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
(虞城縣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河南 商丘 476300)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屬于慢性進展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牙槽骨不斷吸收,引起牙齒活動性出血,最終導致牙齒脫落,且牙周局部大量微生物代謝產生可刺激宿主產生致炎因子,加重全身疾病的進展。研究發(fā)現(xiàn),重度CP不僅嚴重破壞牙周組織,且病變的牙髓嚴重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因而,在治療前有效評估CP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必要性。CP是由細菌所引起的炎癥破壞性疾病,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的分泌異常,導致促炎抑炎平衡失調,促使CP發(fā)生發(fā)展。白細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屬于前炎癥細胞因子,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炎作用,參與慢性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2]。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屬于炎癥反應敏感性指標,可促進其他一系列炎癥介質的釋放,參與CP的發(fā)生發(fā)展[3]。研究已經證實,血清中CRP、白介素等炎癥因子與CP患者病情相關[4]。而齦溝液的主要成分來源于血清,由此推測,齦溝液中IL-33、CRP可能與CP患者病情程度相關。本研究旨在探討齦溝液中IL-33、CRP在CP患者中表達,并分析二者與患者病情程度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虞城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醫(yī)院收治的110例CP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110例CP患者中,男61例,女49例;年齡30~53歲,平均(36.62±2.07)歲;病程8~20個月,平均(13.59±1.48)個月;有吸煙史25例。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CP符合《口腔科學(第8版)》[5]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X線、牙齒松動度等檢查確診;②全口余牙≥20顆;③年齡≥18周歲。(2)排除標準:①近6個月內接受過牙周治療;②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其他感染性疾??;③需長期使用各種藥物治療;④有血液系統(tǒng)疾?。虎萑焉锲诨虿溉槠?。
1.3 病情評估與分組方法患者入院時,對患者牙周進行X線、牙齒松動度等檢查,參照《口腔科學(第8版)》[5]評估患者病情程度:輕度為牙周袋≤4 mm,附著喪失1~2 mm,X線顯示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1/3,可有口臭;中度為牙齦有炎癥和出血,可有膿,牙周袋≤6 mm,附著喪失3~4 mm,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3但不超過1/2,牙齒可能松動,牙根分叉區(qū)可有輕度病變;重度為牙齦炎癥明顯或發(fā)生牙周膿腫,牙周袋>6 mm,附著喪失>4 mm,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1/2,多牙根分叉病變,牙多松動。將評估為輕度、中度病情者納入輕中度組,將評估為重度病情者納入重度組。
1.4 齦溝液中IL-33、CRP檢測方法于患者治療前,采用2 mm×10 mm的濾紙條,吹干患者患牙區(qū),將濾紙條插入齦溝內30 s左右,取出后放入含有200 mL的PBS緩沖液的EP管中;于室溫下洗脫40 min,于4 ℃環(huán)境下,以離心半徑13.5 cm,3 000 r·min-1離心處理5 min,收集上清液并保存于-20 ℃環(huán)境中,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試劑盒選自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操作需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110例CP患者病情程度評估110例CP患者經評估,68例為輕中度組,占61.82%(68/110);42例為重度組,占38.18%(42/110)。
2.2 不同病情程度CP患者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與基線資料比較重度組治療前齦溝液中IL-33水平低于輕中度組,CRP水平高于輕中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其他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情程度CP患者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與基線資料比較
2.3 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與CP患者病情程度關系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以CP患者病情程度作為因變量(“1”=重度,“0”=輕中度),將患者治療前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作為自變量(均為連續(xù)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CRP過表達與CP患者病情為重度有關(P<0.05)。見表2。
表2 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與CP患者病情程度關系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目前,CP的病情程度評估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測和臨床檢測指標,如菌斑指數、探診深度、臨床附著水平等,但這些指標的檢查多依賴于檢查者的操作手法,結果不夠客觀,且屬于侵入性檢查。齦溝液中的成分組成與含量可反映牙周組織的健康或疾病狀態(tài)[6]。因而,尋找齦溝液中有效的指標評估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
CP的病因較為復雜,涉及微生物菌群、宿主免疫反應、炎癥反應等,當微生物與宿主之間的應答平衡被打破,宿主免疫炎癥反應不足或過度導致牙周組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破壞[7]。IL-33是具有雙重功能的細胞因子,主要參與輔助性T細胞介導的免疫答應、肥大細胞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可引起牙周組織的特異性病理改變。CRP屬于炎癥反應標志物,可識別病原體與宿主損傷壞死的細胞;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刺激單核細胞表面因子表達,直接促使細胞凋亡,并引起白細胞聚集,導致牙周組織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推測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與CP患者病情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組治療前齦溝液中IL-33水平低于輕中度組,CRP水平高于輕中度組,且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CRP過表達與CP患者重度病變有關,進一步證實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CRP過表達與CP患者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反應是CP發(fā)病機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IL-33是白細胞介素-1家族的成員之一,可作為Th2細胞的調節(jié)因子,維持口腔內的免疫環(huán)境穩(wěn)定,可能作為炎癥反應過程中的保護因子[8]。因此,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提示炎癥反應較為嚴重,CP患者重度病情的風險較高。但是IL-33對炎癥反應起到雙重的影響,可誘導肥大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促炎細胞的產生,促進破骨細胞的形成,導致牙槽骨破壞喪失,并加速病情發(fā)展[9]。因而,齦溝液中IL-33與CP患者的病情程度關系還需進一步深入分析。CRP可誘導B淋巴細胞分化并分泌免疫球蛋白,引起急性期炎癥反應,刺激破骨細胞前體的生長分化,從而造成牙槽骨的吸收破壞,加速病情進展[10]。此外,CRP還可在免疫反應中激活大量的細胞因子,促使白細胞聚集和血管壁細胞凋亡,加速病情進展。但本研究僅觀察治療前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在CP患者中的表達,未深入探究患者治療后齦溝液中IL-33、CRP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關于兩指標與CP患者病情程度的因果關系還需今后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CRP過表達與CP患者病情程度有關,齦溝液中IL-33低表達、CRP過表達提示CP患者重度病情的風險較高,未來臨床可檢測齦溝液中IL-33、CRP水平來評估CP患者病情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