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聰
剛接手一個大班級時,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不是學生人數(shù)太多、要批改的作業(yè)太多,而是每天都有幾個學生上學遲到。因為遲到,他們不能及時完成自己的值日任務;因為遲到,他們不能按時上交作業(yè)……
為此,我和搭班的數(shù)學老師經(jīng)常在一起商議,如何杜絕學生“遲到”的現(xiàn)象,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安排小組長進行監(jiān)督,登記遲到學生的姓名;懲罰上學遲到的學生下午拖地、倒垃圾等。
一開始還有效果,受到班規(guī)的約束,上學遲到的現(xiàn)象逐漸減少??蓻]過多久,遲到的現(xiàn)象又頻頻出現(xiàn),個別學生甚至對相應的懲罰方式感到麻木,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眼看強行制約的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準時到校的意義,我們只好從單一而傳統(tǒng)的早讀課入手,尋求改變。
這時,我腦海中閃現(xiàn)過一個畫面:在一次語文教研活動時,我曾聽過一位老師介紹他幫助學生積累課外知識的經(jīng)驗——在上語文課的前三分鐘,輪流讓班上的一名學生上臺分享一個成語故事。
我想這個經(jīng)驗有可取之處,可以將其改變一下,挪用到早讀課上。這樣既不會影響語文課的教學進度,還能激發(fā)學生積累成語故事的興趣。
于是,第二天的語文課上,我便與所有同學一起分享我對早讀課的暢想。我說道:“從明天開始,早讀課遲到的學生不再受懲罰了,小組長也不用再監(jiān)督登記了。”
這時,講臺下的同學們立刻來了精神,像卸下了包袱似的,挺直了腰繼續(xù)聽老師說話。
“你們沒聽錯,取消懲罰。從明天開始,早讀課也不要一味地朗讀課文,咱們換一種方式——每天由一位同學在早讀課時與我們分享一個成語故事。大家覺得怎么樣?”
不用接受懲罰,也不用每天像機器人一樣死記硬背,有哪個孩子會不同意呢?
不過,此時有學生舉手提問:“老師,那我們上臺分享的成語故事從哪里來呢?可以回家查嗎?”
“這位同學問得非常好!同學們可以通過翻閱班級圖書柜(柜子里就有十幾本成語故事書)和家里的書籍,或者上網(wǎng)查資料來學習成語故事,第二天再到班上分享?!蔽依^續(xù)說,“不過,既然是同學們辛辛苦苦查找和分享的成語,就列入當天的生字、詞語聽寫吧。一天才記一個成語,大家都能做到吧?”
幾個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立刻回答:“小意思?!逼渌麑W生也不甘示弱,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就這樣,那天的語文課上,我先演示分享了一個成語故事——刮目相看:話說三國時期,東吳“能武不能文”的武將呂蒙聽了孫權(quán)的勸告后,發(fā)奮讀書。一段時間后,都督魯肅來視察呂蒙的防地。呂蒙就把有關(guān)防備的事務講得有條有理,還寫了份建議書給魯肅。魯肅很驚訝。呂蒙說道:“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看?!?/p>
分享完這個故事后,我又信心滿滿地對所有學生說道:“老師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每天早讀時分享一個成語故事,你們也能讓老師‘刮目相看!”
我看見很多學生已經(jīng)摩拳擦掌,看起來興致勃發(fā)。
此舉立竿見影,往后的早讀課前,我都能看到當天分享成語故事的學生正在認真準備的身影,而其他學生也一臉期待地準備聽故事。
當然,想要徹底改變學生的習慣,需要時間。在此過程中,也會有學生忘記準備,第二天不知所措地站到講臺上,可憐巴巴地望著我。我知道有人是真的忘記了,也有人卻是故意的,但這時我不直接揭穿,而是選擇相信他們,引導他們征得臺下學生的同意:是否愿意相信他們明天能上臺分享?
這樣一來,難題就拋給那些沒有準備的學生了:他們必須在第二天早讀課前,認真準備,準時到校,講好故事,贏回自己的信譽。
好習慣,從不會遲到。雖然沒有班規(guī)的制約,但豐富有趣、充滿意義的早讀,卻讓同學們漸漸養(yǎng)成準時到校的好習慣,而我又能聽見全班同學那瑯瑯書聲……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zhèn)西塔小學)
(插圖:羅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