣內容的勞動教學活動
除了日常生活、學習當中的勞動,教師還可以組織專門的勞動教學,帶領幼兒更為深入的感受勞動的不易,正視勞動的重要性。這樣在他們今后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才能夠以更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風雨。所以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從個人能力培養(yǎng)上組織多樣的勞動活動,發(fā)揮其教育意義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fā)育。
例如:可以組織勞動課,以勞動大掃除為主。教師可以調動兒童的積極性來使我們的教室裝扮一新。首先,教師可以分配給孩子們不同的任務,如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植物澆水等具體內容,使每個幼兒都有具體的工作,這樣可以發(fā)揮集體的帶動作用,使每個人都勤奮,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這樣幼兒真正為班級做貢獻的基礎上,可以感受到勞動的意義。同時這也是以集體活動為主的勞動教學,幼兒通過積極參與,可以感受到個人能力的發(fā)揮對對于集體環(huán)境構建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組織一些勞動游戲、勞動體驗等,如讓幼兒到室外來裝扮我們的大家園,如張貼海報、畫畫等內容,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勞動,使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但是勞動教學也要讓幼兒量力而行,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更好地發(fā)揮勞動教育的作用,促進他們成長。
三、結合農村戶外活動來開展勞動教學
結合我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我們可以以農村生活為背景來展開一些勞動教育活動,讓幼兒明白無論是進入學校生活,還是在家庭生活,都能夠積極表達自己對勞動的熱愛,幫助教師分擔工作,幫助父母來減輕家務的負擔,從而建立良好的責任感,更加勤奮與積極。
例如:我們可以展開植樹活動,幼兒自己從自己的家中帶來一些樹種子,走出教室,大家一起來植樹。這一活動,一方面可以鍛煉幼兒的勞動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滲透培養(yǎng)學生對環(huán)境的熱愛,讓幼兒能夠在這個階段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自身的規(guī)范行為來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做一個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另外,教師也要引導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多多的展開勞動。因為幼兒使處在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的,我們學會了自己穿衣服,就可以不麻煩父母。甚至有些兒童是留守兒童,在幼兒園接受了教育,學會了如何簡單的勞動,都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加以展示,做一個讓長輩省心的好孩子。另外,如果田地里的果實成熟了,幼兒還可以跟隨父母一起去田地里感受豐收的光景,嘗試進行簡單的采摘勞動。在此基礎上讓幼兒感受勞動的不易,學會珍惜糧食,提升動手能力,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語
總而言之,勞動教學的積極開展對幼兒個人成長來說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能夠從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滲透勞動觀念的培養(yǎng),并結合多樣的勞動教學活動,帶動幼兒的積極參與與親身體驗,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提升動手能力,并能夠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幫助他人,做一個孩子,好兒女。
參考文獻:
[1]劉靜賢.農村種植活動在幼兒勞動教育中的實踐探析[J].新課程,2021(16):23.
[2]馮麗.新時期農村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策略研究[J].科技風,202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