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宗露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京劇的藝術特色。
2.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說出自己對京劇的了解,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暢談京劇,激發(fā)學習之趣
1.同學們、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yī)學被世人稱為“四大國粹”。在眾多國粹之中,京劇為何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呢?(智慧課堂利用互動向學生平板推送京劇介紹)
2.相機導入京劇趣談。(板書:京劇趣談)
(設計意圖:視頻與智慧課堂推送資源展現(xiàn)京劇的魅力,直觀的再現(xiàn)讓學生了解京劇,拉近了京劇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默讀課文,初探京劇之趣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京劇藝術哪兩個方面內(nèi)容?
“馬鞭”“亮相”各代表什么呢?(京劇道具,表演方式)。
2.課文就是抓住道具有趣和京劇的表演方式有趣這兩方面來寫的。 (板書:道具之趣、表演之趣。)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訓練目標,需要適時加強練習指導。)
三、借助想象,品味京劇之趣
1.道具之趣,虛實相生
(1)文章中到底是怎樣寫出道具之“趣” 的呢?學習“馬鞭”。出示要求: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在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做上批注;用上本單元學習的方法展開想象,進一步體會“趣”。
(2)學生交流。預設:“同時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北硌萏杂闪恕W生自由練讀。
匯報:馬鞭有不同的顏色,約定俗成的方法就是不同人物使用不同顏色的馬鞭。猜一猜,下面的這些人物分別會使用哪種顏色的馬鞭呢?
連線——說理由(智慧課堂推送隨堂測試,全班答題 完成連線)
小結:我們在抓住關鍵詞的基礎上,對“不同人物”“約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展開想象,進行補充,就能真正體會到馬鞭的裝飾美與使用的趣。(出示:抓住關鍵詞,補充想象。)
(3)一根馬鞭不僅解決了騎馬沒辦法在舞臺上表現(xiàn)的尷尬,還極具藝術的美感,這種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國的美學。(智慧課堂,劃詞搜索“趟馬”)
學生嘗試表演如何使用馬鞭,理解“趟馬”。
拿出道具馬鞭,生自由發(fā)揮,演繹“上馬”和“騎馬”等動作。
在讀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讓我們對京劇的藝術之美有了更真切的體會。(出示: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意表演。)
(4)話說道具虛與實。剛才的表演中馬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馬卻是不存在的。京劇常常利用這樣虛實結合的道具來進行表演,為什么呢?
(這樣可以節(jié)約空間、人力、物力;留下想象空間。)
文中還提到了哪些這樣虛實結合的道具來進行表演呢?
實在道具:馬鞭、鞋底、酒杯、酒壺。
虛擬道具:馬、針線、飯菜。
可實在可虛擬:飯碗。
哪種道具使用最有趣?說一說吧。(相機板書:虛實相生)
(設計意圖:學習京劇的道具之趣時,通過抓住關鍵詞,補充想象;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意表演,體會到京劇道具虛實相生之趣,感受到京劇之美。)
2.表演之趣,動靜結合
“亮相”這部分的表演,你覺得哪里最有“趣”呢?
(1)靜態(tài)亮相。
對打雙方的三次“對著”,“定身術”讓你想到了什么?(木頭人、點穴神功)(雕塑美)
(2)動態(tài)亮相。
那動態(tài)亮相有趣在哪里呢?這,哪里還是戲???這,不是太像雜技了嗎?
一組設問句明明是自問自答,讀起來卻像兩個戲迷在對話。(指名分角色朗讀)
“這”指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動態(tài)亮相和靜態(tài)亮相,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四、拓展推薦,激發(fā)閱讀興趣
一方舞臺觀盡人生百態(tài),三五角色演盡人生悲歡。我們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了解京劇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藝術特色,它無與倫比的表現(xiàn)手法讓無數(shù)藝術家和大師為之驚嘆!京劇的奧秘還有很多,課下我們可以繼續(xù)尋找京劇之趣。(閱讀推薦《梅蘭芳與20世紀》。)
(作者單位:安徽蚌埠第一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