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非 左艷萍 劉昕 趙利霞 尉靜 張超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1-3733.2021.06.017
16 例患者隨機抽樣于河北醫(yī)科大學(xué)第一醫(yī)院口腔正畸科診療的骨性乳牙反病例。年齡范圍為4.0~6.1 歲,平均年齡為4.76 歲(男5 例,女11 例),要求乳前牙反,乳磨牙終末平面呈近中型,Hellman牙齡分期ⅡA,ANB≤0°,無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
病例采用固定Nance式前牽矯治器[3],牽引力值為0.98~1.47 N之間,前牽引持續(xù)的時間要求每天10~12 h。
搜集矯治前后的X線頭顱側(cè)位定位片,由作者本人在透明硫酸紙上定點測量2 次,對2 次測量不一致的數(shù)值,進行校驗和重新測量。顱頜頭影測量項目[4]:(1)U1-NA;(2)U1-NAmm;(3)L1-NB;(4)L1-NBmm;(5)U1-L1;(6)U1-SN;(7)L1-MP;(8)G1-NA;(9)G1-NAmm;(10)G1-SN;(11)SNA;(12)SNB;(13)ANB;(14)NP-FH;(15)NA-PA;(16)MP-SN;(17)FH-MP; (18)Yaix(圖1)。乳前牙及恒牙胚位置測量項目:(1)U1i-X;(2)U1i-Y;(3)U1a-X;(4)U1a-Y ;(5)G1i-X;(6)G1i-Y;(7)G1a-X ;(8)G1a-Y;(9)A-X;(10)A-Y (圖2)。
圖1 顱頜頭影測量
圖2 乳前牙及恒牙胚位置測量
前牽引治療后骨性III類矯治為骨性I類,ANB由治療前-1.386°糾正至4.6°(P<0.01);SNA、NA-PA顯著增加了5.071°、11.371°(P<0.01)。前牽引的乳前牙突距及突度在治療后均無明顯改變,但恒牙胚的突度和突距有明顯增加,G1-SN增加7.500°(P<0.01), G1-NAmm 增加2.522 mm(P<0.05)。在頭影測量坐標系統(tǒng)中,乳切牙切緣位置明顯改變(P<0.05),乳切牙根尖X軸距、Y軸距同步增加了4.333 mm(P<0.01,P<0.001)。治療前后恒切牙胚位置有明顯改變,G1i-X增加了8.229 mm(P<0.05),G1i-Y增加6.895 mm(P<0.01),G1a-X增加5.091 mm(P<0.05),G1a-Y增加5.576 mm(P<0.01)。說明前牽引治療后上頜乳切牙位置改變,恒切牙胚發(fā)生向前向下移動(表1) 。
表1 前牽引矯治前后測量結(jié)果的比較Tab 1 Changes of the idexes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with maxillary protraction appliance
表2 前牽引治療后恒牙胚位置與顱頜測量項目的相關(guān)分析r值Tab 2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ermanent dental germ and the hard tissue craniomaxillofacial measurements
本實驗分析前牽引治療后上頜恒切牙胚與乳前牙之間的相關(guān)因素,發(fā)現(xiàn)上頜恒切牙胚切緣點的坐標位置與乳前牙切緣坐標位置不相關(guān),而上頜恒切牙牙乳頭點的水平向坐標位置與乳前牙切緣水平向位置及乳前牙傾斜度密切相關(guān)。由此推測,治療后上頜恒切牙胚切緣位置不受乳前牙位置的影響,而上頜恒切牙胚牙乳頭位置與乳前牙唇傾度以及乳切牙切緣位置相關(guān)。金作林等[14]提出乳牙對其繼承恒牙的萌出具有同向誘導(dǎo)作用,認為是乳牙的正畸移動導(dǎo)致了恒牙胚牙周組織的骨改建,從而改變了恒牙胚在牙槽骨中的萌出位置。在本實驗中,乳前牙的位置及突度,不影響上頜恒切牙胚切緣的位置,而是影響了切牙胚牙乳頭點的位置,這種影響是否為同向誘導(dǎo),其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分析前牽引治療后,上頜恒切牙胚與骨骼之間的相關(guān)因素。上頜恒切牙胚的突度G1-SN與下頜骨突度SNB有相關(guān)性(r=0.851,P<0.05),所以下頜越前突,上頜恒牙胚的唇傾度越大。由此推測,骨性III類下頜前突患者的上頜恒牙唇向代償,可能在乳牙期的恒牙胚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上頜恒切牙胚的切緣點水平方向位置及牙乳頭點的位置均與上頜骨位置A-X密切相關(guān),(r=0.862,P<0.05;r=0.923,P<0.01)。提示臨床,治療后上恒切牙胚向前方的移動,與前牽引后上頜骨的向前生長密切相關(guān)。上頜骨位置越前移,上頜恒切牙胚位置隨之發(fā)生前移。分析上頜骨前移使恒牙胚位置前移的機制,李菲菲等[15]對6只替牙期犬雙側(cè)下頜體部行牽張成骨術(shù),發(fā)現(xiàn)恒牙胚的移動方向和移動方式受恒牙胚周圍骨改建的影響。
綜上所述,上頜恒切牙胚的位置與上頜骨水平向位置A-X密切相關(guān)。恒切牙胚的突度及傾斜度,與下頜骨矢狀位置SNB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并且與乳前牙的傾斜度沒有相關(guān)關(guān)系。所以認為前牽引治療后上頜骨的骨改建是影響恒牙胚前移的主要因素。前牽引治療后下頜骨的突度,是影響恒牙胚突度和傾斜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前牽引治療的上頜骨骨改建效應(yīng)明顯,不僅有利于III類頜骨關(guān)系的糾正,而且有利于恒牙胚的位置改變。同時前牽引治療中對下頜骨突度的控制,也有利于減少恒切牙胚突度的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