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芬
摘要:小學階段的科學和其他學科相比是不一樣的,科學是一門不僅可以學習到理論知識,還可以參加實踐的學科,實踐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將知識串聯(lián)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獲取具有普遍含義的大概念,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意識,還能提升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诖?,本文對小學科學課堂中大概念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索,希望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科學;大概念;
[引言]科學教學中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生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探索意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這有助于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點轉(zhuǎn)變?yōu)椤按蟾拍睢?,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觀察能力,當學生認真觀察的時候,他就會了解事物最真實的一面,在學生掌握當前知識的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理解學科的核心本質(zhì)。
一、結(jié)合課本鍛煉學生觀察大概念
隨著新課的深入改革,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之前是老師是課堂中的指導地位,現(xiàn)在是學生是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從之前的被動學習到現(xiàn)在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新鮮的事情好奇心很重,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的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進行觀察,讓學生在在觀察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聲音,形狀,味道和觸感有一個新的認知。老師通過引導可以讓學生從觀察當中了解到科學學科的本質(zhì),加強學生對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社會處于一個剛剛接觸的時期,在科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認知能力,老師還需要讓學生知道觀察能力的重要性。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中,老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不要盲目的就去觀察,在觀察之前要先定一個計劃,然后在按照事物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順序在進行觀察,避免在觀察的過程中出現(xiàn)混亂的情況,讓學生的觀察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教師還應尊重學生觀察情況,要讓學生在觀察中有獨立的見解,進而保證學生深入了解科學學科的本質(zhì)。
比如,在學習到《植物新生命的開始》老師可以在學生學完文章的時候,給學生發(fā)一些不一樣的種子。老師不要把這些種子的名字告訴學生,可能有的學生的是小草的種子,有的學生是小花的種子,然后老師讓學生拿回去種下,每天要寫一篇觀察日記,日記里可以有文字可以圖畫,直到種子發(fā)芽長大,然后學生就知道老師發(fā)的是什么植物的種子,在學生的植物長大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植物拿到班級里展示,讓學生介紹一下觀察日記,當學生介紹完之后,老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這樣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這樣的辦法可以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也可以保持住最初的熱情,當學生不斷深入進行觀察時,學生也會明白植物成長規(guī)律,進而掌握相應的大概念。
二、結(jié)合提問培養(yǎng)學生探索大概念
疑問是思考的開始,是學習的頂端,學會提出疑問,才是真正的會學習。學生學會學習的的前提是學會思考,思考的前提是學會提問。在初中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提問,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解決的辦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知識和學習的技能,促使學生自己探索科學知識。這樣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掌握深入性科學知識,領(lǐng)會科學核心本質(zhì)。
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要只關(guān)注教會學生科學知識,更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再怎樣學習的,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不對等等。老師要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zhuǎn)換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從提問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鍛煉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主動探索的精神,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問意識是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或者上課的時候出現(xiàn)的一些疑慮和困惑的心理狀態(tài),這個心理狀態(tài)會促使學生不斷的產(chǎn)生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不斷的探索知識,并且在解決問題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自己學習到的科學知識。老師在設置問題時還可以從不同方面分別設置專項問題和綜合問題,這樣能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在多方結(jié)合的情況下,將有助于學生探索出不同層次的大概念。
三、根據(jù)習慣讓學生學習大概念
好的學習習慣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上課之前,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預先學習準備下一節(jié)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的時候問老師或者在學習完之后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在上課過程中,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言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心中所想,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盡管說錯了也沒關(guān)系,只要學生敢于表達,老師就要表揚和鼓勵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還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課后,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在下一次上課之前學生要復習上一課老師講的科學知識,將上一節(jié)課中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和自己做錯的題型再看一遍,這樣可以起到一個加強印象和鞏固知識點的作用。當學生將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在所學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后,學生對科學知識也會有進一步理解,進而保證學生對大概念的掌握。
在做題的時候,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學習習慣,很多時候?qū)W生做錯題不是因為自己不會,也不是因為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或者科學知識不對,而是因為自己沒有認真讀題,沒有理解題意,從而將題做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理解題目核心思想的能力,當學生理解該知識點的大概念后,學生才能有效確認題目考核內(nèi)容,進而保證學生對題意的了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科學大概念的掌握。
四、結(jié)語
老師還要在日常的課題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掌握科學大概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科學課堂中,老師要讓學生占據(jù)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讓學生在不斷地探索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老師要變成學生身邊的輔助者,組織學生不斷地探索,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形成完整的大概念體系。
參考文獻
[1]趙茂軍.大概念統(tǒng)整下的科學學科項目化學習實踐探索——以“制作救援車”項目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28):52-54.
[2]趙偉秀. 大概念視角下小學科學單元起始課教學策略例談——六上“能量”單元起始課《電和磁》為例[C]//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216-217.DOI:10.26914/c.cnkihy.2021.008633.