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浞水鎮(zhèn)中心完小 何 鑫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推進與落實將語文作文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語文作文體現(xiàn)的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語言總結能力。因三年級學生并不具備作文創(chuàng)作經驗,所以三年級時語文作文教學的重點時期。教師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與明確作文創(chuàng)作的意義,學會使用不同的題材形式與結構模式,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奠定基礎能力,逐步掌握創(chuàng)作技巧,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很大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正式步入小學學習階段前,已掌握了基本的聽、說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幫助其更加系統(tǒng)的學習語言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其對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提出的要求為,要讓學生將自己想寫的事情和想說的話寫出來。然而,由于受文字積累量的影響,許多小學生在剛接觸寫作的時候,通常存在能夠說出來的東西,卻不一定能夠寫出來的現(xiàn)象。對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盡量化繁為簡[1]。將口語交際的優(yōu)勢與特點充分的發(fā)揮出來,并針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將口語表達轉化成書面內容。在這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拼音代替學生不認識的文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剛接觸寫作學習的時候,通常會覺得沒有內容可寫,所以,會對作文學習充滿了畏懼的心理,而這并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甚至會給學生帶來一定心理負擔,使其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其是,對小學生而言,童心和童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應該對學生提出條條框框的要求,只要語句能夠通順,也能夠將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就不必太過要求學生的書寫字數(shù),且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淡化寫作意念,盡量放低對學生的要求[2]。使教學能夠循序漸進的發(fā)展??梢杂珊唵蔚囊痪湓掗_始,到一段話,逐漸過渡為短文或者命題作文。
為驗證高通量測序的質量和測序篩選獲得差異miRNAs的表達情況,在27例AIS患者兩側椎旁肌組織中對測序結果中變化倍數(shù)最大的6個miRNA進行表達驗證,分別為凹側含量較高的miR-424、miR-433、miR-769和凸側含量較高miR-516、miR-517、miR-495。目標miRNA的相對表達量(ΔCt)=Ct目標miRNA表達量-CtU6。實時熒光定量PCR結果顯示僅miR-516、miR-517和miR-495的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圖2)。
例如,當教師讓學生描寫菊花的時候,首先就可以將菊花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觀看,然后要求學生以此描寫菊花的莖、葉子以及花瓣,然后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即使每個部分的寫出的字數(shù)并不是很多,但是將文字組合起來,就能夠完整的將菊花的美描述出來。
磷酸鹽是機體正常細胞的重要元素之一,他是構成骨骼、細胞膜組成的成分,同時形成高能磷酸鍵,在代謝、調節(jié)酶活性、參與組成緩沖系統(tǒng)、維持人體酸堿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他的異常對機體會產生很大的影響[1],往往導致患者一系列生理病例變化,加速病情惡化。重癥患者常處于水、電解質代謝失調,酸堿平衡紊亂、高代謝狀態(tài),低血磷常常引起多臟器功能不全,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影響預后。有研究指出血磷水平越低,患者的預后越差[2],但低磷血癥卻常常被臨床醫(yī)師忽視,尤其是重癥監(jiān)護室的臨床醫(yī)師,導致患者死亡率高、預后差。本文通過回顧性研究探討早期低磷血對重癥患者預后的影響,意在指出磷酸鹽對重癥患者預后的重要性。
例如,當教師讓學生對夏天的荷花進行描寫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學生去公園的荷花池進行觀察,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荷花的花莖、葉子以及花瓣都是什么樣子的。一朵朵荷花在花池中盛開美麗景象就會深刻的印在學生的內心中,這樣,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學生就會侃侃而談,而不會出現(xiàn)無米可炊的現(xiàn)象,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升。
對于小學生而言,觀察使其了解和認知事物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起步教學中,倘若學生缺乏觀察以及認識事物,就會致使其在具體寫作過程中無內容可以寫,也會感覺到寫作異常困難。通過觀察,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也知識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小學生才能夠對事物形成更加深入、清晰和真實的認識。在深刻認知基礎上的寫作,學生才能夠產生積極的寫作欲望,從而寫作內容精彩且生動的文章。因此,教師應該在作文起步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如,在對景色或者天氣進行描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再進行寫作,以此寫出生動的內容,抒發(fā)真實的情感。
儀器設備:過濾器,島津GC2010 PLUS氣相色譜儀,安捷倫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GC-MS,5975C+7890A,EI源),北京普析通用TU-1901型紫外分光光度計。
想要寫出一篇內容生動、形式多彩的文章,離不開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3]??梢姡己玫南胂竽芰κ菍懗龈哔|量文章的基礎。所以,在小學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中,除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以外,同時也應該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小學生能夠充分的聯(lián)想。教師通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情境,為其豐富的聯(lián)想提供一定條件,啟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其更好的進行寫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定有效性的方式來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其能夠以想象作為基礎開展文章的寫作。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看圖寫話訓練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具體圖畫開展聯(lián)想。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副圖畫,圖畫上的內容是在學校的操場上,一些學生在跳繩、一些學生在踢足球、還有一些學生手挽著手在散步。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上的內容,然后積極發(fā)揮想象能力,以“下課了”為主題進行作文的寫作。通過聯(lián)想,學生不僅能夠描述出學生們下課后在操場上進行怎樣的活動,還能夠描述出學生的內心活動,使文章更加豐富、具體、生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
綜上所述,三年級是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的重要時期,教師必須要站在語文教學的實際角度出發(f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習問題予以科學的指導。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其能夠輕松起步;盡量放低對學生的要求,使教學能夠循序漸進的發(fā)展;積極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構建良好的寫作情境,帶動學生的想象力。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幫助學生掌握書面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