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芳,許慧,趙云云
(鄭州人民醫(yī)院 普外一,河南 鄭州 450000)
甲狀腺腫瘤是發(fā)生于甲狀腺部位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聲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對于甲狀腺腫瘤主要采取手術治療,通過切除瘤體或甲狀腺組織改善患者病情。麻醉是手術的重要一環(huán),對甲狀腺腫瘤多采取全麻,但由于手術時長較長,加之患者術后需進行輸液等,可對患者體溫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開展,影響患者預后[1]。因此,保證患者手術過程的體溫,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綜合保溫護理通過液體保溫、覆蓋保溫、縮短手術時間等綜合方式,以保證患者體溫穩(wěn)定[2]。本研究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鄭州人民醫(yī)院接受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的96例患者,旨在分析綜合保溫護理在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采取回顧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鄭州人民醫(yī)院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96例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納入對照組,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受綜合保溫護理的96例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納入觀察組。觀察組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25~65歲,平均(44.45±3.81)歲;平均病程(3.12±1.09)a。對照組男58例,女38例;年齡22~61歲,平均(42.35±3.12)歲;平均病程(3.43±1.12)a。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甲狀腺病學》[3]中甲狀腺腫瘤的診斷標準,且經血液、彩超、病理學等檢查確診;②符合甲狀腺腫瘤手術指征;③無麻醉禁忌證;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腦部器質性病變所引發(fā)的精神障礙;②精神異常,無法與醫(yī)護人員建立有效溝通;③近3個月內服用過抗精神類藥物;④長期酗酒。
1.3 護理方法
1.3.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如下。入院后陪同患者接受常規(guī)檢查,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手術流程,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手術過程中配合醫(yī)生迅速完成手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遵照醫(yī)囑進行干預。術前12 h可進食,術前8 h禁食。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綜合保溫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術前保溫措施。提前1 h對手術臺進行加熱,并將消毒后的電熱毯鋪于手術臺上,進行加溫處理;術中記錄患者體溫情況,若患者體溫>37.5 ℃將電熱毯關閉。(2)控制并縮短手術時間。術前討論手術流程并制定手術流程計劃,熟悉各項操作;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長,以減少患者術區(qū)部位暴露時間。(3)液體加熱保溫。采用加溫儀(佛山市奇匯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術中輸液藥品進行加溫。(4)術區(qū)覆蓋保溫。采用軟毯將患者術區(qū)之外的皮膚區(qū)域進行覆蓋,盡可能減少患者皮膚的暴露時間。(5)術中將患者氣管導管與溫熱交換器連接,以保證呼吸道的溫度與濕度。(6)手術結束前通知護理人員對病床進行保溫。
1.4 觀察指標(1)應激反應發(fā)生情況。分別采集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2 h靜脈血2~6 mL,采用TD5X型血液離心機(濟南歐萊博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對血液樣本進行離心,離心速度設置為4 000 r·min-1,離心時間設置為5 min,離心半徑為13.5 cm,取血清,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患者術后12 h的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參照免疫比濁法檢測患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參照熒光法測定患者腎上腺素(adrenaline,AD)水平。(2)低體溫發(fā)生情況。當患者體溫低于36 ℃,且超過5 min未升高時候,判定為低體溫。(3)寒戰(zhàn)分級。寒戰(zhàn)發(fā)生2 min內,未及時緩解,即定義為寒戰(zhàn)。無寒戰(zhàn)為0級;無肌顫發(fā)生,但有外周血管收縮或青紫及豎毛為1級;僅限于一組肌群出現(xiàn)肌顫為2級;超過一組但未波及全身的肌群肌為3級;全身的肌顫為4級。
2.1 應激反應術前,兩組AD、NE、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2 h,兩組AD、NE、CRP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2.2 低體溫情況觀察組出現(xiàn)1例低體溫,占比1.04%;對照組出現(xiàn)8例低體溫,占比8.33%。觀察組低體溫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7,P=0.041)。
2.3 寒戰(zhàn)分級觀察組寒戰(zhàn)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寒戰(zhàn)分級比較[n(%)]
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患者術中出現(xiàn)低體溫現(xiàn)象的原因較多,如手術室溫度過低、術中皮膚大面積暴露及患者需輸液等均可導致患者體溫下降。全身麻醉本身也可抑制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與外周神經系統(tǒng)等,從而再次降低體內體溫調節(jié)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在麻醉狀態(tài)下抑制了體內一半以上的運動傳導及感覺傳導,造成患者肌肉張力水平下降,熱量產出減少[4-5]。研究顯示,當患者體內溫度過低,麻醉藥物代謝較為緩慢,從而增強麻醉效果,增加患者術后蘇醒時間,同時患者還會出現(xiàn)低體溫及凝血功能紊亂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預后[6-7]。因此,保證患者術中體溫,對提升患者預后效果有著積極作用。
AD是一種激素與神經傳送體,水平過高可使心肌收縮加強,心率加快,導致患者出現(xiàn)應激反應,影響預后。NE是主要由交感節(jié)后神經元及腦內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合成與分泌,其水平升高可使患者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影響心輸出量。CRP屬于急性蛋白,當機體受到感染或損傷時,其水平會迅速升高,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水平的重要指標。身體穩(wěn)定的恒溫維持,能夠有效維持患者機體正常代謝及生理功能,因此,術中體溫的恒溫保護對患者手術非常重要。術中如患者出現(xiàn)低體溫情況,會造成患者機體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轉,應激反應會被激活,造成AD和NE等多種物質被釋放至體內,從而引發(fā)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處于持續(xù)興奮的狀態(tài),造成舒張壓及收縮壓等變化,導致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使患者體內組織的缺血缺氧程度得到加重[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D、NE及CRP水平較低,術中低體溫發(fā)生率較低。這提示綜合保溫護理能夠緩解患者手術應激反應。其原因在于,綜合保溫護理術前通過電熱毯對手術臺進行加熱,并通過縮短手術時長減少患者體溫流失。手術過程中通過液體加熱保溫使患者不會因輸液導致體溫降低,并對術區(qū)之外的皮膚區(qū)域使用毛毯覆蓋,減少熱量流失。術中將氣管導管與溫熱交換器連接,以保證呼吸道的溫度與濕度,并在手術結束后,提前將病床進行加熱,從而保證溫度的均衡。因此,綜合保溫護理能夠維持患者機體的正常運轉,減少機體分泌AD、NE及CRP,從而減少或抑制術后應激反應。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寒戰(zhàn)分級優(yōu)于對照組。這提示綜合保溫護理可減少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患者低體溫情況發(fā)生。綜合保溫護理通過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影響患者低體溫的具體原因作出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保溫護理,術中及術后給予患者保溫措施,不僅可以減少并避免術中低體溫發(fā)生情況,還可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通過對患者采取綜合保溫措施,患者體溫得到穩(wěn)定,恒溫效果較佳,從而能夠減少患者出現(xiàn)低體溫、寒戰(zhàn)等不良癥狀,有利于患者預后康復[11-12]。
綜上,甲狀腺腫瘤全麻手術中應用綜合保溫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夠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減少低體溫與寒戰(zhàn)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